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戰中的飛機參戰,在戰役中未有扭轉乾坤的能力。但在一戰之後,航空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空軍作戰也有了理論依據(意大利杜黑的"空軍制勝論“),所以,在二戰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此後無論陸戰或海戰,勝利大多數是擁有制空權的一方。

    航空發動機在那20年大有進步,單台功率由不足二百馬力提升至一千馬力。飛機為追求速度,棄雙翼、三翼而用無支柱和張綫的"張臂式“單翼,起落架可收放。如此,航速由不足200公里,提升至500公里(二戰初期)到700公里(二戰末期)。同時,多引擎的轟炸機也出現了。英美有一系列的四發轟炸機如B17及蘭卡斯特,德國則重點發展雙發的中型轟炸機。

   德國迫降法國後想渡海進攻英國,發起"海獅行動“,第一階段是奪取海峽及英國上空的制空權。德國多次對英國實施"千機大轟炸"。但擁有雷達預警的英國空軍,總能集中力量在合適空域迎擊,挫敗其圖謀。數月後,因損失惨重,"海獅行動"只好惨淡收場。一年多以後納粹實施"巴巴羅薩"行動進攻蘇聯,是走向敗亡的開始。

   美蘇的航空工業十分發達,二戰中出現不少性能高出敵機一截的戰鬥機。美國有名機P38"閃電",P47"霹靂“及P51"野馬",全面壓倒日本的"零戰"及德國的戰鬥機Me109。蘇聯則有"雅克"、"拉"式兩個系列,表現不俗。英國的"噴火“式,貫穿整個二戰,後期的發動機功率,比初参戰時多了近一倍,性能自然提升不少。英國還有雙發的"蚊"式輕型轟炸機,速度比多數戰鬥機還快,必要時可作戰鬥機用,是二戰空戰一個傳奇。

   二戰後期德國研發了噴氣式戰鬥機Me163及Me262,但技術不成熟,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二戰中,英美空軍發動對德戰略轟炸,美空軍以英國為基地,白天轟炸,英空軍則夜間轟炸。地毯式,無差别,德國的柏林,漢堡,德累斯頓等,大半毁於戰火,戰爭潛力大為削弱。為此,德國開發了專門打重型轟炸機的雙發夜間截擊機,在雷達指揮下作戰,給盟軍轟炸機隊帶來損失。日本無專門截擊機,戰鬥機升到足够高度後,美國轟炸機已揚長而去。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發動對日大轟炸,B29入役後就用大量燃燒彈火攻東京,後來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也遭受毁滅性轟炸。

   蘇聯空軍雖强大,但多數用於支援前綫作戰,較少進行敵後空襲。這是東西方對運用空軍的思維分歧。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