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媒體的報道裡面,已經連續十幾天單日死亡百人以上的台灣,居然一下子成了全球防疫最優秀的地區之一。
台灣媒體相關報道。
這當然不是媒體自己說的,而是台政府的口徑,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疫情期間超額死亡世界第二低,防疫成果僅次於新西蘭。」
不得不說,這簡直是台灣防疫的神奇「變臉術」!
1、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為何搖身一變成全球「最優防疫」?
看看下面這張台灣疫情趨勢圖,怎麼都看不出台灣的防疫成果會如此優秀:新冠確診人數似已過了最高峰,但仍是居高不下。
台灣確診數字仍在高位。
這輪疫情已經過去3個月了,台灣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依然保持在近4萬人左右,每天死亡人口在100人以上,累計已經死亡4000人。
還要一個讓人揪心的數據:全台0至9歲幼童確診新冠的病例已經超過40萬例。
那麼,台灣防疫部門是怎麼做到「乾坤大挪移」,把自己搖身一變,成為全球防疫最優秀的地區之一呢?
本來這輪疫情,台灣的新冠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台灣防疫學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死亡人數看,全島仍然處在高死亡率。
要知道從死亡人數來判斷疫情最準確,全球統計Omicron死亡率大概在萬分之3左右。按照這樣的比例來計算,台灣單日新增確診不到4萬例,死亡人數不可能突破100人,但目前單日新增死亡人數已經連續多日維持在150人左右,明顯屬於高死亡率。
2、台灣防疫部門神奇的「死亡修正術」
而為了把這個超高死亡率降低下去,台灣防疫部門最具有特色的一招:死亡修正。
他們在這裡推出了一個概念:超額死亡數。超額死亡數是指:在疫情期間總死亡人口數的基礎上,減去非疫情期間總死亡人口數。
按照這樣的統計,台灣的超額死亡數位居世界第二低,每10萬人超額死亡-8,疫情期間為-2000,僅次於新西蘭的-29及-15000。
就這樣,台灣一躍成為全世界防疫成果最優秀的地區之一。
這樣的修正數據讓人哭笑不得,因為疫情期間,本身許多普通死亡同樣存在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應該被計算入新冠死亡人口。
下面有一個典型的例子:6月24日,一名12歲的台灣男童在教室突然發病昏厥,在被急救車送到醫院之前就宣告死亡。
台灣很多突然死亡帶病毒者只計作「不明原因死亡」。
隨後的檢測發現這名男童已經感染新冠病毒,但是在修正死亡的計算方式中,這樣的病例是作為「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進行統計。在香港,這種在死者身上驗出新冠病毒,一定會作新冠死亡處理,但台灣就排除出外,這也難怪香港第5波有9000多人死亡,而台灣至今只有4000多人了。
台灣防疫部門通過這樣的方式,居然直接把遠遠高於世界新冠死亡率平均水平的台灣新冠死亡率給壓下去了。
台灣抗疫總指揮陳時中。
不但壓下去,還直接把台灣樹立成為一個防疫標桿:世界第二,全球榜樣!這完全掩蓋了台灣疫情高死亡率的現狀。
3、真相:台灣疫情死亡增長速度領先全球
如果從世界各地的橫向比較來看,台灣的新冠死亡倍增速度不但亞洲領先,而且是全球領先。
從全球範圍來看,台灣的新冠死亡增長速度僅僅低於西印度群島的蒙特塞拉特,位居世界第2名(排第1的是位於西印度群島的蒙特塞拉特)。
從數據來看,台灣新冠死亡人口數平均每13天翻倍,這一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周邊許多地區包括日韓。
在這波死亡浪潮中,最為悲慘的是台灣的養老看護機構。台灣本地新冠肺炎病例死亡率在0.14%左右;但是短短3個月疫情時間,全台灣養老看護機構有3萬人確診,死亡達到700多人,新冠死亡率高達瞠目結舌的2.2%,這就是普通居民新冠死亡率的15倍以上。
面對這樣的死亡數據,如果台灣防疫部門還在津津樂道於全球第二的優秀防疫成果,那真的是讓人無語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6年前的麥當勞可能沒想到,自己會這麼看好金拱門。
麥當勞全球上月宣布同意收購凱雷集團在麥當勞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戰略合作公司中持有的少數股權。交易完成後,麥當勞全球在金拱門(麥當勞在華經營主體的簡稱)的持股比例將由20%增加到48%。但2017年時,正是麥當勞全球自己以161.41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在中國20年的經營權給中信方面和凱雷集團,也才有了「金拱門」這間公司。
