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晉國君主晉憚公從鄭國分到大批禮物,他一時高興,打算分配部分給謀臣魏絳,但魏絳卻一反常態,謝絕主公好意,提醒他仍有很多國家事務待辦。這是居安思危典故的由來,亦勸喻後人要為應付突發事情,作充足準備。回望香港新冠疫情的現況,雖然新冠肺炎的本地確診個案不多,但近日一宗印尼輸港鯧魚被驗出遭到病毒污染,令筆者不得不擔心,香港政府真的有做到有備無患嗎?

還記得去年7月,中國多地在進口冷凍食品或包裝上,驗出新冠病毒,各省政府大為緊張,而港府亦循例地增加每日抽檢數,又在事隔4個月,即去年11月,才向食物業界發布有關預防新冠病毒的健康建議,提醒業界注意安全,抗疫速度之慢,令人咋舌。

對於今次印尼供港鯧魚「出事」,有食物業界炮轟政府每日檢測量偏低,抽查又不定時,擔心消費者失去信心,影響生意。雖然食安中心聲稱自去年至今,已抽取超過1.4萬個食物及其包裝樣本作病毒檢測,但筆者粗略地按一年計算,1.4萬等於每日約38個。對於香港這個95%食物倚靠境外進口的城市,這個數量真的足夠?反觀人口少香港約10倍的澳門,當地市政署表示,日均冷鏈食品及環境樣本的抽取樣本已達250個,而去年至今共抽檢了約5萬個。原來,不知不覺,「香港速度」又被「澳門速度」爬頭。

再舉一例,相信大家熟悉使用二維碼紀錄個人行蹤的「安心出行」,但澳門不單止紀錄個人,還能追蹤每件冷凍食品的去向,確保精準防疫。當地自去年8月陸續把全澳約200多家冷鏈食品入口商,納入追溯系統,而每批冷鏈食品亦有專屬的二維碼,記錄執照、衛生證、檢疫期、箱數、重量、庫存和出貨等資訊。相反在香港,食安中心至今,仍未推出相關系統,這點反而令筆者更有理由相信,本港的追蹤是倚靠食物進口商、分銷商及零售商依據法例保留的收據、發票及交易紀錄,追溯效率與二維碼追蹤相比,兩者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其實,澳門針對進口冷凍食品的良策,還是借鏡中國內地。就連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安排,都寫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入口規定。試想香港政府能不能做到?又會否被有心人批評此舉影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無奈香港官員總是諸多藉口,不喜歡照搬內地那一套。若然大家還記得,去年12月,港府宣布,回港人士需乘坐指定交通工具到指定地方檢疫,並在指定酒店接受14日強制隔離,隔離期間不得有親友探訪,另在抵港第19日再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沒錯,一個半年前在內地推行的政策,港府事隔多月,終於實行。

新冠肺炎肆虐多時,各行各業早已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等到疫情緩和,經濟復甦有望,但冷凍食品被驗出新冠病毒,無疑是為疫情爆發埋下伏筆。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甚至兵臨城下的隱因,港府不能再擺出一副「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姿態,等待問題逆刃而解。作為治港者,更應及早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地作出一系列改革,包括大幅增加每日檢測量,設立冷鏈食品追溯系統追蹤貨物流向,甚至考慮停止進口疫情嚴峻地區的冷凍食品,減少陽性樣本輸港的機會,從而做到急市民所急,解市民所憂,回應中央和社會大眾的期望。




王俊傑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