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歐洲?不必客氣!
2023年03月24日18:30 最後更新: 18:38
中俄攜手推動改革國際秩序,美國單邊主義破局,當今二對一,還有什麼好說?你說還有歐洲,如何看待?
歐洲領導人對中國態度矛盾。AP圖片
外交部網站日前發佈《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報告,報導稱,「2022年,美國持續陷入民主失真、政治失能、社會失和的惡性循環。金錢政治、身份政治、社會撕裂、貧富分化等問題愈加嚴重。美國民主弊病已深入政治和社會肌理的方方面面,並進一步折射出其背後的治理失靈和制度缺陷。」
習近平主席訪問莫斯科,臨別與普京總統贈言︰「100年來從未出現的變革正在降臨,而們將共同推動這變革。」這句話在西方敲響警鐘。中國較早之前成功斡旋伊朗與沙特恢復建交,疊加起來,中國塑造出和平與建設的國際形象,美國在中國外交部一個又一個報告揭發下,其戰爭與破壞的真面目掩藏不下。BBC報導,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個規模不大的調查發現,來自英、法、德三國年齡介乎18至29歲的成年人堅定地認為︰美國作為世界員警所作出的行為對世界民眾造成損害」,「以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干預為例,美國對外的影響力有破壞作用」,還有意見指,「美國在不解決國內問題的情況下,在外面談人權和民主是偽善的。」
有趣的是,他們對中國影響力逐漸增強同樣感到擔憂。「中國在商品製造方面了不起,但是在人權方面一塌糊塗」,不少歐洲年輕人偏信西方媒體編製的新疆人權、南海主權和香港民主自由被遏制等問題,不過,諸事上心,但歐洲年輕一代不致於義憤填膺。「接受皮尤中心問卷調查的人承認,要令他們的國家和他們自己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離聯繫『不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這何只是一般歐洲人的現象,歐盟、北約領導人也存在政治外交事務圍堵中國,科技與企業投資抵制中國,但與中國不會「脫鉤」,事關現階段歐洲對中國仍有很大商貿需求。
有個故事要提醒大家。外長秦剛早前與荷蘭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在G20峰會上進行過會談,對方「承諾將在『具體專案』上獨立自主地做出理智決定」,不過荷蘭幾天之後改口。荷蘭政府3月初以「國家安全」為由,宣佈將限制出口與半導體有關的先進技術。
內地時評員分析為何近代所有大戰爭都在歐洲爆發?直言歐洲人既受殖民地掠奪文化薰陶;也存在西方傳統禮教與自由主義的內心交戰,因此形成雙面人格的貪婪德性。
既然如此,對歐洲不必容氣。駐荷蘭大使談踐回應當地傳媒稱,「如果荷蘭實施光刻機出口管控,肯定會損害兩國關係」。他表示中國不會就此忍氣吞聲。面對西方的矛盾糾結,今時今日,不必以為中國的「餡餅」(經濟利益)很美,歐洲人民很「善良」可以爭取,來製造什麼中歐緩和論。時代改變了,這個是百年一遇的世界變革機遇,希望大家要當「大國之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中國觀,不要繼續跟西方做舊時代的「原居民」。
小補充︰「鄉原,德之賊也。」出自《論語》,意思「是外表看似忠厚老實,實際上卻是膽小怕事,不辨是非的人」,兼且是從來「只想兩面討好,不論事情對錯」的糊塗人。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