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3月20日舉行中學組初賽(二),經過激烈角逐,聖若瑟書院、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和聖保羅書院四隊闖入複賽。
連同早前中學組初賽(一)勝出的四隊,今屆比賽中學組全部八強正式誕生,角逐冠軍寶座。同日也出現中學組初賽最高得分隊伍,由第七組英華書院創下500分,是否能夠笑到最後,讓人拭目以待。
點擊看圖輯
由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3月20日舉行中學組初賽(二),經過激烈角逐,聖若瑟書院、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英華書院和聖保羅書院四隊闖入複賽。
第五組及第六組賽事安排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進行。第五組賽事同學表現十分緊張,如首先出場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經常要求主持重覆問題,浪費了不少時間,結果在必答環節僅能完成8題,未能完成所有10題的作答。隨後出場的迦密柏雨中學同樣表現緊張,不過勝在命中率極高,在10題內答對9題,並以最高290分完成必答環節,以20分優勢領先第二位的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第六組賽事的氣氛比較熱烈,因為有主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登場,加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及拔萃男書院有不少同學到場支持,使現場氣氛相當高漲。在必答環節,主隊未能發揮主場優勢,以220分敬陪末席。同環節以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發揮較佳,以280分力壓第二位田家炳中學250分及第三位拔萃男書院的240分。由於上場在必答環節領先的隊伍未能笑到最後,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會重蹈覆轍嗎?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隊長陳湛皓,隊員黎穎駿及盧懿綝同學。
第七組及第八組比賽獲安排在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同時進行。第七組比賽焦點落在拔萃女書院及英華書院兩隊身上。在必答環節,四隊表現比較平均,得分為拔萃女書院260分、英華書院260分、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240分、聖公會陳融中學250分,沒有那隊取得明顯的優勢。進入搶答環節,變成拔萃女書院與英華書院之爭,其中又以英華書院最為積極,加上失誤較少,最終以500分總分,創下中學組初賽隊伍中最高的得分,成功晉級。
第八組以聖保羅書院被看高一線,不過在必答環節上,聖保羅書院得分為270分,較第二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的260分僅多10分,至於第三為荔景天主教中學240分、第四為裘錦秋中學(葵涌)220分,可以預見餘下的比賽將成為聖保羅書院與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之爭。進入搶答環節,裘錦秋中學(葵涌)及荔景天主教中學先後搶答,惜未能成功,反被各扣20分,各隊也變得謹慎,大大影響比賽節奏。第八組也是少數主持未能在法定時間內發答全部30題問題,剩下4題問題。而且在發問的問題中,有10題問題未能於限時內作答。最終聖保羅書院以410分力壓第二位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的280分,成為當天最後晉級複賽隊伍。
賽事結束後,記者成功訪問了第六組勝出隊伍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據該校莊振沖中史科老師表示,學校在近二屆都有參加「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加上平時在學校也會舉辦一些中史問答比賽,可以大大提升同學中史問答比賽的技能。為了今屆比賽,學校選了8-9名同學組成中史隊,而今次派出的隊員皆大有來頭。如隊員黎穎駿及盧懿綝同學去年有參加過「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初賽,隊長陳湛皓同學更是去屆個人賽冠軍,所以特意邀陳同學參加校際比賽,而他在今天的表現也非常出色。至於後備隊員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如黃灝雋同學雖然是一年級學生,但莊老師表示黃同學對中史科有濃厚的興趣,是可造之材。
談及如何提升中史科成績,黎穎駿同學表示主要是莊老師能夠成功提升學習興趣,在中史課時除了基本的內容外,也嘗試以輕鬆手法,野史等等增加學習氣氛,同學們上課開心,反過來會更加用心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聖若瑟書院是另一間受訪晉級隊伍。隊長張皓彥表示,比賽過程十分刺激,尤其開始時是他們屬落後一方,幸而有隊友的協助,大家沉著應戰,終能順利晉級,十分高興。陳侃言同學認為大家於搶答環節中沒有被緊張氣氛影響,冷靜應對是勝出關鍵,希望下一次比賽仍能保持冷靜;章浩樺同學認為比賽十分有趣,題目亦具挑戰性,尤其比賽要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令他回想起比賽過程都覺得非常刺激。
