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門三相 軍國陰魂

博客文章

一門三相 軍國陰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門三相 軍國陰魂

2022年07月11日 18:45 最後更新:18:49

2014年7月19日,安倍晉三上任日本首相一年多後,到山口縣下關市東行庵,到德川幕府末期「尊王攘夷志士」高杉晉作的墓前獻花。安倍在參拜完高杉晉作墓後稱,他的確有立志之感,以表達對政權運營的決心。

安倍晉三名字中的「晉」,就是為了紀念高杉晉作而來。

安倍晉三出身於日本著名的政治世家。1954年9月21日,安倍晉三在東京呱呱落地。雖然他排第二,但卻起名「晉三」,其實是再三傳承之意。「晉」字源於高杉晉作。安倍晉三小時候,當時已貴為日本首相的外公岸信介,就經常和他講高杉晉作的故事。安倍的外叔公佐藤榮作(岸信介的弟弟),後來也繼任為首相。安倍晉三出身日本政治黃金家族,享盡一門三相的尊榮。

日本的近現代史,是一部由富國強兵,走向軍國主義的歷史。安倍晉三一家,也是這部歷史的一個縮影。

1. 高杉晉作。高杉晉作是日本幕末維新時期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19世紀中業,日本還是比較落後的封建幕府時代,是德川幕府的末期。外國勢力湧入,逼幕府簽訂條約,開放港口通商。當時不同地區的武士流散出來,變成推翻幕府的武裝力量。高杉晉作是長洲藩士,組成奇兵隊,加入倒幕戰爭。後來幕府戰敗,但晉作自己卻患上肺結核病,1867年去世,終年27歲,未能見到幕府投降的「大政奉還」。後來高杉晉作和坂本龍馬等人,一起被迎入靖國神社,受到表彰祭拜。高杉晉作代表了日本的強國精神。

2. 岸信介。19世紀中日兩國都曾走上維新之路,但最後分道揚鏢,中國走向社會主義,日本走向法西斯主義。日本向軍國道路邁進,源於一批又一批少壯派軍人,擁戴年青天皇,走上激進軍事擴張之路。

岸信介是一個製酒業者的兒子,在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即加入政府。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後,在1932年建立此傀儡政權「滿洲國」。岸信介雖非軍人出身,卻遠到「滿洲國」為官,希望鯨吞中國,報效國家。他曾任「滿洲國」產業部次長和總務廳次長等職。和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等人,並稱「滿洲5巨頭」。後東條英機回國出任首相,岸信介於1942年追隨回國,出任東條內閣商工大臣,並於在昭和天皇的對美宣戰詔書上副署。

1945年二戰結束後,岸信介曾被被盟軍縂司令部列為「甲級戰犯」嫌疑人,監禁3年。但由美國主導的駐日盟軍總部並未審判岸信介,並將其釋放;當時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勢力蔓延,與美國展開冷戰;岸信介因有強烈的親美傾向,美國將他視為適合領導戰後日本的人選,鞏固右翼保守派陣營,以抵禦日本的左翼思潮。岸信介在1957年出任首相,與美國簽定《日美安保條約》,激發示威浪潮,最後黯然下台。以岸信介和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的關係,其政治傾向可想而知。安倍晉三就是在外公岸信介一力培養下成長,可見其右傾反華思想,根深蒂固。

3. 安倍晉三。安倍在2012年第二次登上相位,在位8年,成為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他不是服從美國反華,他是鼓吹美國去反華。他不是服從美國去擴軍,他是以修憲擴軍為職志。

安倍在2020年卸任後的第3天,馬上去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一次「真我式」的政治表態。然後安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透露他搞動美國反華的傑作。他說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特朗普確認當選後不到10天,他就前往紐約與特朗普會晤。會面的重點是向特朗普強調「中國軍事威脅抬頭」,要強化日美同盟對抗中國。

如今安倍晉三遇剌,激進思潮泛起,右派激進主義抬頭,以自民黨為首的修憲派在週日參議院選舉大勝。日本要修憲確立宣戰權,要大量增加軍費。日本的亞洲鄰國應該擔心,大和民族的軍國主義陰魂,正在回朝。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評級機構的政治

