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_article_image

統一歐洲戰線,任重道遠

中國經過三年抗疫奮鬥,今天不單要大開國門歡迎投資,更會走出國門交流合作,第一站是歐洲,中國國務委員、前外長王毅據報2月中旬出訪歐洲。

中國來了。AP圖片

中國來了。AP圖片

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稱,王毅將訪問德國和比利時,參加2月17日到19日的慕尼克安全會議,並與歐洲高層會晤。《美國之音》以〈王毅將訪歐施展「魅力攻勢」〉為題報導,不過,補了一句︰歐洲會買賬嗎?首先看看歐洲有什麼理由不買中國的賬。

中歐的不互相是來自2022年俄烏軍事衝突,美國作為大棋手,巧施「禍水東引」妙著,把俄羅斯威脅歐洲的場景,無限延伸到中國身上,台海危機劃成「東亞版烏克蘭」,佩洛西訪台闖「一個中國」紅線,中國維護反制被誣為「第二個俄羅斯」,中國陷於被動,也觸動歐洲對我們的猜疑。

王毅來了!美國人很警惕,洞悉中方為了「爭取歐洲人好感,北京調整中俄關係敘事」,是的,中國要用「魅力」外交來改變美方的中國敘事,這是很必要事務。看看德國現時如何看中國︰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字,德國現時2/3的稀土來自中國。最重要是中國的稀土夠便宜,數量佔德入口66%,但以入口總值計,竟然不及三分之一。用1/3價錢向中國入口足夠2/3的稀土,德國理應感恩還來不及,然而,當地政治家和科學家對德國對中國的巨大依賴性感到震驚,認為「德國稀土還可以從巴西、印度和澳洲進行採購。另外,還可以用強制性最低儲備來補充庫存。」總之就是「去中國供應化」,心態如此敏感,源於德國把中國當成俄羅斯。

- 閱讀更多 -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