第六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中學組初賽(二)比賽現場。
第五組及第六組賽事安排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進行。第五組賽事同學表現十分緊張,如首先出場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經常要求主持重覆問題,浪費了不少時間,結果在必答環節僅能完成8題,未能完成所有10題的作答。隨後出場的迦密柏雨中學同樣表現緊張,不過勝在命中率極高,在10題內答對9題,並以最高290分完成必答環節,以20分優勢領先第二位的保良局李城璧中學。
進入搶答時段,各隊開始發力,又以在必答時段排第三位的聖若瑟書院開始發力,在完成第二及三題的作答後以10分優勢反先原來第一位的迦密柏雨中學,比賽彷彿又重新回到起點。在隨後的時段中,兩隊你來我往,互換領先位置,最終聖若瑟書院以10分絕殺對手,以總分380分成功晉級。
第五組迦密柏雨中學與聖若瑟書院表現接近,最終聖若瑟書院以10分險勝迦密柏雨中學。
聖若瑟書院隊長張皓彥,隊員陳侃言、章浩樺同學。
第六組賽事的氣氛比較熱烈,因為有主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登場,加上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及拔萃男書院有不少同學到場支持,使現場氣氛相當高漲。在必答環節,主隊未能發揮主場優勢,以220分敬陪末席。同環節以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發揮較佳,以280分力壓第二位田家炳中學250分及第三位拔萃男書院的240分。由於上場在必答環節領先的隊伍未能笑到最後,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會重蹈覆轍嗎?
進入搶答時段,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主動搶答,很快便成功取得400分以上,遠遠拋離對手,在他們取得480分的時候,似乎取下500分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同學們能夠成功嗎?遺憾的是,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隨後表現反覆,最終僅能保住480分完成賽事。相比第二名拔萃男書院的280分,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可謂以大勝姿態輕鬆晉級。
第六組賽事有不少同學到場支持,使現場氣氛相當高漲。
主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努力作答。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在比賽中表現出團隊精神。
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隊長陳湛皓,隊員黎穎駿及盧懿綝同學。
第七組及第八組比賽獲安排在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同時進行。第七組比賽焦點落在拔萃女書院及英華書院兩隊身上。在必答環節,四隊表現比較平均,得分為拔萃女書院260分、英華書院260分、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240分、聖公會陳融中學250分,沒有那隊取得明顯的優勢。進入搶答環節,變成拔萃女書院與英華書院之爭,其中又以英華書院最為積極,加上失誤較少,最終以500分總分,創下中學組初賽隊伍中最高的得分,成功晉級。
英華書院隊長高尚禮,隊員陳孜恆及蕭浩然同學。
第八組以聖保羅書院被看高一線,不過在必答環節上,聖保羅書院得分為270分,較第二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的260分僅多10分,至於第三為荔景天主教中學240分、第四為裘錦秋中學(葵涌)220分,可以預見餘下的比賽將成為聖保羅書院與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之爭。進入搶答環節,裘錦秋中學(葵涌)及荔景天主教中學先後搶答,惜未能成功,反被各扣20分,各隊也變得謹慎,大大影響比賽節奏。第八組也是少數主持未能在法定時間內發答全部30題問題,剩下4題問題。而且在發問的問題中,有10題問題未能於限時內作答。最終聖保羅書院以410分力壓第二位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的280分,成為當天最後晉級複賽隊伍。
聖保羅書院隊長謝啟謙,隊員吳瀚軒及陳鈞澤同學。
賽事結束後,記者成功訪問了第六組勝出隊伍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據該校莊振沖中史科老師表示,學校在近二屆都有參加「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加上平時在學校也會舉辦一些中史問答比賽,可以大大提升同學中史問答比賽的技能。為了今屆比賽,學校選了8-9名同學組成中史隊,而今次派出的隊員皆大有來頭。如隊員黎穎駿及盧懿綝同學去年有參加過「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初賽,隊長陳湛皓同學更是去屆個人賽冠軍,所以特意邀陳同學參加校際比賽,而他在今天的表現也非常出色。至於後備隊員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如黃灝雋同學雖然是一年級學生,但莊老師表示黃同學對中史科有濃厚的興趣,是可造之材。
