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過多器官易早衰竭 營養師教吃2食物降血脂
只減重不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新年伊始,想身體健康,保健最基本當然要由體重管理開始,然而把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仍遠不足以維護身體健康,只因更能具體反映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是來自人體脂肪比例。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耀芬指,體脂尤其內臟脂肪的多寡,是罹患很多高危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內臟脂肪過多,更會增加器官纖維化、最終衰竭的風險,故如何針對性地有效「走脂」,最為重要。

Getty示意圖
體脂較體重指標 更能反映健康
體重、體脂釐清定義
體重是指人整體的重量,包括所有器官、骨骼、肌肉、脂肪和水分重量的總和,體脂是指人體的皮下脂肪和内臟脂肪重量總和。
皮下脂肪是皮膚下面附着的脂肪,作用是維持人體體溫,積聚能量或避免身體受外力衝擊。
内藏脂肪指腹部内器官周圍的脂肪,用於保護器官及具有分泌荷爾蒙作用。
女性腹脂超標最易中風患腸癌
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吳耀芬指,内臟脂肪過高會增加患有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脂肪積聚在血管時,令血管變窄,容易令血壓升高,當内臟脂肪積聚在動脈血管,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即增加。
曾有研究指包在肝、腎、腸等器官周圍等過多的脂肪,會造成『胰島素抗性』,繼而使糖分的代謝產生障礙,造成所謂第二型糖尿病(後天型糖尿病)。
同時,過多的内臟脂肪會令内臟受損發炎,造成纖維傷疤而慢慢硬化,例如可引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吳耀芬續指,於外觀上,腰圍於定程度上已反映腹部脂肪的面積。她提醒女士們需要特別多加注意腰圍數字。
原因是有研究顯示,腰圍數字屬最大類別的女性,其中風機率比腰圍數字類別屬最小的女性高出
7 7 %。
此外,腰圍數字屬最大類別的女性,患大腸癌機率會較腰圍數字類別屬於最小的女性高出46%。
女性腹脂超標更容易中風
内臟脂肪超標易患糖尿病
女性腹脂超標更容易患腸癌
脂肪肝十分普遍
血脂積聚於血管易增患心臟病風临

設計圖片
瘦不代表體脂率低
四肢纖幼但體脂率高 ?
新春期間多吃少動,體重增加不少,那些「大食不胖」一族就更為被大家羡慕。
不過,吳耀芬指出,外表看起來纖瘦的人,其實亦有機會體脂偏高。
吳耀芬指,這要取決於幾個因素,首先有些人的肌肉比率較低,即使體重在合理標準内,其體脂也可能會較高。
其次,是因為隨年紀增長而肌肉流失,例如長者的體脂比例可能較高。
此外,脂肪儲存的位置分為皮下脂肪和内臟脂肪,皮下脂肪通常肉眼看得到,而外表較瘦的人有機會是脂肪儲存在特定的器官或内臟周圍,肉眼較難發現。
當時間久了,積聚的脂肪便會誘發身體產生發炎反應,例如令血管内沉積血脂斑塊且變得狭窄,使血壓升高,身體毛病便可能愈來愈多。
纖瘦但體脂率高是因為脂肪可藏於内臟
肌肉流失的長者體脂率一般較高
脂肪會誘發身體產生發炎反應
高血脂人士易有血壓高
運動以外 飲食助減脂

設計圖片
兩類飲食有助降脂
除了維持恆常運動習慣, 藉着做運動來消脂外,日常飲食上,選吃哪些食物可以有助更有效地減
脂?
吳耀芬表示,減脂的有效方法是實行低脂均衡飲食模式,多吃蔬菜和全穀類食物。
蔬菜和全穀類食物中,例如燕麥、糙米、菁麥等都是上佳的選擇,它們的膳食纖維能幫助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過量的機會。
另因水溶性纖維能和膽汁結合,並排出體外,使更多體内的瞻固醇用來製造膽汁,有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量,故攝取足夠的水溶性纖維分外重要。
至於天然色素如花青素、茄紅素等,都是抗氧化強的物質,具有抑制壞瞻固醇的氧化作用,能預防血栓形成,幫助減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多吃蔬菜能降低體脂率
多吃全穀類食物能降低體脂率
吃燕麥有效降體脂
吃糙米有效降體脂
吃蕎麥麵有效降體脂
同場加映 善用智能體脂磅
智能體脂磅易用有助測脂
智能體脂磅愈來愈流行其實不無原因,因其功能衆多,在分析儀上可顯示身高、體重、身體脂肪百分比、肌肉量、内臟脂肪比率等。
智能體脂磅內臟脂肪指標(適用於亞洲人)
正常內臟脂肪指標:低於9.5
建議内臟脂肪率正常人士,應通過適當的運動及均衡飲食,以繼續監測評級,維持正常水平。
偏高內臟脂肪指標:10至14.5
建議内臟脂肪率偏高人士,考慮控制飲食,或併增加運動量,從而將脂肪減至標準水平。
過高內臟脂肪指標:>15
建議脂肪率過高人士應進行更劇烈的運動,並改變目前的飲食習慣,諮詢醫護意見及進行相關診斷。
智能體脂磅可監測多種身體健康指標
智能體脂磅可快速測出內臟脂肪比率
高脂食物是增加體脂的高險因素

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