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界別分組選舉本月19日將於舉行。三位屬於選委會第五界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邀代表」的成員,今日拜訪沙田婦女會,其間介紹政綱及聽取意見。
資料圖片
三名全國婦聯港區成員分別為何超瓊(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陳曼琪(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執委,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會長)、及陳聰聰(全國婦聯執委,香港福建婦女協會創會主席)
陳曼琪fb圖片
會晤中,三人向沙田婦女會會長林玉華等人,介紹香港特區新選舉制度,和代表本港婦女的選委選舉政綱,同時也聽取沙田婦女會對良政善治的訴求和意見建議。
陳曼琪fb圖片
三人表示,將致力凝聚巾幗力量,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關注社會弱勢社群、不斷提升婦女素質、維護「一國兩制」方針、支持愛國者治港、推進香港良政善治、促進社會團結和諧。
三人今日拜訪沙田婦女會。陳曼琪提供
選委會選舉泛民取勝,他們合組「民主300+」名單參選,在高投票率下,取得298席,加上27個立法會泛民議員,泛民共拿325席,比上屆的205席激增6成。
在8個專業界別,泛民推出的名單全部當選,當中6個界別全取界內所有議席,食足全餐。對於這個選舉結果,各方又如瞎子摸象那樣,按自己的政治立場去解讀。不喜歡特首CY的人,會話「梁粉大敗」,但我覺得有更深層的制度原因。
記得7年前有內地高層的調研官員來港,和我談論起未來政改的課題,我認為從阿爺的角度,擴展地區直選議席,比起把由團體投票的功能組別變成個人投票,更符合中央的利益。
關鍵在於投票方式。立法會地區直選是「名單投票制」,其性質是「多議席單票制」,無論區內有多少議席,選民只能投一票,此制度的特色是得票排前列的大黨,並不是按比例拿議席,在一個7個議席的選區,一個拿4成選票的大黨,最後只拿到2個席位,即是29%議席,大黨拿10萬票以上拿2席,細黨拿2萬多票可拿1席。此制度不利大黨,有利小黨。泛民和建制的得票大約是55%對45%之比,雙方大體上拿的議席也接近此比例。
立法會功能組別內以個人投票的組別,實際上多數是「單議席單票」,界別只有一個席位,選民投一票,這近似英國下議院的小選區選舉制,他們也是一個地區一個位,這種選舉的特色是「勝者全取」,一個候選人只要拿到51%選票,他就可以拿下一個議席,即100%議席,此制度的設計對大黨有利,原本是為了有利於多數黨的出現。
在一個功能組別內,即使支持建制或泛民的選民比例是55%對45%,泛民也可以拿下全數議席。這還不止,過去香港專業人少,現時人多,現在一年培訓出來的律師、會計師、醫生,和20年前比較,可以是當年的幾倍,如今兩三屆畢業生,已等如過去10年的總和。可以假設,年青人比較傾向泛民,過了某個臨界點後,組別內的泛民選民一過半,就一去無回頭,此議席就會跌入泛民囊中,這是制度設計使然。
我當年的分析,不知道那些官員有沒有聽得進去,但現實卻正正朝向預示的趨勢發展。你看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強攻會計界、科技界、社福界,完全是無功而回,即使那些界別內的泛民議員部份頗有缺陷,亦輕鬆地成功當選。可以預計,在將來的選舉中,建制派不但不能收復泛民佔據的功能組別,還會在個人投票的組別丟失更多席位。
至於選舉委會員專業界別的投票方式,是「多議席多票」,一個界別有多個席位,可以投與席位相同的票數,其性質也近似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單議席單票」,也有「勝者全取」的特色。只要支持泛民的選民過了51%,而選民懂得按泛民建議的名單投票,泛民就有機會全取界別內所有議席。今次選委會選舉泛民工程界搶佔多數議席,下屆立法會選舉工程界功能組別也可能落入泛民之手。
此次選舉亦逐步顯現年青專業選民的投票特色︰喜新嫌舊,非精英化。只見一個又一個年青靚仔靚女當選,行業精英落敗,大醫生、大會計師敗選。選民口味亦相當「大眾化」。以泛民全取議席的高教界為例,票王是浸大新聞系講呂秉權,得2766票,而中大政治行政系榮休教授關信基屈居第二得2687票,關信基是德高望重的講座教授,是傳統精英中的精英,論學術地位呂秉權無可比擬,但呂曾任無線記者,勝在知名度高,在這個非精英的時代,連高教界也如此。
在這個專業界別投票的大潮流下,即使特首CY在選委會選舉夕宣佈放棄參選特首,也無扭轉大局的效果。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