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是至理名言,我们要细心去玩味。了凡先生这样一反省之后。云谷说:“岂独是考功名而已!世间大富大贵之人,家里有千万财产的人,一定是千金富贵人物,他才能够享受富贵;拥有百万财产的人,定是享有百金福报的人物;没有修福,应该饿死的,也是他前世造恶多端,一点好事都不愿意做,贪妒吝啬所致。这个报应是自己作自己受,与老天爷、与鬼神毫无关系。老天爷对于一切众生确实是公平的,只不过是按照每人所造作的善恶,如实地来对待他,给他应有的果报而已,确确实实没有加丝毫成见、没有加丝毫意思在里头。”

        云谷大师这些开示非常重要,绝对不能看作迷信。求取功名是要靠积德,是要靠过去生中的修积,才能够得到科第。富贵不是随便可以得来的,他要有这个福份才行。他过去生中没有修福,他怎么能够得福报?过去生中修积得厚,这一生中得大福报;过去生中修积得薄,他就得小福报。世间人常以为一切皆是天意安排,其实不然,里面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造作,绝对不是天意,天没有意思。因缘果报是自作自受,绝没有个主宰在支配。如果说有个主宰在支配,这是错误的看法。只有大圣大贤有真实的智慧,能把这些事相和真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都是教我们要知道因果,然后,我们求功名,求富贵,才能够如理如法,没有一样求不到的。

      下面,云谷禅师藉着一般人的知见,劝了凡先生要积功累德,告诉他积功德的重要。他举例说:“就像生孩子传宗接代这件事,积下了一百代功德的人,一定有百代子孙来保他的福报;积累了十世德行的人,也一定有十代子孙来传承;积了两代、三代的福德,就有两、三代子孙来享用。而那些没有后代的人,绝后的人,一定是积德太少啊。”

     百世之德,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夏、商、周,夏享国四百年,商享国六百年,周享国八百年;这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祖宗有德。周朝能享国那么久,文王、武王、周公,他们所累积的功德。 十世之德,像中国历朝的帝王,明朝太祖以及他的先人,累积的大功大德,所以,能传十七代,能够享国二百七十多年。我们再看看世间人,一般富贵人家,传三代的、传二代的,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多,但是还能见到。一代就完了,甚至于自己晚年还保不住;中年的时候发达,晚年的时候破产,我们常常看到。这是什么情况?德至薄。他没有积功累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自私自利;纵然做一点好事,也不舍弃名闻利养。他做好事,没有条件的好事他不做。他做的这些好事,在社会上做一点慈善事业,他必须要有代价,要以得到大众的褒奖、政府的奖励,他才肯干;他为这个干的,不是真心。这是假善,不是真善,这是德至薄。今天的人不相信这些事实,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权谋、有智慧,这些想法都错误了。祖宗积德,及本身宿世的德行,感应道交,有同样德行的人生到了一家,才能够保得住。 

      举出这些例子来给他,云谷禅师然后教他,针对自己缺点,彻底改过自新,你就有救了。改造命运,从哪里改起?从自己的习气、过失下手。云谷禅师说:“你现在已经说了这么多,你很清楚,为什么考不取功名?你把你考不取功名的这些过失统统改过来。为什么你没有儿子?你也知道,你要把这些过错统统改正过来,尽情刷新、改正。一定要积德,拓开心量,要能包容一切,拓开心量的人有福。一定要和爱,一定要修养。喜欢喝酒,喜欢熬夜,这都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精神,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后悔,不要再去想它;想一遍则又造一次新业,绝对不再去想它。今后的一切,譬如今天刚刚出生,这是超越命数的再生的智慧生命。父母所生的这个血肉之身,它有一定的命数,能够被推算得出命运。但是,人只要能够改过自新,把以前不善的观念、行为都改正过来,与义理相应,就能够超越命数,命数拘他不住,这个慧命哪有不感动上天的呢?商朝的皇帝太甲说:‘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一世所得的不善果报可以改,我们修善积德就可以改变,这就是宿命可以改;现前造的罪业,还继续不断去造恶业,那就没办法了,必定结恶果。’ 《诗经》里面说,‘经常思量自己的行为合不合乎天道,就可以为自己求得更多福报。’孔先生给你算命,你命里没有登科第的福报,没有儿子。这是你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前世所修的不善,但是,可以改造,可以挽回。就是命运是有,但不是定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你要扩充自己的道德修养,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这叫阴德。阴德报得厚。你自己这一生所造的善业,别人抢也抢不走,哪里能享受不到应得的福报呢?《易经》是为君子谋划策略的,上面也说趋吉避凶;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那么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了,没有意义了。《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这些话你相信吗?”

