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耶倫,你嚟中國做乜?
當美國發現本國主權不但被侵犯,還發現中國軍事向全球擴張覆蓋之際,大家忽然聽見敲門聲,弱弱發現是位說話也不大聲的美國老太太,話要來中國訪問,究竟想搞邊科?
美國最新指責中國氣球在五大洲40個國家進行軍事監視,北約亦認同中國在歐洲也加緊情報搜集活動,表示有必要保持警惕。最緊張新聞是美國、英國和澳洲軍隊昨日在西部內華達州的空軍基地舉行聯合空戰演習——模擬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後展開的一場高端空戰。
在此中美關係趨於如此敏感又緊張的情勢下,出人意表的事情發生了。外媒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星期三日在田納西州參訪一座電池廠時透露,希望訪問中國可以成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提氣球事件,指稱中國侵犯了美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同一天,他在華盛頓會見北約總幹事斯托爾滕伯格,討論中國帶來的「系統性與戰術挑戰」時,斯托爾滕伯格則稱︰「這次的偵察氣球再一次顯露中國的行為模式,即大量投資監控、情資系統,以擴張其軍事能力。」明顯地,美西方以氣球事件合圍中國,而中國毫不示弱,國防部今天嚴詞表明,不接受美方關於兩國防長通話的提議。

- AP圖片
試問,在中美雙方缺乏互信的基礎下,耶倫要來中國做什麼?耶倫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訪中日程,具體狀況要交由國務院與國防部決定」。有分折指,今年1月,耶倫在世界經濟論壇與副總理劉鶴見面,當時雙方皆認同應「維持溝通管道暢通,就全球總體經濟、金融局勢等議題,持續對話」,中方出乎意料的回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今日回應稱,中方對耶倫希望訪華持歡迎態度。原因是中美雙方保持正常溝通非常重要——很奇怪呢?難道中美防長因為氣球事件、美國主權被侵犯等問題的「溝通」不重要?
另外,布林肯一直未被中國安排訪華計劃,據駐法大使盧沙野評論稱︰「以目前的氛圍,布林肯訪中並不合時宜,即使真的去了,也不會起到什麽積極作用,特別美方近期進行了很多反華活動,還加大了對台軍售力度、美國眾議院議長更計劃4月訪問台灣,這些都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
以上過節似乎至今仍未妥善處理,耶倫就是為了在瑞士與劉鶴的一個口頭相約,就要「赴湯蹈火」嗎?合理的解釋不是中美經濟以至世界經濟,比中美當前的矛盾更重要,而是中方已經調整了大外交的方略,就是把中美關係和戰略關係分得清清楚楚,而不是一籃子地,把軍事、外交、經濟,還有文化/科技四大板塊混為一談,之前美國就是經常以「緩和」為幌子,事先不斷在軍事、外交、科技(制裁)如取如攜的施壓,然後在美國最有需要、最有著數的經濟領域,包括美債、關稅、貿易等,與中國作出「善意」談判,一旦達成某方面的互諒互讓,就要中國連同軍事、外交、科技的不平等、不友善待遇,也得全單照收,名義是堂而皇之︰中美緩和嘛,這一下子,大家不就是和和氣氣了嗎?
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今非昔比,美國氣勢日益衰弱,今天中美關係一碼還一碼,我們有足夠自信同你講數。耶倫要傾中美經濟,要中國支持美債,那請在半導體芯片、禁制華為、施壓TikTok搞清搞楚;我知布林肯果瓣唔關你事,那邊我會好好招呼。幾時來訪問,望早日通知!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