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電池廠首個海外基地投產 寧德時代德工廠料年產3千萬個電池
綜合德媒報道,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的德國新工廠上周四投入運營。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馬蒂亞斯·曾特格拉夫形容,新工廠是象徵西歐首次大規模生產電池。
《經理人雜誌》報道指,德國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大都從中國運來,新工廠投入運營後,電池可以從德國中部運送至德國車企,大幅降低歐洲本土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工廠將為寶馬等歐洲汽車製造商提供電池,未來會有5條生產線投入運營,預計工廠將在今年年中開始批量生產。從設計產能來計算,該工廠每年將生產約3000萬個電池,足夠組裝18.5萬到35萬輛電動汽車。

寧德時代。網上圖片。
回顧這座新電池工廠的建設,寧德時代早在2018年便開始全球布局,並且將目光瞄向汽車工業發達的德國。2022年4月,寧德時代德國工廠獲得8GWh電芯生產許可,工廠規劃總產能為14GWh。從電池廠產業布局來看,這不僅是寧德時代在德國的首家電池廠,同時也是中國電池廠首個投產的海外基地。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變革浪潮中,歐洲與中國始終走在潮頭。所以,歐洲市場也成為近年來中國電池廠商「出海」的必爭之地。寧德時代坦言,其德國工廠選址位於德國的「心臟地帶」,目的是為德國主要汽車廠商提供產品和服務,並助力歐洲全面電動化和能源轉型。

寧德時代德國新工廠。網上圖片。
目前,除已經落成投產的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外,其他中國電池廠商也早已開啟在歐洲的布局。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國薩爾州建立將建設一座年產能24GWh的電芯工廠和PACK工廠。遠景動力則已經規劃新增法國、英國、美國三座動力電池超級工廠。
寧德時代的德國工廠也只是其邁出的第一步。有消息顯示,寧德時代目前還在尋找新機會加大投資海外基地,其中包括波蘭、匈牙利等地。
另一方面,與歐洲龐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量相對應的是,歐洲本土電池產業鏈羸弱,大量歐洲本土車企的電池供應均來自中日韓企業。而快速在歐布局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引起歐洲相關從業人員的警惕。
為了改變現狀,歐洲電池製造商正開始加緊對本土電池產業鏈的構建。去年,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宣布開始出貨,成為第一家向汽車製造商提供動力電池的歐洲企業。此外,法國Verkor、ACC、英國Britishvolt、挪威Freyr等其它歐洲電池企業,也在加快動力電池產能建設。
對此,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表示,「不管是從政府層面,還是從車企層面,歐洲肯定會有意培養本土的電池供應商。但就前期而言,歐洲本土電池企業產能不足,產品不夠穩定,加上中國企業也在歐洲建廠,短期內這些車企還是會選擇與中國電池企業合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