       这些书,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念得很熟,意思不能说不懂,但是,了解得不够深。换句话说,读那些古圣先贤的书,自己没有办法用在生活上,无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他的命运一丝毫不能够更改。云谷禅师这一番话,把了凡先生点醒了,他明白了,命运确实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变,一定要懂得自求多福。了凡完全相信禅师的话,诚恳地叩礼受教。 

       了凡先生明白了,觉悟了,下面真干。把从前种种的毛病,种种过错。在佛前尽情发露,丝毫不隐瞒,完全说出来,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而且,写一篇文章,求佛菩萨为作证明。了凡命里头没有功名,先求,先求考中举人。他命里头只有秀才,他没有科第;用现在的话说,他没有学位。了凡真正开始断恶修善,发誓愿做善事三千件,以报答天地祖宗之德。发了这样大的心,这个很难得。云谷禅师看到,当然欢喜,孺子可教。虽然这个时候袁了凡先生已经三十七岁,能够真正回头,断恶向善。

       在明朝那个时候,“功过格”很流行,现在在台湾、香港,也都有流通,都可以找得到。这是道教中的道士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薄册。云谷禅师听了凡立誓要做三千件善事,就拿了功过格给他看。叫他照着功过格方法去做,每天做的好事,自己记下来;每天做的过失,也要记下来。善恶对比,我这一天到底是善多还是恶多。这是教他从事上去改,这个方法不是一个高明的方法,但是,对普通人来讲是非常有效果的方法。云谷禅师又教他念“准提咒”,来期待所求事情能够应验。

      参禅、持咒、念佛,方法虽然不同,目标、功效完全是一样的,收心。一般人不可能没有妄念,只有大修行人没有妄念,妄念对我们的伤害非常之大,我们要知道。妄念,不但破坏我们的清净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不良的效果。我们现在人想,“一天吃一餐,这营养怎么够?”我们不明白道理,真正道理搞清楚,恍然大悟,原来营养是我们体能的补充。身体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这个机器二十四小时都在运作,需要有能量。饮食是能量的补充,身体对于能量的消耗,有耗能量的,有省能量的。能量到底消耗到哪里去?现在,我们真搞清楚,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这才明了,为什么修行人一天吃一餐可以?他心清净,他妄念少,消耗能量就少,身体健康。凡夫妄想多、杂念多,你不相信,你可以试验一下。你坐在这里,坐个五分钟,你看看有没有妄念?妄念纷飞,前念灭,后念生。所以,每天补充三次还不够,还要吃消夜、吃点心,一天到晚都在补充,他消耗得太多。多吃东西不是好事情,多吃东西,脏的东西不能排尽,你身体器官的污染机会比别人多,你生病的机会多。所以,你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就要减少妄念。妄念减少了,你的饮食自然就减少。教人念咒就是修清净心。人决定有杂念,你把念头集中在咒上,你的杂念就没有,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地,效果非常显著。心地清净,智慧就现前,真心就现前。这是一种修行的手段与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摄心的,都是帮助我们达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心里头有妄念,这个心叫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真心里头没有念,所以,它没有生灭。这是佛家修学功夫最高的目标,不生不灭。这个道理,难得云谷禅师为我们说出来。

   云谷禅师又告诉他:“画符念咒的专家常说:‘不会画符的人,鬼神都笑话他。’这里头有秘传。就是你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我们拿起笔来画符,你要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一念不生。这一道符,从一点下去,一道符画完,没有一个妄念,心是清净的,这个符就灵。凡是想祈求上天成全某事,或修身立命,都是要从断灭杂念开始,才能获得感应。

   立命之学,最早是孟子说的。短命跟长寿是一不是二,这个话一般人听不懂。短命跟长寿差别太大了,怎么是一不是二?我们因为看到是二,看到是差别太大,我们用什么心去看?分别心去看,执著心去看,所以,把它看成二。如果你的心不动,你的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长寿跟短命确实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没有分别。有分别,才有二、三;没有分别,哪有二、三?

   把上面的含义推广来说,今年丰收,收成好。今年可以过得富足;今年欠收,日子就过得很贫困。如果你能够懂得丰歉没有区别,富,不胡作乱为;贫,不自暴自弃。二者都依然安分守己,那贫富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才能够把穷命变富命,富命更长久。"

   云谷禅师接着说:“自己要时时刻刻修养德行,改造命运那是积德求天的事。改变命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了,需要时间去积累。凡是身上的过失、恶的行为,必须要把它永远断掉。也不能让心里面的念头乱起乱动,哪怕有一丝毫侥幸之心、非份之想,都要把它断绝。果然到这个地位,那就完全恢复性德,达到了圣人不起心不动念的境界,这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云谷禅师教导他的,到这里告一个段落。下面讲述了凡先生他自己修持的经历。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上,这是真功夫。

 .........

摘选自网站“般若文海”。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 200503w@gmail.com

 




200503w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