社區苗圃試行計畫已進行一個月多。

政府在前年《施政報告》提及將士丹頓街或永利街由重建項目改為可持續發展的活化方案,並委任市建局進行「社區營造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該區居民及持分者意見,「由下而上」建立共榮社區的活化方案。該項目之內的「社區苗圃試行計畫」,至今已進行一個月多,成功讓居民彼此熟悉,並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社區苗圃」。

社區苗圃。

社區苗圃。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表示,該計畫將華賢坊西一片45平方米的土地作為種植地,從3月起共招募了包括附近居民、老人中心長者及市建局職員在內的27名義工共同負責苗圃的日常打理,並委託社會企業「蒲寓」教導義工們種植知識,秉着「知識共聚」、「身心共融」的理念鼓勵居民合作自行發展苗圃。

居民合作自行發展苗圃。

居民合作自行發展苗圃。

「蒲寓」創辦人陳詠欣指,苗圃內的植物類型都是在集合居民意見後,根據氣候及計畫長度選定,因此除了可食用蔬果外,也種植了觀賞性植物和香料。義工們通過種植班認識彼此後自行分為約7人一組,分段打理苗圃。義工陳芳表示,他們會通過WhatsApp溝通,並用共同筆記本記錄苗圃打理狀況,因此從未因溝通不良導致苗圃出現問題。

社區苗圃。

社區苗圃。

社區苗圃。

社區苗圃。

陳詠欣表示,目前計畫順利,附近居民陸續表示有興趣加入該計畫。在3個月的試行計畫結束後,當局會根據街坊反映計畫項目未來發展,可能考慮更換一批義工,盡可能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義工黃秀玲指,該計畫不但促進她和街坊的關係,更讓她有機會接觸種植知識,對於自己的收成感到非常滿足。她指,活動後會繼續運用學到的園藝知識在家中種植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