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_article_image

甲午「靖遠艦」210mm炮彈出水現身 完整結構反駁摻沙之說

最近一則甲午沉艦「靖遠艦」出水文物的消息,讓我腦海一下子回到遊戲《提督之決斷》中,艦隊決戰的熱血沸騰畫面。在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此次2023年3月發掘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共出水各類文物200餘件,包括一枚完整的210mm主炮炮彈,嘗試還原那段英雄事跡。

甲午沉艦「靖遠艦」出水文物現場 (網上圖片)

「西洋各國,以舟師縱橫海上,船式日新月異。臣鴻章此次在煙臺、大連灣,親詣英、法、俄各鐵艦詳加察看,規制均極精堅,而英猶勝。即日本撮爾小邦,亦能節省經費,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指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來,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大小二十餘艘勤加訓練,竊慮後難為繼。」這是1894年5月,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後,向朝廷提出的奏報。自西方殖民主義者成功「炮艦」入侵亞洲各國後,一方面西方列強加速海軍之建設,另一方面是亞洲各國無不節衣縮食,拼湊出寶貴的經費用於海軍建設,這促使前無畏艦時代(1880年代末期至1905年期間建造的戰艦的統稱),海軍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很多戰艦甚至未服役經已過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1888年正式成立的北洋艦隊,即使有「亞洲第一」及「世界第四」之稱的美名,實際戰鬥力還剩下多少呢?面對日方處心積慮,北洋艦隊匆匆投入到戰場,結果在1894年黃海大戰中落敗,事後更有「炮彈摻沙」等污名,只得從考古發現作出最公證的判決。

- 閱讀更多 -

Tags: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