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醫院門外開假髮店 助癌症病人重拾自信樂觀抗病

美善人生

醫院門外開假髮店 助癌症病人重拾自信樂觀抗病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醫院門外開假髮店 助癌症病人重拾自信樂觀抗病

2021年04月13日 12:00

店主表示,病人只想看上去像生病前一樣。

癌症病人不時出現脫髮的化療副作用,許多病人都會戴上假髮。江蘇腫瘤醫院外有一間假髮店,店主在3年來親手為逾100名癌症病人挑選最合適的假髮,望助病人重拾自信心,樂觀抗病。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店主表示,病人只想看上去像生病前一樣。

網上圖片

江蘇腫瘤醫院外距離不足600米,有一間開業近3年的假髮店。與其他假髮店不同,這家店舖客流量最高的時期是春夏天,今年42歲的店主蘇阿月表示:「來我店裡買假髮的人不少是腫瘤患者,因為癌症化療,她們的頭髮慢慢掉落,冬天出門還可以戴帽子,夏天天氣一熱,許多人會選擇買頂假髮戴。」

網上圖片

舖面面積僅15平方米,卻放著200多頂女裝假髮,蘇阿月指,以往還未意識到頭髮及髮型對女子來說有多重要,直至接觸多了女性癌症病人:「她們會隨口跟我訴苦『一頭烏黑的頭髮都掉了,又不能禿著頭出門,再也回不到以前』,聽得多了,我就放到了心裡。」

網上圖片

開業3年多,蘇阿月已服務超過100名癌症病人,當中不少是由病友相互推薦而來。她表示最先為她介紹客人的是一對老夫婦:「當時我們店剛開業不久,我看到一對老夫妻在店門口徘徊,就主動上前詢問有什麼需求,才得知阿姨是一位正在進行腫瘤化療的患者,她的頭髮在化療中大片脫落,路過假髮店,她想買假髮,卻又不好意思進門試戴。」經過一番安慰,對方終選擇了一頂與病前髮型相若的假髮,還高興地向蘇阿月表示戴上去很自然。

網上圖片

談及印象最深的顧客,蘇阿月表示是一位年僅20多歲的女子,對方進入店內時臉色很差,正要試戴假髮時,突然拉了一拉她的衣角,表示不想在舖面當眾試戴,希望到旁邊的雜物房。蘇阿月當時未明所以,但也讓她在雜物房中試假髮,到她戴上假髮後,竟落下了眼淚,「她說自己化療後頭髮都掉得差不多了,平時出門只能戴著帽子,自己都不願意看到光禿禿的頭頂。」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江蘇腫瘤醫院外距離不足600米,有一間開業近3年的假髮店。與其他假髮店不同,這家店舖客流量最高的時期是春夏天,今年42歲的店主蘇阿月表示:「來我店裡買假髮的人不少是腫瘤患者,因為癌症化療,她們的頭髮慢慢掉落,冬天出門還可以戴帽子,夏天天氣一熱,許多人會選擇買頂假髮戴。」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舖面面積僅15平方米,卻放著200多頂女裝假髮,蘇阿月指,以往還未意識到頭髮及髮型對女子來說有多重要,直至接觸多了女性癌症病人:「她們會隨口跟我訴苦『一頭烏黑的頭髮都掉了,又不能禿著頭出門,再也回不到以前』,聽得多了,我就放到了心裡。」

病症病人長期飽受疾病折磨,體質比較敏感及虛弱,對假髮質素的要求亦更高,不過市面上不少便宜的假髮都用上化學纖維,戴久了捂得頭皮透不過氣,對病人身體負荷更重。為此蘇阿月只好逐家廠房溝通,目標造出使用真髮而且價格相宜的假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開業3年多,蘇阿月已服務超過100名癌症病人,當中不少是由病友相互推薦而來。她表示最先為她介紹客人的是一對老夫婦:「當時我們店剛開業不久,我看到一對老夫妻在店門口徘徊,就主動上前詢問有什麼需求,才得知阿姨是一位正在進行腫瘤化療的患者,她的頭髮在化療中大片脫落,路過假髮店,她想買假髮,卻又不好意思進門試戴。」經過一番安慰,對方終選擇了一頂與病前髮型相若的假髮,還高興地向蘇阿月表示戴上去很自然。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談及印象最深的顧客,蘇阿月表示是一位年僅20多歲的女子,對方進入店內時臉色很差,正要試戴假髮時,突然拉了一拉她的衣角,表示不想在舖面當眾試戴,希望到旁邊的雜物房。蘇阿月當時未明所以,但也讓她在雜物房中試假髮,到她戴上假髮後,竟落下了眼淚,「她說自己化療後頭髮都掉得差不多了,平時出門只能戴著帽子,自己都不願意看到光禿禿的頭頂。」

女生離開後,她便趕緊收拾好雜物房,並將之暫訂為「試身間」:「這個女孩的舉動讓我更加明白那些化療病人失去頭髮之後內心的痛苦,所以後來,有病人來挑選假髮,我都會讓他們到小倉庫來試戴,我覺得這樣,能讓她們更自在一些。」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蘇阿月表示,雖然假髮只能為病人帶來一絲心靈慰藉,但還是希望盡一分力,讓她們重拾自信心,積極樂觀地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只要這個店還開著,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為醫院的女腫瘤患者挑選一個她們喜歡的假髮」。

天文館專家長途跋涉1300里走進鄉村小學開展流動科學課,佈置有趣功課為學童科普天文知識。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大米Video》報導,北京天文館首席科普專家寇文近日攜帶100份特殊禮物,跨越1300里來到河南一所鄉村小學,為孩子們開設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流動科學課」。這名58歲的專家不僅親自授課,還佈置了一項有趣的功課,旨在讓更多孩子了解天文的魅力。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悉,寇文從2003年開始進入天文館工作,從事天文科普進學校組織大家進行觀測活動,至今已有20年時間。2020年時,寇文所在的天文館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為了致力於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普及天文知識,尤其注重偏遠地區。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此,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個「上知天文」的社交平台帳號來傳播這個天文知識,至今已經堅持了4年。現時,該短視頻平台已經發佈了461條短視頻,其中還有很多短視頻被當成教學課件,讓孩子對天文學能有更深入了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而此次來到這裡進行科普,為了讓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寇文佈置了一項利用星圖尋找星星的功課,讓孩子們獨立地使用星圖找到天上的星星,從而親身體驗天文學的魅力。寇文看到課堂上這些5、6年級的學生眼神中閃爍著好奇和渴望知識的光芒時,他就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看到孩子眼裡的光,我就有成就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