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2022年07月15日 20:52 最後更新:21:03

近日中國經濟傳出一些壞消息,令到「中國崩潰論」論者興奮不已。例如南京有鄉鎮銀行財政出現問題,不能讓客戶提款。另外,有多個地方發生爛尾樓事件,有小業主發動維權,想集體斷供。

世界激烈變化,疫情持續不退、能源價格高漲、通脹飆升、美國加息、美元大升,再加上內地一度在4月爆發疫情及房地產回調,的確令到中國的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不過,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字顯示,中國經濟的韌性相當強。

國家統計局於7月15日發佈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數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5%。中國今年上半年增長主要受到第2季拖累,今年首季按年有4.8%的增長,而第二季的增長卻急跌至只有0.4%,拖低了上半年的表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傅凌暉表示,受到疫情影響,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而國家推出一籃子穩經濟政策,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穩住經濟的大盤工作,政策效應較快顯現,5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二季度經濟實現0.4%的正增長。

國家對抗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真的可以用打仗來形容。見到疫情在5月企穩,國家馬上全面出招,目的就是要保住第2季經濟增長不跌入負數。結果成功保到0.4%的正增長。

國家於年初定出今年經濟增長5.5%的目標,當時並未預計會出現疫情。疫情在4月爆發,外國機構紛紛大幅調低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例如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5月時調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至4.2%,6月再下調至只有的3.3%的增長,是在兩個月內第2次下調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

我估計中國經濟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應該會比標普預測的3.3%高,主要是第三季中國經濟會有報復式的反彈,而第4季也會維持較高的增長,但要做到全年增長5.5%難度極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若要達到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長5.5%的目標,下半年至少需要增長7.8%,才能保證全年5.5%的增長速度。但7.8%這個速度大大超出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即6%。除非今年下半年經濟出現2020年下半年那樣的強勢反彈,否則要達到這個速度難度非常大。如果下半年經濟達到潛在增長速度6%,全年的增長速度大概在4.5%左右。

我覺得中國經濟增長可以達到4.5%的數字。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中國的出口會遠比估計的強勁。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中國6月出口以美元計按年增長17.9%,遠高過市場預期的12.5%,進口按年僅增長1%低於預期的增長4%,一升一降,令到6月貿易順差錄得979.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和其他工業大國的走勢背馳。

二、內地的工業生產穩步回升,高技術業和製造業發展較快。二季度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加0.7%,其中4月下降2.9%,5月轉為增長0.7%,6月增長3.9%。

三、放水刺激經濟。由於內地的通脹不高,最新公佈的6月通脹率只是2.5%,不像美西方國家通脹高達8%、9%,所以中國仍有放水支撐經濟的空間。以6月為例,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為11.4%,是近年的高水平。顯示阿爺加大力道去催谷經濟。

結論是中央如在彈性管控疫情和支撐樓市做更多的功夫,全年增長有機會超過4.5%。那些天天唱衰中國經濟崩潰的人,只是一廂情願。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台灣理性假設無效的啟示

2023年11月28日 19:45 最後更新:23:03

台灣藍營國民黨侯友宜及白黨民眾黨柯文哲談了40多天的「藍白合」協商,終於在11月24日破局,侯友宜和柯文哲各自找了競選拍檔參選,令「藍白合」變成鬧劇收場。

事件最戲劇性是在上周四(11月23日)在台北君悅酒店辦的「君悅會」,當日正值提名前夕,「藍白合」瀕臨破局,柯文哲找了郭台銘在君悅酒店設局,希望國民黨侯友宜作最後談判,但整場「君悅會」像表演多於談判,由於柯文哲一方一早叫了記者在場等候,邀請侯友宜參會時,又擺出一個距離參選時間的電子鐘,向侯友宜施壓味道甚濃。最後侯友宜先是要求有馬英九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陪他一起參會,後來又拒絕密室協商,要求公開讓記者在席。在這種格局下,不歡而散已是命定的結果。

「藍白合」破局揭示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沒有人願意充當副手。雖然破局後傳出柯文哲的核心幕僚黃珊珊是大力反對柯文哲參加「藍白合」的黑手,但撇開兩個陣營各自有反對聯合參選的力量,關鍵是無論是柯文哲或侯友宜,都不想充當副手,這才是藍白不合的根本原因。有人說「藍白合」談判令人想起賽局理論(Game Theory),特別是從而衍生的膽小鬼博弈,兩人駕著跑車對頭開,誰怕撞車先扭軚避開的就是膽小鬼。不過如最後兩個人都不願意做膽小鬼,令兩車正面碰撞,最後大家都車毀人亡,這就好像如今「藍白合」談判破局的狀態。

二,最大得益者是民進黨。「藍白合」的本意是由於民進黨賴清德一直在民調上領先,有三成多的支持度,而柯文哲和侯友宜的支持度都是兩成多,所以藍白不合就會敗選,組合參選就勝望極濃。如今「藍白合」崩盤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

雖然在破局之後,台灣民意基金會於本周一(11月27日)公布在破局之前進行的民調,指柯文哲以31.9%支持度領先,支持度大升6.3個百分點,民進黨賴清德以29.2%支持度排第二,支持度下跌了0.5個百分點,而侯友宜只得23.6%的支持度,雖然上升了2.5個百分點,但支持度與其他候選人仍然有比較大的差距,顯示柯文哲因為藍白合的宣傳而民望戲劇性上升。但台灣這些民調是否可信仍然備受質疑,台灣民意基金會同時公布政黨民調都顯示,柯文哲的民眾黨支持度大升。藍營媒體《聯合報》就以「難以置信」四個字為標題。台灣民調可以參考但不能盡信,藍白不合受益最大的是賴清德,講到賴清德民意墮後反而有利民進黨催票。

三,理性假設無效。正如我早前說過,若以賽局理論來看「藍白合」,若雙方都是以理性去思考,應該能夠成局,因為無論侯友宜或柯文哲自己讓步當一個副手,最後能夠推翻民進黨上台執政,總比自己獨立參選最後很可能失敗為好。但當大家都不願當副手時,談判破局,就變成賭博心態,不是理性的選擇。

藍白不合,亦從側面看到台灣並無政治領袖,兩黨高層都不願意為大局而犧牲,背後是一種「理性無效」的狀況。這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思維模式相近,直至去年2月24日俄烏戰爭開始前,只要澤連斯基選擇放棄申請加入北約,並作公開承諾,戰爭打不成,但他選擇堅持,賭在美西方支持下烏克蘭可以打贏俄羅斯,如今輸掉四分一個國家。所以台灣理性假設無效有深刻啟示,不要以為民進黨繼續執政,玩台獨一定會適可而止,可以避免到戰爭,很多時政客只看短期選舉利益,衝到懸崖邊也不會懂得停下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