澎湃新聞注意到,麥當勞之所以如此「折騰」,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市場的亮眼表現。對於此次收購,麥當勞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 Kempczinski解釋說:「中國是麥當勞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其長期發展的潛力將讓我們不斷受益。」
但與麥當勞的樂觀不同,另一個知名「洋快餐」肯德基在中國的發展已顯疲勢。握有肯德基中國內地獨家經營權的百勝中國的最新財報顯示,其餐廳利潤率在下降、同店銷售額也增長乏力。
這背後,是以華萊士、塔斯汀為首的本土漢堡品牌的迅速崛起。與6年前麥當勞全球把中國業務賣給加盟商時不同,如今內地「洋快餐」市場中,麥當勞的有力競爭對手早已不只有肯德基。
麥當勞。網上圖片
雖然從2017年金拱門開啟品牌本土化進程至今,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數已翻了一番,超過了6000間,但本土漢堡品牌華萊士的門店數量,已在這6年時間裡不聲不響地突破了兩萬間。此外,新近崛起的中式漢堡品牌塔斯汀,近一年的時間已新增三千多間新店,門店數直追麥當勞。
但為什麼比起麥當勞,肯德基先受到本土漢堡品牌的衝擊?原因可能在各個品牌的選址定位上。相比麥當勞、漢堡王這些跨國品牌,肯德基長期以來在內地市場的下沉做得更好。二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佔比接近60%,而麥當勞僅為50%。
而塔斯汀們走的就是「縣城漢堡」的路線——從小鎮、縣城、低線城市起家。據自媒體賬號「刺蝟公社」拿到的招商人員提供的可加盟區域名單,塔斯汀的版圖基本以縣為單位劃分,部分地區甚至精確到鎮。以江蘇省南通市為例,涉及的開放加盟的62個鎮級區域中,僅有7個鎮有肯德基或麥當勞門店。
塔斯汀。網上圖片
但這不代表麥當勞就可以隔岸觀火。
今年8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上,麥當勞中國表示自己還將在2028年實現萬店的目標,隨著大城市市場的日漸飽和,麥當勞要繼續擴張,低線城市必將成為新戰場。
而在下沉市場,最讓麥當勞、肯德基擔心的,就是低價競爭。
窄門餐眼的數據顯示,肯德基整體的客單價達到34元,而華萊士、塔斯汀等本土品牌的客單價都不足20元。
華萊士。網上圖片
低價加上大差不離的口味,是「縣城漢堡」品牌的必殺技。當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只剩下星期四,麥當勞的「1+1套餐」連年漲價,「縣城漢堡」的低價反而成了物慾減退年代裡溫暖安定的存在。
肯德基在研發新品這件事上,一直很努力,甚至還向中式漢堡「取經」。肯德基官方視頻號上月官宣推出新品「餅漢堡」,很多人覺得其賣相與塔斯汀等中式漢堡別無二致,就是將肯德基自己的經典炸雞漢堡的面包胚換成現烤的餅皮。
但肯德基真正在向中式漢堡品牌學習的,是低價。肯德基在三個省份測試中式漢堡期間,百勝中國的CEO屈翠容就在財報會上表示,這款新產品的價格很有競爭力。其財報也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肯德基的客單價已同比降低5%。促銷,正是百勝中國在業績交流會上對客單價下降給出的解釋之一。
如今在抖音和美團等平台上,僅花14.9元就能團到一頓麥當勞套餐,17.99元在肯德基不僅能買到漢堡可樂,還能吃上雞米花。與此同時,麥當勞門店一個漢堡的價格就要二十幾元。如果你不知道這些,直接原價去買,可以說就是在丟錢。
肯德基。網上圖片
不過,塔斯汀、華萊士也並非沒有自己的煩惱。噴射(腹瀉)套餐,是很多網友對華萊士漢堡炸雞套餐的戲稱;塔斯汀也隨著近年來的門店擴張,頻頻被爆出「生肉門」。僅在黑貓投訴上,澎湃新聞就檢索到1936條有關塔斯汀的投訴,內容多關於食品衛生問題:漢堡肉沒熟,吃出雞毛、頭髮……
如何加強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管控、如何在消費者短暫的熱情裡站穩腳跟,是中式漢堡品牌在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肯德基、麥當勞需要擔心的,是如何避免重蹈星巴克那樣的覆轍——自己多年辛苦培養的市場,最後讓瑞幸靠低價摘了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