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特工組織被揭操控社媒 港府攻 Google需新武器

博客文章

美特工組織被揭操控社媒 港府攻 Google需新武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特工組織被揭操控社媒 港府攻 Google需新武器

2022年12月26日 20:31 最後更新:20:39

港府雖努力就國歌搜尋與 Google交涉,但始終如狗咬龜,迫不到對方糾正,就在這時候,美國有網媒爆料,指美國國防部、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等操控社媒平台,要求 Twitter封殺發放對烏克蘭不利消息的賬號;此外,英媒《每日郵報》則揭發,多名美國情報部門前人員在 Meta、 Twitter和 Google 等科網巨企任要職,制定安全準則。由此可見,港府是與國家級對手較量,現時手中的武器絕不足夠!

美國網媒 Intercept爆料指軍方與FBI等操縱 Twitter,封殺發放不利烏克蘭消息的賬戶。

美國網媒 Intercept爆料指軍方與FBI等操縱 Twitter,封殺發放不利烏克蘭消息的賬戶。

美媒 Intercept的記者在有關 Twitter的檔案發現,美國政府一直有監控、操縱與審查各大社媒平台,在過程中,國防部與中情局(CIA)等多是通過聯邦調查局(FBI)進行,包括向 Twitter發出千計的封殺賬戶指令,近期較多是針對「俄羅斯代理人」的賬戶,以刪除對烏克蘭不利的消息。報道指,Twitter採取封殺行動時,多找不到具體證據。

該網媒還揭露,美軍方的中央司令部官員,曾於 2017年向Twitter提供一系列阿拉伯語賬戶,要求將它們列入「白名單」,這些賬戶其後發放了大量訊息,美化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例如無人機在也門精確殲滅恐怖組織武裝力量等。相對於封殺親俄羅斯賬戶,這做法顯然採用雙重標準,背後的軍方手影昭然可見。

英國《每日郵報》揭發,大批美國情報機構前高級人員正於 Meta、 Google和 Twitter等任要職。

英國《每日郵報》揭發,大批美國情報機構前高級人員正於 Meta、 Google和 Twitter等任要職。

在 Intercept爆料的同時,英國《每日郵報》也發表一篇具震撼性的調查報道,揭發在Meta、Twitter和 Google等科網巨企中,有一大批來自 CIA、 FBI、 NSC(國家情報委員會)等特工機構的前人員擔任要職。

報道列出多名前情報人員的名字及現任職位,例如前 CIA要員、曾負責向總統匯報的 Aaron Berman,現時就在 Meta帶領一個團隊制定 facebook的規則。

報道指,在NSC工作過的前 CIA高層人員 Jeff Lazarus於 2017年加入 Google,現在是該公司的高級政策顧問。此外,記者還追查到 9名前 CIA人員正在 Meta任職,全都有名有姓。

這篇報道發掘了一個重要事實,就是各大社媒平台中,有不少是前高級特工和情報人員,他們或只是打工,但與掌管國安的情報報門難免仍有千絲萬縷的連繫。

由此看來,港府正時較量的,是有專業情報經驗的「國家級」對手,如果只用目前手中的武器,實難致勝,必須盡快在法律上和戰略上,將自己的武裝升級。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6月12日是當年「黑暴之亂」的序幕日,遠遁海外的「黃友」視之神聖日子,幾年來都大鑼大鼓在各地舉行所謂紀念集會,參加人數多少有一定指標作用。心水清政圈朋友細看近幾年的出席情況,發現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雖是612五周年,在場港人卻創歷來新低,場面相當慘淡。

我與朋友分析有兩原因:1是集會被極端「港獨分子」把持,玩得太盡,一般單純支持反修例的港人恐有風險,不想與他們埋堆;2是許多海外港人已漸心淡,加上生活壓力逼人,出現「抗爭疲勞」,寧願歸於平淡。

海外「黃友」組織大鑼大鼓,在英加美澳等14個地方搞612五周年紀念集會,雷聲甚大,但雨點極小,參加人數寥寥,一年不如一年,顯示很多移英港人擔心風險,亦出現「抗爭疲勞」。

海外「黃友」組織大鑼大鼓,在英加美澳等14個地方搞612五周年紀念集會,雷聲甚大,但雨點極小,參加人數寥寥,一年不如一年,顯示很多移英港人擔心風險,亦出現「抗爭疲勞」。

海外「黃友」事前為了造大個勢,藉此向國際宣示港人「抗爭」仍方興未艾,有黃媒在612之前,列出全球各地的紀念活動,將在英加澳紐美和台北共14個地方舉行,單看預告,堆頭的確很大,驟眼以為會有成千上萬人參加。

實情如何呢?雷聲隆隆響,但雨點卻小得可憐。先說「黃友」聚居的英國,他們在香港駐倫敦經貿辦門外集會,紀念「反送中」展開5周年,在場者寥寥可數,大會聲稱有 500人,以過往慣例,多是報大數,一般打個8折就是實際人物,即約400人出席。

即使依大會估計的人數,也比去年的逾800人,減少了近4成。連在埸的「攬炒巴」劉祖迪也坦言,往後一段時間將是運動的「低潮期」,不過他循例叫大家不要灰心,「等待下一次起義的契機」。

至於英國第二大城曼徹斯特,6月9日的遊行只有80人響應網上強召,前來吶喊,而3天後的「大集會」也少於500人,當中包括部分旁觀者。另一大城市諾定咸,人數就更少,參加者大概只120人。

政圈朋友細看現場拍攝片段,有一景象十分搶眼,就是示威者不單止如常舉起「光時」黑旗,還升起一面藍白旗,聲稱是香港獨立的「國旗」,擺明車馬把紀念反修例活動轉變為「港獨」升旗禮。

這類集會的「港獨」色彩愈來愈濃厚,在場的反華政客如羅傑斯之流,自然覺得「正合我意」,但對不少單純懷念反修例運動的移英港人,卻對此有抗拒,一來覺得「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去得太盡;二來「23條」立法已完成,跟他們埋堆風險極大,所以對類似活動可避則避。可能是這原因,令今次參加集會的港人買少見少。

極端「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升起「香港國旗」,宣示香港獨立,令不少當地港人避而遠之,成為人數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極端「港獨分子」把持了活動,升起「香港國旗」,宣示香港獨立,令不少當地港人避而遠之,成為人數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這情況同時在加拿大、美國和台灣等地出現。以港人聚居的溫哥華而言,組織者「溫哥華手足」聲稱參加人數約300,場面頗為冷落,幾乎全部戴上口罩遮蓋面容。連搞手都承認,人數不及兩三年前,因為多了人感到風險增加,有些則覺同類行動太多,感到「好攰」。

台北一直是部分「黑暴分子」潛逃的落腳地,加上賴清德新登場,「反中」立場鮮明,在那裏的612五周年集會理應人頭湧湧,但主辦的台獨組織指,參加人數約600,比 2023年的1000多人,少了近半,可能連「綠營」的熱情都在降溫,不過陸委會仍循例表示繼續支持港人。

綜觀海外「黃友」在多地發動的紀念612活動,聲勢已大大不如兩三年前,除了少數極端「港獨分子」,以及一些中毒太深、走火入魔的政治癮君子外,大多數移居當地的普通「黃友」,已出現「抗爭疲勞」,並為了未來可能返港而迴避風險,所以這類活動門庭冷落是必然的事。

不過,如羅冠聰、劉祖迪、鍾翰林等,即使群眾激情已降溫,仍然不會死心,還在等待下一次「起義」的契機,對他們不能掉以輕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