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教育要聞】一成受訪學童曾遭體罰 培幼會倡訂守護政策

教育

【教育要聞】一成受訪學童曾遭體罰 培幼會倡訂守護政策
教育

教育

【教育要聞】一成受訪學童曾遭體罰 培幼會倡訂守護政策

2021年09月17日 03:00 最後更新:05:02

  為杜絕虐待兒童和易受傷害人士的行為,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訂立新罪行,對旁觀者施加刑事法律責任。國際培幼會(香港)公布「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發現每十名兒童中,便有一人曾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等教育機構內遭受體罰,半數人更不會求助;建議當局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虐兒通報機制。有校長認為教育工作者宜檢討,不應動輒指罵,甚至體罰學生。
  國際培幼會(香港)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在去年三至八月期間,訪問逾五百名六至十五歲的兒童及其家長,並在今年二至四月訪問逾四百名教育工作者,了解「守護兒童政策」的現況。結果發現,逾兩成受訪兒童在過去半年內,曾在教育機構受到至少一項傷害,如體罰、遭教師冷落等,當中約半數人,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
  此外,有逾一成受訪兒童,曾在教育機構內遭受體罰,當中在學校遭受體罰的兒童人數,較在補習社/興趣班高出超過兩倍。當中約百分之三點一的補習社,更從未推行任何「守護兒童政策」,包括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等措施。
  對於學校體罰情況多逾兩倍,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推測,或與學生逗留時間較長,教師具備培養學生品格的角色有關,「當教師看到學生品格上做得不對時,須教導小朋友,便更容易形成衝突。」
  她認為倘學校提供清晰條文,如教師訓示時須有第三者在場,將有效減少相關情況。雖現時有近七成教育機構,設有行為守則,惟僅約五成機構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簽訂及遵守守則;建議教育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提供對待兒童的恰當及不恰當行為的實際指引,盡量減少兒童受傷害的風險。
  蕭美娟亦促請教育局與社會福利署協調,共同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虐兒通報機制,讓教育工作者能對機構內發生的虐兒事件直言不諱,家長亦能清楚了解子女在校內的情況。惟她認為各校可按其校本狀況,為教師提供培訓,當局不宜硬性規定。
  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則稱,遭受體罰的兒童百分比高逾雙位數,「教育工作者應全面檢討自己,檢視入行的初心。」她表示對體罰「零容忍」,建議教師在發現學生有不當行為時,應多了解背後原因,而非指罵甚至體罰。
  

往下看更多文章

教育要聞|小一自行收生有小學僅錄個位數

2023年01月19日 03:00 最後更新:23:50

(星島日報報道)小一統一派位選校階段將於月底展開,教育局昨公布選校名單。本報統計後發現,部分小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取錄學生僅得個位數,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收生階段僅取錄兩人,統一派位階段學額增至達近百個。有小學校長相信,移民潮等因素造成學額過剩。小一統一派位將於本月三十日至下月五日接受電子申請,家長亦可於下月四至五日,前往派位中心遞交紙本申請。教育局估計,本年度共有約四萬三千多人參加小一派位,當中近兩萬二千人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另外約兩萬二千人參與統一派位,較去年少三千多人。今年無校網需要「加派」,而需要借位的校網則減半至三個。無校網需要「加派」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數目,各佔整體小一學額一半。本報以各校在統一派位階段的學額,推算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的學生人數,發現部分學校自行收生階段取錄不足十人。屬灣仔十二校網的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自行學額共五十個,但在統一派位階段共提供九十八個學位,意味學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兩人;柴灣的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暫定統一學額達九十四個,較自行學額多四十四個,推算自行階段僅取錄六人。  個別地區的官校,收生亦不容樂觀,粉嶺官立小學與大埔官立小學在統一派位階段,暫定提供一百一十五個學額,較自行收生階段多五十二個,意味兩校自行階段僅取錄十一人。  至於適齡人口下跌的重災區,例如東區、南區等,部分學校收生情況亦不理想,慈幼學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愛學校,按推算僅取錄十人;十四校網的啟基學校(港島),按推算亦僅取錄七人。南區的華富邨寶血小學,按推算只取錄十一人。  個別學校超收「世襲生」情況仍屬普遍,傳統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四十一校網,十所官津小學之中,有八校的統一派位學額被「蠶食」,以喇沙小學最多,達到十一個。沙田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被世襲生蠶食的學額多達三十四個,是全港之冠。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認為,現象反映學界難以準確估計學位需求,「近年不少家庭選擇移民,而選擇送子女入讀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的家長愈來愈多,令學額出現過剩。」她期望當局能加快推進全面小班教學,學校應減少取錄叩門生,以免出現縮班殺校潮。  教育局回應指,未來會繼續與學界磋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以「軟陸」為目標,穩定教學環境、保持教學質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