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東山爛頭營石屋勢成新地標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獲1,250萬資助修復

社會事

大東山爛頭營石屋勢成新地標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獲1,250萬資助修復
社會事

社會事

大東山爛頭營石屋勢成新地標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獲1,250萬資助修復

2022年11月17日 10:26 最後更新:11:26

大東山是香港第3高的山峰,當中爛頭營部分石屋有近百年的歷史,滿山芒草更成為了取景拍攝的絕佳景點。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團體獲「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約1,250萬元,作為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保育、記錄大東山生態、遊客行為及開發數碼平台的營運資金,更打算在2024年舉辦工作坊、觀星、野外生態及歷史文化導賞等主題活動。

計畫將於2023年初開始修復石屋。中大提供

計畫將於2023年初開始修復石屋。中大提供

重塑計畫改建「看守者」宿舍為「保育研究支援站」。中大提供

重塑計畫改建「看守者」宿舍為「保育研究支援站」。中大提供

重塑計畫以爛頭營當中石屋之一的「看守者」宿舍改建成「保育研究支援站」,將由2023年初開始修復石屋,新增廁所、太陽能發電系統、雨水過濾設施等配套。鍾宏亮向傳媒表示,由於修復地點位於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山脊,沒有車輛直達,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計畫在支援站門外豎立介紹牌,而不是以故事館形式運作。他指仍需與當地居民商討開放程度,期望不會成為旅遊景點影響居民生活。

更多相片
計畫將於2023年初開始修復石屋。中大提供

大東山是香港第3高的山峰,當中爛頭營部分石屋有近百年的歷史,滿山芒草更成為了取景拍攝的絕佳景點。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團體獲「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約1,250萬元,作為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保育、記錄大東山生態、遊客行為及開發數碼平台的營運資金,更打算在2024年舉辦工作坊、觀星、野外生態及歷史文化導賞等主題活動。

重塑計畫改建「看守者」宿舍為「保育研究支援站」。中大提供

重塑計畫改建「看守者」宿舍為「保育研究支援站」。中大提供

「看守者」宿舍會新增廁所、太陽能發電系統等配套。中大提供

重塑計畫以爛頭營當中石屋之一的「看守者」宿舍改建成「保育研究支援站」,將由2023年初開始修復石屋,新增廁所、太陽能發電系統、雨水過濾設施等配套。鍾宏亮向傳媒表示,由於修復地點位於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山脊,沒有車輛直達,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計畫在支援站門外豎立介紹牌,而不是以故事館形式運作。他指仍需與當地居民商討開放程度,期望不會成為旅遊景點影響居民生活。

鍾宏亮表示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中大提供

鍾宏亮表示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中大提供

爛頭營以及滿山芒草成為了取景拍攝的絕佳景點。旅發局圖片

學院表示,營地由百年前來港的宣教士興建,用作避暑、退修和療養等,是華南及東南亞現存唯一具有此規模及風格的石屋建築群。一直由當地居民維持營地運作和維修,但近年大量旅客前往大東山遠足及觀賞芒草,導致部分石屋遭受破壞,甚至侵犯居民私隱。所以今次項目以修復歷史建築群、保護生態及調查遊客路線為主,並預料在2024年中期舉辦實地教育活動及利用數碼平台教育市民保護當地環境。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資助約1,250萬元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中大提供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資助約1,250萬元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中大提供

「看守者」宿舍會新增廁所、太陽能發電系統等配套。中大提供

「看守者」宿舍會新增廁所、太陽能發電系統等配套。中大提供

鍾宏亮表示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中大提供

鍾宏亮表示需要以直昇機運送物資。中大提供

學院表示,營地由百年前來港的宣教士興建,用作避暑、退修和療養等,是華南及東南亞現存唯一具有此規模及風格的石屋建築群。一直由當地居民維持營地運作和維修,但近年大量旅客前往大東山遠足及觀賞芒草,導致部分石屋遭受破壞,甚至侵犯居民私隱。所以今次項目以修復歷史建築群、保護生態及調查遊客路線為主,並預料在2024年中期舉辦實地教育活動及利用數碼平台教育市民保護當地環境。

爛頭營以及滿山芒草成為了取景拍攝的絕佳景點。旅發局圖片

爛頭營以及滿山芒草成為了取景拍攝的絕佳景點。旅發局圖片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資助約1,250萬元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中大提供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資助約1,250萬元修復爛頭營建築群。中大提供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發病首年內減重 血糖有較大機會回復正常

2024年02月08日 13:37 最後更新:14:55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

2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控制血糖。然而,近年有臨床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或可透過持續減重達到「糖尿病緩解」,即是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發表。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科研究團隊分析了香港醫院管理局電子病歷系統中37,000個2型糖尿病新症的數據。研究發現,相對於病發後體重有所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患者能在發病首年內成功減重最少10%,他們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機會率是前者的三倍,成功減重5%至10%的患者之糖尿病緩解機會率亦是增重患者的兩倍。此外,與仍要服藥的患者相比,達到糖尿病緩解的患者整體死亡風險減少30%。研究結果為糖尿病患者發病後盡早進行體重管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實證支持。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首年內減重,有較大機會血糖回復至正常水平,無需再接受藥物治療,達至「糖尿病緩解」,但現實世界中整體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仍然較低。(左起)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及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

研究首席研究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陸安欣表示,雖然研究證明糖尿病緩解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但整體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仍然相當低。英國一項臨床實驗「DiRECT」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為期十二個月的體重管理干預措施,半數成功在沒有用降血糖藥的情況下將平均血糖指數HbA1c降至6.5%,達至糖尿病緩解。但在中大的研究中,只有6%的2型糖尿病新症在平均八年的隨訪期間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這相當於每年不到1%的比率。

陸安欣指,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臨床研究中的生活干預措施和管理方式相對密集及全面,但在現實環境中,患者未能完全遵循這些措施和方式生活;而在近期臨床研究中證實有助達到糖尿病緩解的創新體重管理策略,亦未在現實世界中採用。

研究進一步顯示,要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是具有挑戰性的。是次研究發現,即使患者成功達到糖尿病緩解,每年大概有20%的人會回復至高血糖的狀況。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吳鴻江指,糖尿病緩解發生率之低以及維持糖尿病緩解狀態的困難反映了糖尿病的複雜性。患者可能需要採取綜合方法,包括堅守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持久的體重管理,以一直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才能長期保持糖尿病緩解。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陳重娥表示,由於現實世界中能夠達到糖尿病緩解的發生率較低並難以維持,醫生和糖尿病患者應對達至糖尿病緩解設定一個較切合實際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全球應優先考慮推行預防糖尿病的策略,並採取公共及個人化措施達成此目標。

目前中大團隊正開發多元社區糖尿病預防策略,作為減輕糖尿病負擔的長期解決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