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選舉吸引許多新面孔投身政治,任職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的李浩然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單止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王振民的第一個博士生,著書研究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還是本屆選舉中惟一有內地政府部門任職經驗的候選人。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

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李浩然。

李浩然曾到最貧省份之一的貴州,擔任息烽縣縣長助理,體會到了解貧窮,對症下藥是中國精準扶貧的成功之處。

他形容息烽縣長年被多石少土的喀斯特地貌所影響,農業發展不發達再加上四面環山不便出入,是貧窮的主要成因。於是,他和團隊提出多項措施,改善基建,例如「當時有條擬建的高鐵線連接貴州和重慶,我們就向鐵路部爭取在縣內設站,有了高鐵通車,經濟發展就很不一樣」。

李浩然提到,扶貧是要授人以魚,亦要授人以漁。「當改善好基礎建設,就要想辦法幫民眾謀生。我們選擇以種子基金,由政府出資提供豬苗,交給農民餵養,並把整個計劃推銷給貴陽市等地。一來,都市人需要健康和安全的食品;二來,能為農民確保豬隻的市場,增加收入。結果這批農戶每養一隻豬,每年就能增加約3,800元人民幣的收入,而部分農戶更加因為養豬經驗和規模,生意越做越大」。

李浩然曾任息烽縣縣長助理,參與貴州扶貧工作。

李浩然曾任息烽縣縣長助理,參與貴州扶貧工作。

李浩然再舉另一生動例子:「我們當時和一間貴州省磷化工國企合作,開辦職業訓練學校,由國企設計課程,縣政府幫忙興建校舍和取得各種各樣的牌照。很多人以為脫貧要辦文化教育,但原來年輕人從名牌大學畢業後,無法在農村謀生,最後人才凋零,越扶越貧,所以技術教育同樣重要」。他形容,學生畢業後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向,公司能親自培育自己需要的人才,而國家又可以升級產業,是「三贏」的方案。

被問到本港如何扶貧,李浩然就明言,首先要放棄「積極不干預」的管治思維,「任何政府都要有人口、人才和產業等政策,不可能交由市場操控,積極不干預這個說法如同美麗的謊言。回歸前的最大房地產商不就是香港政府?」

李浩然盼港府放棄「積極不干預」的管治思維,從而幫助社會各個階層。

李浩然盼港府放棄「積極不干預」的管治思維,從而幫助社會各個階層。

李浩然強調,即使金融業再重要,整個社會都無法依靠單一行業,「金融業和金融服務業大概有29萬就業職位,按本港380萬勞動人口計算,餘下十分之九的人怎樣維生呢?現在的問題是29萬無辦法拉動380萬,所以就要構建多元就業職位」。他認為,本港具備多項優越條件,例如中文大學擅長再生醫學,浸大是中醫,城大則是研發新材料,「不要少看這些行業,例如泰國做旅遊醫療就很成功,有研究指,泰國每一個醫生的職位能帶動另外五個非醫療的職位,包括司機、餐飲、導遊等就業職位。關鍵是港府有沒有主動性」。

李浩然又指,內地政府採用KPI(關鍵績效指標)量度地方政府實績,如能促進多少人滅貧、經濟增長如何等,相反香港的則停留於to-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當現今時代,全球競爭激烈,不斷有新產業、新經濟模式出現,大家自然要求一個政府具能力構建一個產業帶。你見許多新經濟做得較好的地方,都是政府主導性較高,包括中國內地、新加坡、南韓,香港政府也要思考應否停留在這個模式」。

詳細候選人名單請參閱:https://www.elections.gov.hk/legco2021/chi/nomination2.html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