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歸宗認祖,還是數典忘祖?

博客文章

歸宗認祖,還是數典忘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歸宗認祖,還是數典忘祖?

2023年03月31日 20:13 最後更新:20:48

 拜登政府任內九度宣佈對台軍售,我們感謝美國政府依據《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落實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支持台灣充實自我防衛的能力,與其他夥伴共同全力守護區域和平穩定。——蔡英文訪美講話。

AP圖片

AP圖片

台灣在蔡英文口中,豈止「獨立國家」咁簡單?2021年10月,蔡英文接受《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邀請撰寫題為《台灣力爭民主之路—國際秩序變遷中的一股良善力量》,原文開宗明︰The story of Taiwan is one of resilience—of a country upholding democratic, progressive values while facing a constant challenge to its existence.

台灣「總統府」的中譯︰「台灣的故事是一部堅韌不屈的奮鬥史,即使生存不斷面臨挑戰,仍矢志維護民主、進步價值。」大家注意得到,台灣不敢把Country這個字用中文譯出來,不過,日前她在紐約出席宴會,提出感謝美國對台軍售,並表示台灣作為區域和平穩定的一員,令人可以想像的空間更加海闊天空。她在《外交事務》談及︰「我們致力與周邊國家合作,防止東海、南海及台灣海峽爆發軍事衝突。」直認台灣是美國防禦中國大陸戰略佈置的所謂「第一島鏈」重要位置,「由日本北方至婆羅洲的,這條海上防線一旦遭武力破壞,將衝擊國際貿易,破壞整個西太平洋的穩定。」蔡英文將中國領土的台灣,列入美國範圍之內,這是嚴重的挑釁。

在差不多的時間,BBC(2021年10月9日)報導中國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講話,指「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

數典忘祖,是重話,不過蔡英文沒有太過重視,今天在美國境內提出「台灣不是Country,更勝Country」的敏感言論,承認台灣是美國戰略佈置下的重要成員,這可不是數典忘祖了,而是「歸宗認祖」。

歸宗認祖,意思是尋認祖先,並歸還本宗;蔡英文兩年前亮明與「中國無關」的立場,中文提到「受西方民主影響的台灣,同時也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及亞洲傳統的形塑」,意思說越南、日本、韓國等亞洲國都受中華文明影響,台灣也不過是其中之一,重點的是台灣不用血緣說事,唯有自由民主價值。如是者,台灣歸還本宗,作美國的「屬土」,很自然嘛。台灣「回歸」美國,優先任務是「致力與區域間的行為者合作,確保區域穩定」,有見於俄烏戰事發生了,烏克蘭被美國推上最前線「準備戰至最後一人」,蔡英文亦樂意促成台灣成為「明日的烏克蘭」。

較早之前動身前往美國訪問、有意角逐2024年大選的鴻海和富士康創辦人郭台銘,則表明支持產業淡出大陸的美國號召,他所謂「少談政治,多談經濟」,是把台灣科技產業「歸宗」美國的一種身體力行,與蔡英文一同歸宗認祖。你說兩人在清明前後訪美,也許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含蓄的表態。

與馬英九帶著30名青年訪陸不同,蔡有執政為軍事的實權,郭是全球科技產業頭角,這樣舖出來的台灣現況,你說國家領導層會怎樣為兩岸定方案?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歐洲病夫何以言勇

 

德國是一個失敗國家,有識之士明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德國政治太過依賴中國而不是美國,注意,說的是政治而非經濟,更加不是稀土。說的是德國一味針對中國,希望以西方集體力量,阻礙中國強大。

王毅外長7月3日訪問柏林,與德國總理梅爾茨和外長瓦德富爾舉行會談,王毅表示︰「中方歡迎默茨總理年內訪華。」原本一切向好發展,7月8日,發生一宗匪夷所思的新聞,瓦德富爾竟然沉不住氣,對華發狂飆。事緣德方稱「中國軍艦在紅海用鐳射瞄準一架德國偵察機,干擾了德國的正常偵察行動」。

我以為中國軍艦去地中海進行自由航行,不是。難道直達德國臨岸的北海或波羅的海?

眾所周知,德國阻於地理位置惡劣,不似英國、法國面向海洋,所以戰略好侷促,用地產術語形容,德國這住宅唔多開揚,難成大器;尤其是在殖民地爭霸年代,德國怎麼行都行不出一個地運,所以德國「發達」最遲,即使偶而為之,結局是換來一個代價慘重的幻覺。

順帶一提,德國目前依然身負「戰敗國」之名,它怎麼樣走出藍海去替天行道?

瓦德富爾接受《德國編輯部網絡》採訪,表示異常惱火,中國對德國飛機的這般干擾行為不可接受,德方召見中國大使,「清晰明確地」表明了這一點,並要求「中方必須對此給個說法」。

須知道,中國是五常之一,德國人似乎跳得太高了。想問一句,何以德國飛機遠征紅海?又咁啱遇到中國軍艦?

《德國之聲》報導︰「當時,這架德國飛機正在歐盟保護紅海地區航運安全的『阿斯皮德斯行動』(Operation ASPIDES)框架內進行偵察飛行。」該項行動是歐盟集團的一項「軍事行動」,根據歐盟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CSDP) 保護航行自由、維護海上安全,特別是紅海、印度洋和海灣地區的商船和商業船隻。

歐盟不同北約,是一個經濟組織,即使北約也是冷戰殘餘下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區域軍事組織,理應隨蘇聯崩潰而解散,現在連歐盟都逐步擴展到「軍事化」,說得通嗎?德國《明鏡》周刊翻起舊帳,指出這並非德國軍方與解放軍首次發生衝突。「2024年秋季,德國海軍護衛艦『巴登-符騰堡』號穿越台灣海峽時,曾發生過數次類似的擾亂性操作,該護衛艦曾被激光致盲。」

再說,德國想跟日本一齊說「台灣有事即德國有事」嗎?對不起,你們根本無資格。

2016年6月,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中德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刻。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有需要跟中國互補長短,事關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精密設備、自動化機械人有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全力發展橫越歐亞、再到非洲的「一帶一路」計劃,大片未進行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可望成為德國開拓的市場。

俄烏戰事改變了德國,德國選擇追隨美國,高舉意識形態,實行政治掛帥,尤其是最愛對抗中國這個強大對手,是以德國淪為經濟衰退的「歐洲病夫」,再搞下去,稀土對於德國已經可有可無。不是我涼薄,近日歐洲大報輪流報導中國開發稀土資源是怎樣的損害了大地,對,物競天擇,得來不易的資源,還是留給有用的人使用,才為最優化選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