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雙循環經濟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注入強大發展動能,業界紛紛放眼內銷市場,期望充分發揮行業經驗、能力及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拓展商機,為行業帶來增長。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作為本地工商及製造業界最強後盾,致力協助業界把握黃金機遇,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日前,生產力局與紹榮鋼鐵有限公司(紹榮鋼鐵)簽署合作研發協議,協助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利用先進科技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產業價值鏈中創優增值,為打入大灣區內地市場作好準備。
由龐氏家族創立的本地老字號品牌紹榮鋼鐵,擁有67年歷史,為香港鋼鐵業翹楚,多年來為本地樓宇及大型基建項目供應優質鋼材,對香港基建發展貢獻深遠。除了繼續發展本地市場,紹榮鋼鐵留意到國家正加快大灣區建設,區內基建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預期更多基建項目會陸續落成,對鋼材需求殷切。然而,要打入大灣區內地市場,鋼材強度必須符合區內標準,而要改變鋼材強度,傳統上需要在原料內混入成本較貴的材料,以加強其機械性能,但高昂成本曾令紹榮鋼鐵卻步。
有見及此,生產力局為紹榮鋼鐵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援,透過科學原理控制材料的微觀結構變化,協助研發「鋼材熱軋提質技術」,以先進科技生產出符合區內標準及成本效益的高強度鋼材,為紹榮鋼鐵帶來商機,同時提升產能,大大增強紹榮鋼鐵的競爭優勢。
紹榮鋼鐵常務董事龐心怡小姐表示,以往在開拓內地市場的進程上,除了受地域限制,成本跟技術亦是考慮因素。是次合作中,生產力局為紹榮鋼鐵提供了適切的技術支援,成功開發「鋼材熱軋提質技術」。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將有助創造更多元化的產品,是未來紹榮鋼鐵在大灣區拓展業務的重要一步。
生產力局為紹榮鋼鐵提供了全面的支援,涵蓋多個技術領域,包括材料科學、工藝研發、機器設計,以及智能製造,有效針對其目標市場調整所需標準,度身訂製新鋼材。此技術充分展現了傳統鋼筋供應商如何利用先進技術融入建造業,更能成為同業的借鏡,為推動建造業智能化及邁向高增值發展發揮示範作用,鼓勵更多企業善用先進技術,實現智能化生產,為建造業創優增值,讓香港傳統建造業品牌發光發亮。
如欲了解更多生產力局工作,請瀏覽: https://www.hkpc.org/zh-HK/our-services/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
HKPC 生產力局 – ForeSight 智瞻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一年前,我懷著無比榮幸的心情出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主席,而我自2016年起擔任生產力局理事會成員,近2,800天以來親身參與及見證生產力局的大小里程碑,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路上「創新 · 從不停步」,一步一足印,樹下一個個佳績。
身兼紡織及製衣業界議員,我深明「香港製造」的金漆招牌一路走來不易。隨著世代更替,科技日新月異,香港企業更要懂得把握機遇,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力爭上游,達致可持續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於2022年12月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要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生產力局從先進科技、人才培訓及善用政府資助三方面所提供的強大支援,正好對應企業升級轉型時所需要的三大法寶─技術、人手及資金。本局早前更成立「新型工業化發展中心」,以協助更多企業在香港建立智能生產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助力製造業升級轉型,而且已成功在過去十年間,推進超過1,200項大灣區智能化項目。
近年香港的創科成果備受國際高度肯定,我很高興生產力局亦交出相當亮麗的成績表,2023年度截至7月底已勇奪74個本地、內地及國際殊榮,當中超過八成為創新科技相關獎項。能夠與眾多頂尖科研機構並列世界前茅,不但肯定了生產力局的創新科技研發能力,更是對本局團隊勇於創新的使命感和團隊精神,以及企業客戶對我們的堅定信賴的一大回饋,實在令人鼓舞。
許多香港以至全球創科產業都正面臨人力資源短缺問題,生產力局亦正面對同樣挑戰。生產力局作為一間擁有56年歷史、香港創科體系的重要組成機構,一直十分重視培育人才,特別是給予新一代更多發展空間及機會。對內,我們致力為不同級別員工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培訓,並透過實習計劃培養年輕創科生力軍;對外,我們積極為學界及工商業界提供ABCD&R(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區塊鏈、Cloud雲端系統、Big Data大數據及Robotics機械人)等培訓課程,培育具備未來技能FutureSkills的人才,又提供超過150個「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RTTP)認可培訓項目,為企業提供每年最高港幣50萬元的培訓基金,課程範圍涵蓋數碼及管理技能等,大大加強他們的競爭力。於2022/2023年度,本局就舉辦了超過1,000場培訓活動,為約38,000位學員提供培訓,又舉辦過百場TechEd(創科教育)活動,吸引超過5,000 位學員參與。
今年,全球終於迎來疫後復蘇,生機四溢。即使在疫情期間,生產力局團隊一直堅守大灣區,服務區內企業無畏艱辛,復常後相關工作更是馬不停蹄。截至2023年3月底,生產力局以粵港澳大灣區生產力促進服務聯盟理事長單位的身份,舉辦了28場聯盟活動,覆蓋人數達175,000 人; 並與「9+2」城市 18 個合作夥伴建立科技成果對接服務平台。生產力局又與深圳市福田區科技創新局、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廣州市白雲區等簽署多項合作框架協議及諒解備忘錄,於多方面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近期我們更密鑼緊鼓舉辦「大灣區集思匯」活動,先後到訪廣州、東莞、惠州、江門、中山、深圳等地,和來自20多個行業的港資企業、各大商會協會、內地各地方政府及特區政府駐粵機構深入交流,聆聽業界的聲音和需求。
上任生產力局主席以來,我會見了許多來自內地各省市的政府代表和業界朋友,不少更是熟悉的面孔,重聚之時大家除了分享如何捱過疫情,更是共商如何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無不對未來充滿期盼。較早前,國務院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如何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為港深兩地的合作注入了新動力,推上了新階梯。生產力局非常歡迎相關規劃,也十分感謝中央及深圳巿人民政府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的大力支持,未來將全力配合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科高質量發展。
國慶將至,在此我祝願祖國繼續繁榮興盛,欣欣向榮。我將繼續帶領生產力局團隊傾盡所能,為香港加快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國家建設為科技強國全力以赴,同心共創輝煌發展新篇章,繼續說好創科故事!
如欲了解更多生產力局工作,請瀏覽:https://www.hkpc.org/zh-HK
撰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