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化,還是從美國化?
我們還應該繼續親美,順著多年的「從美國化」的路走下去嗎?這個熱門難題今天有了標準答案。
今日清早官媒發布一篇重要文章,到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前,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的署名文章,題為《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全文2500多字,信息量很大,指出中國如何作為大國擔當的重任在哪,怎樣實踐我們的責任。

為迎接習近平主席到訪,莫斯科車站作出中國化裝飾。AP圖片
先來一個蒙太奇剪接的故事技巧,看一段月前發生的新聞,內地報導︰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頒獎典禮,CEO任正非在發表講話,承認華為現在還屬於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步。「2022年華為研發經費為238億美元,幾年後隨著華為利潤增多,在前沿探索上華為還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華為將與高校合作,在技術邊界內探索人類的未來。」
任正非上月底到訪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他指出,美國的策略並未成功。華為過去三年來已將1.3萬個零組件更換為國產零組件,並重新設計4000多塊電路板。換言之,華為在美國打壓之下,毅然執行「去美國化」的技術佈局,箇中有何微言大義之處?有,重點是關於外地很多人還在辯論「從美國化」對中國這個技術落後國家,依然有益有建設性,任正非的演講翻出他是「親美人士」,引發內地輿論熱議。
任正非自述,「我年輕時候很崇拜西方,因為西方科技如此發達」;「創立華為以後,我也是親西方的,當時我們提出一個口號︰要用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和工具造世界上最好的產品,我們實現了。後來突然受到制裁,別人不能給我們提供零部件、工具…,我們就傻了」。
跟美國走要付出代價。任正非繼續說,「當美國打我們一棒,狠狠制裁我們的時候,徐直軍(華為輪值董事長)在辦公會議上對我說了一句話:『美國沒有明白,他們這一棒打下去,把一個最親美的人,變成了一個最反美的人』」。但任正非強調︰「我現在也不反美,我們想成為最先進,就必須向一切先進的人學習」。任正非坦承,「華為現在還屬於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步」。
美國不可親,但美國可以學,只要分清楚矛盾辯正關係,「從美國化」、「去美國化」都不是問題。好了,回到文首的主題。我們看看習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如何看待世界大勢︰「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錯綜交織,霸權霸道霸淩行徑危害深重,世界經濟復蘇道阻且長。國際社會憂心忡忡,極盼驅散危機的合作良方。」對於有那些堅持單邊主義者,由於對世界大局有損,我們要不怕艱難的跨它,改變它。
「另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個國家說了算的國際秩序。一個團結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動盪的世界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面對大是大非的世界公平公正,舊秩序需要我們「去」之而後快。
美國剩下來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它的科技還是先進的,不過,美國要關起門戶搞制裁,所以中國要走出更好的道路,就要如習近平主席去年二十大之前提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奮發精神。底線是,美國不讓我們學,那就自己幹吧,反正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