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與騙子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有個女大學生某日突然收到一個聲稱是「北京公安」的來電,說他們搗破了一個犯罪集團,在集團首腦的記事簿上,見到這個學生的名字和聯絡方法。這個自稱「北京公安」的人在電話中好言安慰,說相信這個學生是無辜的,叫她協助調查,女學生的噩夢由此展開。
「北京公安」此後不時聯絡這個學生,又發送各種文件給她,文件上有北京市公安局的「印章」,女學生就信以為真,積極配合「調查」,包括將自己的情況一一相告。
「北京公安」說女學生涉及洗黑錢案,要求她分批轉賬合共一百萬元的按金到指定賬戶,以作擔保。女學生十分驚慌,也不敢告訴父母。她當然沒有那麼多錢,她便向祖母求助,謊稱她打算出國進修,請祖母資助。她拿到錢之後,就轉給「北京公安」指定的賬戶,對方之後去如黃鶴。這個女大學生才知道受騙,情緒大受打擊。
我們聽到這些騙案,通常的反應都是一笑置之,不明白為什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竟然會相信這樣無聊的情節,墮入騙局當中。但我覺得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直覺,而要相信數字。
去年香港詐騙案件大幅上升,有27 923宗,急升45.1%,當中超過七成涉及網上騙案。升幅主要來自「網上購物騙案」(佔騙案中的31.3%)、「求職騙案」(佔10.7%)、「投資騙案」(佔10.2%)及「電話騙案」(佔10.1%)。其中,最大問題是「投資騙案」去年升40%,涉及金額18億元。而「電話騙案」更大升180%,涉及金額10億元。
上述女大學生遇上的就是「電話騙案」。
據調查這類案件警方人員透露,騙徒作案通常針對人性的兩大弱點:恐懼與貪婪。從懼怕惹上官非,到貪圖投資高回報,以至貪戀網上情緣,都是容易受騙的心理。
這令我聯想起現今世界電騙很多,但政治騙徒也不少,同樣針對人們的恐懼與貪婪。政客每每放大人們的恐懼,比如地區問題,例如興建學校,反對;興建公屋,反對;填海,反對,總之什麼都反對。所謂民意代表大力激發公眾的情緒,只要能夠逼得政府放棄項目,他們就會大吹大擂,說自己「成功爭取」。逼不到政府放棄項目,就把政府說成專制極權,帶領居民在更高層次反對政府。總之就是反對。
政客亦利用人們的貪婪。貪婪不止於金錢,也包括理想。很多政客滿口仁義道德,要帶大家去「牛奶與蜜之地」,說那裡充滿著自由民主,生活就像在天堂一樣,開心愉快,不受政府約束,人人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問題是這樣的世界是否存在呢?
觀乎歐美的民主國家,天天爆發示威遊行,無論是美國的槍擊事件,或者是法國將退休年齡由62歲提高至64歲,都遭到民眾極大的反對。由此可見,「牛奶與蜜之地」,現實上並不存在。
很多時候,一些貌似偉大的政客,早已拋棄初心理想,實質和騙徒無異,根本無心將人民帶到應許之地,只不過想激發人民的反對意識,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選票,從而可以換來一份薪高糧準、地位崇高的政治職業。當議會民主制發展到荼薇時,劣幣會驅逐良幣,因為不誇張不做劣幣,就會沒沒無聞,很難連選連任。制度原意很好,結果逐漸變質。令人慨嘆無論是在電話之中,還是政壇之上,騙徒都無處不在。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