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胡姬為何在唐代大受歡迎

歷史長河

胡姬為何在唐代大受歡迎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胡姬為何在唐代大受歡迎

2022年12月30日 10:00

胡姬在今天可解作來自外國的妙齡女子,是帶有神秘感的美女,即使放眼今天也是炙手可熱的貨色。胡姬來自西方,在中國古代西方泛指西域等地。胡姬並非始於唐代,而是在漢代張騫通西域後開始出現,如漢•辛延年《羽林郎》詩:「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又如南朝•陳•徐陵《烏棲曲》詩之二:「卓女紅妝期此夜,胡姬酤酒誰論價。」

唐代不少酒家有胡姬駐場 (網上圖片)

唐代不少酒家有胡姬駐場 (網上圖片)

從上述兩詩的描述得知,胡姬不但年輕而且會妝扮,而且主要是在酒家工作的女招待。史料記載,中國酒家開始有女招待還是在西域商胡的引領下流行起來的。其中特別是來自中亞的粟特商胡,由於在中亞故國就流行釀酒、賣酒與飲酒、歌舞完美結合的習俗,他們來到中原後開設了比較早期的酒店,同時也把酒店配有女招待的做法帶到中原來。在唐代史料包括詩詞裏,有不少在描繪酒家胡的同時還描繪了一項在酒店勸酒娛人的「胡姬」--來自西域,善以笑容招攬顧客,更能歌舞勸酒娛人的漂亮女子。說到招攬顧客,長安就有許多這樣的「當壚胡姬」。李白《前有樽酒行》云︰「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其《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又云︰「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可見,一旦經過酒家胡的門口就會受到當胡姬的熱情召喚。

唐代樂舞俑。身穿翻領窄袖的胡服,可見當時胡姬受歡迎程度。(資料圖片)

唐代樂舞俑。身穿翻領窄袖的胡服,可見當時胡姬受歡迎程度。(資料圖片)

說到待候酒菜和歌舞表演,楊巨源《胡姬詞》站在胡姬的角度描繪待酒情節云︰「妍豔照江頭,春風好客留。當壚知妾價,送酒為朗羞。」李白《醉後贈朱曆陽》則描寫胡姬待酒促動自己詩興大發的場景云︰「畫禿千兔豪,詩載兩牛腰。筆縱起龍虎舞,曲拂雲霄。雙歌二胡姬,更奏遠清朝。舉酒挑朔雪,從君不相饒。」唐代胡舞曾靡朝野,熱情奔放的健舞如胡旋舞、柘枝舞,以及軟舞如涼州舞、綠腰舞都風行一時。

唐代敦煌壁畫上菩薩多有女性特有的柔美,擁有纖細的身材和婀娜的姿態,反映當時女性獨立及敢於表現自己。(資料圖片)

唐代敦煌壁畫上菩薩多有女性特有的柔美,擁有纖細的身材和婀娜的姿態,反映當時女性獨立及敢於表現自己。(資料圖片)

在當時長安西市附近,以及在城東春明門外,一直向南到曲江池一帶,散布著許多胡家酒店。由於酒家胡姬的存在,這些地方便成為人們經常光顧的熱鬧去處。李白多有描繪酒家胡姬的詩句,其中《少年行》云︰「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進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白鼻詩》又云︰「銀鞍白鼻,綠地障泥錦。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可見喜歡遊樂的長安少年們是這些酒店的常客。前述李白等人的詩還說明,需要乘興賦詩的騷人墨客們也喜歡到這裏來宴聚。有了這麼多穩定的客源,這些酒家胡獲得盈利,甚至發家致富都是順理成章的。

今天的胡舞表演 (網上圖片)

今天的胡舞表演 (網上圖片)

胡家酒店深受年輕人歡迎,以至成為常客,除了店內的好酒外還有甚麼原因呢?據張祜有《白鼻騧》詩云︰「為底胡姬酒,長來白鼻騧,摘蓮拋水上,朗意在浮花。」這篇隱喻抒情的短詩巧妙地揭開了這個謎底︰這些年輕人為甚麼要經常騎著白鼻子的駿馬來這裡喝酒呢?原來主要並不是因為這裡酒好,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看到漂亮的胡姬愛意濃厚。在胡家酒店裡也確寶有才子佳人故事發生,如家喻戶曉的《西廂記》故事,其原型是原創作者元稹回憶自己的親身經歷,不過據陳寅恪、葛承雍諸位史家的考證,他那過去的情人並非出自崔姓的大家閨秀,而是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酒家胡姬。

往下看更多文章

管輅「要言不煩」 何晏大加讚賞

2024年06月14日 20:00

形容某人説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繁瑣,可以用成語「要言不煩」。該成語出自 《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晏含笑而贊之曰:『可謂要言不煩也。』」

管輅是三國時代有名的魏國術士。他在八九歲的時候,很喜歡抬頭望天看星星,遇到不認識的星星就問人,更常常因為觀星而不願睡覺,這令他的父母十分擔心,曾經禁止他看星星。不過管輅並不因此而改變習慣,他説:「我雖然年紀還小,但眼中只有天文,更何況家雞野鳥都知道天時,為何人類會比他們差呢!」當時的人聽說他年紀輕輕已有此想法,紛紛說他是「大異之才」。

管輅 (網上圖片)

管輅 (網上圖片)

管輅長大成人以後,精通《易經》,天文地理,占卜看相,風水堪輿,無不精微。有一次清河王經離開官府回家,管輅去看他。王經説:「近來有一怪,很不討人喜歡,請你算卦。」算完卦,管輅説:「吉卦,不是怪物。在您家的房前,晚上有一束流光,像燕子一樣飛入您懷中,還能發出小聲,您感到不安,解開衣服好像餘光還在,於是招呼妻子來看。」王經大哭説:「和你説得一模一樣。」管輅説:「吉祥,這是升官的徵兆,會很快顯靈。」不久,王經遷為江夏太守。自此管輅就更加有名,吸引更多達官貴人請到府中作客。

《易經》又名《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網上圖片)

《易經》又名《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網上圖片)

公元248年,管輅當上了秀才。當時吏部尚書何晏宴請管輅。想聽他談談《周易》;同時特邀請尚書鄧揚相陪,以示重視。何晏對管輅説:「聽説您算卦神妙,請試卜一卦,看看我的官位會不會到三公的高位。」又問:「近日連續幾次夢見十幾只蒼蠅落在鼻子上,怎麼揮趕都不肯飛,這是什麼徵兆呢?」對於何晏的提問,管輅都沒有作出正面的回答,更不願意用《易經》去卜卦。於是鄧揚就問管輅︰「聽說先生占卜很靈的,是《易經》大師級人馬,為甚麼始終不用《易經》中辭義去說明呢?

大堂迎賓,「要言不煩」。(資料圖片)

大堂迎賓,「要言不煩」。(資料圖片)

於是管輅便回答:「懂得《易經》的反而不喜歡討論《易經》呀!」對這個回答,當時在場的、掌管軍事大權的何晏甚為讚賞,笑着説道:「可謂要言不煩也」。

後人據此提煉出成語「要言不煩」,形容說話精要,不囉嗦。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