2023年12月07日 19:21 最後更新:19:33

上日講起香港面對美元和美息勁升,香港正承受著「金融風暴級」 的衝擊,其中一個套餐,就是金融機構降低評級。 評級機構穆迪宣布下調香港和澳門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 負面」。

而在前一天穆迪亦下調了中國的評級展望, 下調評級展望是下調評級的前奏。

回想評級機構從來都極少能夠在真正發危機前,提出有效預警, 反而會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落井下石。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爆發之後,評級機構為了挽救自己的聲譽, 驟然降低包括香港在內多地的主權評級,達到一個落井下石的效果。

不過今次穆迪下調香港的評級展望,並不是有甚麼高明預見, 反而動機相當可疑。

第一香港和澳門為何同時調低評級展望。

穆迪指下調香港評級,是反映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政治、制度、 經濟和金融方面緊密聯繫的評估,穆迪表示在2020年實施《 港區國安法》和修改選舉制度之後,預計香港在政治、 體制和經濟決策方面的自主權將進一步逐步削弱, 而中國大陸的疲軟趨勢將影響香港經濟, 削弱特區政府的財政緩衝能力。

穆迪降低香港評級理由的破綻,是同時降低了澳門的評級。 降低澳門評級展望理由亦差不多,但問題是,香港近年完善了政制, 但澳門的政治體制並無改變,加上澳門儲備豐厚,截至今年7月, 澳門的財政儲備達5,690億澳門元,相當於預算支出近6倍。 一起降低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評級展望理據,並不充分。

第二降完美國評級展望之後受壓。

其實評級是一門生意,主要由3大評級機構標準普爾、 穆迪和惠譽壟斷,3者已佔據了9成的市場。 他們主要是透過為各種債券收取評級費賺錢。 但認可評估機構的權力,完全來自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 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於1975年引入國家認可統計評級組織的概 念,認定可以提供有效評級的機構, 所以評級公司能否獨立美國於政府的控制,令人懷疑。

在三大評級公司當中惠譽規模比較細,亦較出位,她在今年8月就把 美國長期外債評級,由AAA下調至AA+,這是惠譽自1994年 首次發布美國信譽評級以來,首次下調美國的評級。 主要是針對美國嚴重財政赤字的長期危害性。

惠譽降低美國評級之後,就對其他評級機構造成很大壓力。 結果穆迪捱到11月,就終於將美國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轉至「 負面」。理由是美國財政赤字龐大債務負擔能力下降。 穆迪下調美國評級展望之後,美國政府官員大表反對, 認為美國經濟依然強勁,美國國債是全世界最安全、 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沒有理由降低美國的評級展望。

美國政府每年兩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1萬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特別在疫後財政赤字急速擴大,直接調低其評級才是合理安排, 穆迪只調低評級展望已經是留手,但相信仍然面對很大的壓力。 如今拉埋中國落水,一次過將中國大陸、 香港和澳門的評級展望降低, 相信可以略為減低美國政府對他們的壓力。

美國評級機構的問題,早於2007年的美國次按危機中展露無遺, 事後被爆出有評級機構人員和銀行勾結,知道最高評級的AAA級債 券,只要有9成的成份是AAA級就可以, 結果他們就特別把垃圾級的次按和9成的AAA級債券綑綁在一起, 變成一種全新的AAA級產品, 客觀上令到劣質的次按有一個龐大的證券化出路, 令到銀行大量放貸然後轉賣給證券按揭公司,再打包成AAA級證券 賣出。美國參議院後設立的調查小組委員會, 檢討次按危機時明確表示,不準確的AAA級信用評級, 讓美國金融體系帶來了風險,並成為金融危機的關鍵原因。

明白到這些國際評級機構的搵錢動機,以及與美國政府的複雜關係, 就知道調低香港評級展望,甚至直接調低香港的評級, 當中包含很多的政治性。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