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采新學年轉「全英」加強營造英文學習氛圍 校長:教學策略不突變

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九月踏入第三周期,北區的風采中學將全開英文班,是今輪「上車」唯一的「千禧校」。校長陳玉燕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指,教學語言並非學習和成績的決定性因素,時常向中文班學生強調,其能力不會被分班限制,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學校「上車」後的教學策略不會突然改變,通過全校性的活動和跨科學習,加強營造英文學習氛圍,讓學生習慣多用英文。

 

第5波疫情|中學傳停課 學界反應兩極

資料圖片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二年創校,一○年「微調」政策落實首個周期,獲准開辦兩班英文班;在第二周期,學校尚差幾名學生達標「上車」,但獲准開三班英文班,期間「自願減班」後恢復擴班,增至四班英文班;第三周期,今年九月終全開五班英文班。

跨科統整 融會貫通

○七年加入該校任教中文科的校長陳玉燕,見證風采一步一腳印的「上車」歷程。她認為學習成功的因素眾多,教學語言只是其中之一,「不是說入讀了英文班,就一定能升讀大學。」為免校內形成標籤效應,初中按英文能力分班,而非整體學術成績,陳玉燕時常向學生及家長強調「無論哪班都是好班」。她續指,過去不乏成績在年級前列的學生來自「雙語班」,若學生英文能力進步可以「轉車」,但過往幾年沒有人轉班,寧願留在「雙語班」鞏固所學。

-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