賽後接受訪問的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隊伍,左一為莊振沖中史科老師,以及8隊員。
談及如何提升中史科成績,黎穎駿同學表示主要是莊老師能夠成功提升學習興趣,在中史課時除了基本的內容外,也嘗試以輕鬆手法,野史等等增加學習氣氛,同學們上課開心,反過來會更加用心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談及今天比賽策略,莊老師表示當初得聞對手的大名,曾經感到不少壓力,所以盡量讓隊員放鬆心情,表示盡了力即可,輸贏並不重要。從今天比賽的表現來說,隊員表現有少少緊張,有幾題應該可以答得更好,最後能夠成功晉級複賽,作為老師感到十分開心。
聖若瑟書院參賽團隊大合照。左起:章浩樺、陳侃言、張皓彥(隊長)、于川清、楊名謙老師。
聖若瑟書院是另一間受訪晉級隊伍。隊長張皓彥表示,比賽過程十分刺激,尤其開始時是他們屬落後一方,幸而有隊友的協助,大家沉著應戰,終能順利晉級,十分高興。陳侃言同學認為大家於搶答環節中沒有被緊張氣氛影響,冷靜應對是勝出關鍵,希望下一次比賽仍能保持冷靜;章浩樺同學認為比賽十分有趣,題目亦具挑戰性,尤其比賽要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令他回想起比賽過程都覺得非常刺激。
聖若瑟書院負責老師楊名謙老師認為,勝利歸功於同學平日有認真閱讀課外書:「訓練過程中,有不少是中史新課程未有詳細涉獵的部分,但三位同學平日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博聞強記,於比賽時就能大派用場。」
拔萃男書院雖然未能成功晉級複賽,但賽後整個團隊還是來張大合照,十分難得。
「放虎歸山」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西晉司馬彪所寫的《零陵先賢傳》。
當中有言:「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覆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爭霸不休。經過赤壁一役後,曹軍退守襄陽,荊州三分,是為三國鼎立之勢。雖說曹操潰敗而歸,但劉備要是想一統天下,結束這風雲亂世,還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領土。同樣地,吳國孫權也想成就一番大業,便把目光投向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四川。然而,曹操怎麼會把這塊香餑餑拱手相讓?早想統一中原的曹操巧妙地牽制住了孫權的勢力,一時間誰都無法對四川下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荊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網上圖片)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今天位於陝西省跟四川的交界處),而張魯降曹則令益州劉璋的形勢一下子變得相當危急。嚴峻形勢,益州內部卻是爭權奪利、分崩離析。劉璋每天都為曹軍攻蜀一事急得如坐針氈。走投無路下,只得請求劉備前來協助抵禦曹操。正當他派遣法正前去迎接劉備時,一旁的謀士劉巴卻規勸他說:「劉備,確實是個英勇之人。倘若貿然讓他入蜀,就如放蛟龍於深水,勢必會對您的利益構成威脅!」可是,劉璋對劉巴的忠告充耳不聞,堅持要迎劉入蜀。
三國形勢圖。劉璋、張魯、曹操勢力相連。(網上圖片)
劉備得訊,自然喜不自勝,這不是正中下懷嗎?他還愁現在陷於僵局,找不到好時機進軍四川!他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便親自率步卒萬人入益州。這時,看不過眼的劉巴再次向劉璋勸道:「如果您讓劉備去討伐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他的意思是,劉備的野心太大,如今讓他在外擁兵自重,就好像把老虎放回山林,將來一定後患無窮。然而,劉璋仍選擇一意孤行,推舉劉備為大司馬,領司隸校尉;而劉備也推舉劉璋為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這樣一來,劉璋便誤以為自己就可以與劉備共治蜀地,安享太平了。
巴蜀早有「天府之國」的美稱,不僅體現在產糧大戶上,其地理位置也是相當重要的。蜀道之難,難以上青天,意味著蜀地易守難攻。(網上圖片)
豈料,一日,劉備接到荊州來信,說曹操興兵攻打孫權,便急忙忙請劉璋派一萬精兵及軍糧前去助戰。劉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本來劉備正想找個出兵的借口,就乘機大罵劉璋:「我為你抵禦曹操,你卻吝惜錢財,我怎能和你這種人成就大業!」於是,就反戈一擊,向劉璋宣戰。劉備勢如破竹,一路勝仗,直取成都。就這樣,四川這塊人人夢寐以求的寶地就落入劉備手中。完成了佔領四川的計劃後,劉備也順利擴充了實力,為往後蜀國的基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後人由此提煉出「放虎歸山」這個成語,其原義是把老虎放回山去;今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