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靠呃又恃惡,何以我們制裁不了?

博客文章

美國靠呃又恃惡,何以我們制裁不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靠呃又恃惡,何以我們制裁不了?

2022年06月20日 20:36 最後更新:20:41

外交部發表雄文〈美國對華認知中的謬誤和事實真相〉洋洋四萬字,一次過把美國欺詐世界多年的底牌全部翻出,大家不可不看。

華為幾乎毀於美國制裁下。網上圖片

華為幾乎毀於美國制裁下。網上圖片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2019年5月中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理由是華為對美國造成「國家安全威脅」,因此被禁止向美國出售5G技術,同時亦不允許華為從美國公司採購包括芯片得半導體。過去任正非接受歐美媒體記者訪問,無一不借意抹黑華為形象。美國宣佈制裁的不久,彭博社主播馬康屹(Tom Mackenzie)對任正非說︰「有人認為華為的發展成就是靠盜竊美國技術而來,同時華為背後有中國政府支持。」任正非說︰「你說我偷了美國明天的技術?美國都還未有我的技術,我去哪裡偷?美國偷我們的技術就差不多。」任正非應付過無數次的類似提問,都是來自美國、歐洲的傳媒機構,任正非雙拳迎接百手,終於等到今天國家出手反擊。

外交部指出,美國對中國的謬誤第十七:「中國利用美國經濟開放性從事間諜、駭客、技術竊密等活動,來推進自身軍事創新、強化對內監控,加大其他國家對其技術依賴。美國應使技術根植於民主價值觀。」美國的護身符是「民主價值」,美國所做的事全都對。外交部作出有力的反駁,「事實真相:中國技術創新和發展依靠自身投入和努力。」然後列舉數字︰「中國是全球創新大國,創新投入規模和增速領先世界。據統計,2021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7864億元,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69.6萬件,同比增長31.3%。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稱,中國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第35名升至第12名。中國擁有19個全球百強科技集群,位列世界第二。中國申請人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6.95萬件,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國專利發明那麼強,何須去美國「偷」?

歷史告訴大家,美國才是技術和私隱的竊賊,還是個慣匪。「二戰後,美國通過『迴紋針』行動搜刮德國先進飛行器、制導導彈控制等技術專利,將德國幾乎所有政府部門、研發機構、大型企業洗劫一空,並強迫德國科學家移民美國。上世紀90年代,美情報機構在日本汽車貿易談判代表專車上安裝竊聽裝置,獲取內部情報,以贏得談判主動權。」不過,任是行徑有幾惡劣,美國善用民主來掩護自己宰人越貨︰「美方標榜『自由』『開放』,卻動輒設置技術壁壘,拼湊所謂『民主科技聯盟』,將科技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打造封閉排他的『小圈子』。」美國嚴重侵犯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權利。

再數下去,第二十一頭謬誤,「美國指控中國完善了大規模監控,並向80多個國家輸出相關技術。」事實真相是全球最大『駭客帝國』正是美國。

拜登準備針對中國,提升美國競爭力。(AP圖片)

拜登準備針對中國,提升美國競爭力。(AP圖片)

「2018年美國大約安裝有7000萬台攝像頭,大約4.6人/台。美方指責中方大規模監控完全是雙重標準。」此外,美國實施秘密電子監聽計畫——棱鏡計畫,監聽對象甚至包括美國盟友;美國情報機構針對德國總理進行了長達近10年的監聽活動…。

大家都清楚明白中美的科技矛盾在哪,其他不必細表,我們需要加快步伐與美國競賽,原因很簡單,美國做賊我們不能制裁是我們的實力還未夠強大,如果中國有錯就是這一點,所以必須對正下藥,其餘少談。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德關係的辯證法

2024年04月16日 18:45 最後更新:18:54

習近平上午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提到中德關係對世界的意義︰面對強橫的單邊主義,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需要更好合作以惠及全球。

習近平與朔爾茨散步。新華社圖片

習近平與朔爾茨散步。新華社圖片

早前在上海同濟大學,朔爾茨發表演說——歐洲市場應該對中國汽車開放,但前提是中國與歐洲「公平競爭」——引起內地輿論的爭議。朔爾茨主張歐洲市場對中國汽車應開放且公平,這就是「不傾銷,不生產過剩,不侵權」。侵權,不知從何說起,再者,「生產過剩」之說,是否反映德國太受美國影響呢?。

德國的憂慮也不是空穴來風。今年2月比亞迪第一艘自有汽車運輸船「探索者1號」首航停靠德國不來梅港,德媒《世界報》稱︰「從技術上講,比亞迪電動車至少與大多數德國車型號相當,但就價格而言,它們要便宜得多。這是向德國核心產業發起進攻的先兆。 僅比亞迪一家就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再投入7艘汽車運輸船,將車輛從亞洲運送到歐洲。」

習近平今次與朔爾茨會面言明︰「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係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德國應該深明大義,事關「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有些德國專家看中國帶有偏見,源於中德制度與文化不同。《德國之聲》訪問中國歐盟商會會長伍特克(Jörg Wuttke)歸納中國產能超出市場需求,原因是「計劃經濟」,中國國有企業的功能尤其出眾。「這些(國有)企業通常受益於地方扶持計畫,因此除了比亞迪這樣的成功公司外,還有大量小型汽車製造商被認為是所在地區未來的冠軍。在環保技術方面,最近也出現了產能過快增長的情況。」德國專家認為「計劃經濟」不是好東西,割價出口令中國經濟停滯不前,再者,「更多產品若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進入全球市場,貿易緊張局勢必加劇。」一句話︰中國似乎在損人不利己。

計劃經濟=做爛市=「中國經濟衰退」,邏輯很難令人信服。2024年1至2月,中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32%,是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也將會是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沒有之一。

我們不擔心也不關心比亞迪、小米等汽車製造商賣一部車賺幾多或者蝕幾多,作為世界汽車大國衍生無比龐大的產業鏈,將會造就大量新增的中高收入階層。德國、日本、美國過去都是從汽車大國走過來的發達國家。

習近平向舒爾茨強調︰「當前形勢下,為防止衝突螺旋式升級甚至走向失控,各方應共同致力於早日恢復和平。」螺旋上升是黑格爾學說「辯證法」的用詞——事物之間出現了矛盾,矛盾雙方經過反復鬥爭,形成一個周期復一個周期的重覆——中德關係不必經過辯證法的無窮鬥爭打造出來,世界經濟發展更不必要經過這樣的階段。

最後,用黑格爾的名句寄予德國朋友︰「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善的衝突」。中國一向與人為善,德國也應如是;如是者,兩善求同存異,合作互利共贏是最好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