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最美追光者!汶川地震中被海軍救下 8歲孩童成年亦當上海軍

美善人生

最美追光者!汶川地震中被海軍救下 8歲孩童成年亦當上海軍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最美追光者!汶川地震中被海軍救下 8歲孩童成年亦當上海軍

2023年05月20日 10:00 最後更新:14:29

追光的少年!

還記得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嗎?當時地震共計造成了數萬人遇難,在災難面前,很多勇者都不曾放棄,創造出一個個奇蹟。如今,事件過去已有十幾年,逝者已安息,生者更加堅強。那些在地震中被救出的倖存者,也在創造著人生的奇蹟。2008年,男童楊羿韜才8歲,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也成為他一生難忘的記憶。

汶川大地震(網上圖)

汶川大地震(網上圖)

當時楊羿韜在教室上課,突然感到地面在不停地顫動,隔了不久,轉頭、水泥板不斷掉落。他被掀起的煙塵掀翻在地下。當時的他無法呼吸、無法睜開眼睛,耳朵只聽到哭喊聲。幸好當時楊羿韜沒事,震動結束後,也在老師的引導下跑到安全的地方。楊羿韜回憶說道「那時候沒有東西吃,很冷,幸存的人努力自救和互救。」當他們失去希望時,一隊解放軍部隊衝破千難萬險來拯救他們。

汶川大地震(網上圖)

汶川大地震(網上圖)

在之後的幾個月裡,楊羿韜的一切慢慢都在變好,海軍官兵也為他們重建一所學校,甚至在救援任務完成後,定時到校組織新生軍訓。當初軍人的逆行背影,深刻影響著楊羿韜,他也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就是長大以後要以軍人的身份救援其他人。

楊羿韜工作時圖片(網上圖)

楊羿韜工作時圖片(網上圖)

在2018年,楊羿韜在高考填報的一個志願是海軍工程大學,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得這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經過四年的軍校培養,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官。畢業選擇職位時,楊羿韜也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海軍工作,他說「汶川地震時,我 接受了海軍的救援,從今往後,我將以海軍的身份,救援其他人」。

楊羿韜讀大學期間(網上圖)

楊羿韜讀大學期間(網上圖)

往下看更多文章

把「非遺」穿上身!蒙古族「裁縫」裁衣56載傳承民族服飾

2023年09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6:18

甘肅蒙古族自治縣,越來越多年輕人把蒙古族服飾穿上身,這得益於蒙古族服飾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娜仁其其格。

娜仁其其格出生在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普通牧民家中,她在10個小孩中排行老大,從小就是一個「小大人」,幫著家人放牧、幹活等,分擔家庭負擔。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娜仁其其格開始接觸肅北蒙古族服飾還是因為自己的奶奶,由於奶奶年紀大,有老花眼看不清東西,無法一個人縫製衣服,8歲的她便開始協助奶奶縫製蒙古族服飾。經過5年的學習,娜仁其其格的製衣手藝在當地小有名氣。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由於很小就開始學習服裝製作,瞭解蒙古族服飾文化,娜仁其其格就對蒙古族傳統服飾留下深刻的印象。娜仁其其格表示,「肅北蒙古族長期以來生活在高寒山區,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其服飾多取材於動物皮毛,屬粗獷豪放風格。」

肅北蒙古族服飾集裁剪縫紉、貴金屬加工、飾品製作於一體,鑲邊裝飾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多用傳統圖案裝飾,體現著圖案與顏色協調、統一,同時融匯著蒙古族民族對自由、和諧、幸福的渴望,形成裝飾與實用結合的藝術形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節奏加快,當地人只有在節日慶典等特殊場合才會穿上民族服飾,而年輕人因嫌麻煩且價格昂貴,多選擇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服飾。

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蒙古族服飾,1990年,娜仁其其格決定在當地開一家縫製傳統服飾的裁縫店,重新拿起剪刀,在當地搜集和學習蒙古族傳統服飾。由於記憶比較模糊,娜仁其其格經常登門請教老人們,「見了老人我就問她,你結婚的時候穿的甚麼衣服,你們那時候衣服上的花紋是甚麼樣的、甚麼材料的。我就一直詢問這些東西,然後我就把(她們以前的衣服借來),按照(衣服)的針線、針法,她們的裁法,我就一個一個地跟著學習。學這些老人留下的東西,我就學得比較完整一些。」。經年累月的學習讓娜仁其其格的手藝爐火純青,完全掌握了製作14套傳統服飾樣式的技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此外,娜仁其其格也在編寫蒙古族服飾的書籍,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將蒙古族傳統服飾的歷史及特點保存下來。她認為,傳統服飾顏色僅局限于藍、黑、紅、紫四種顏色,需要更多新元素,「傳承手藝不能僅局限于傳統中,還要創新才能更好被民眾接受。」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娜仁其其格的裁縫店裡,半面牆上掛著各色、各類型的蒙古族服飾。她將製作傳統服飾手法保留融入在流行款式上,目前已經製作出百種樣式。在傳統繡法中,娜仁其其格認為噶勒繡法最難掌握,外形看上去是幾個「橫杠」,實際上是由12根粗細相同的線按照順序排列,不能疊加製作成長短、寬窄一致的花紋,看久了容易一抬頭就天旋地轉。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2008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民俗類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政府也將每週三定為「肅北蒙古族服飾日」,規定每逢週三,必須穿著蒙古族服飾。這一切的變化,對於娜仁其其格來說,是蒙古族服飾文化的回歸的一種表現。她說,下一步將建設肅北蒙古族服飾培訓基地,面向社會招收學徒,免費傳授技藝。「傳統手藝不能丟,多一個人學會,便多一種文化傳承的可能。」目前,她已經收了30多個徒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由於久坐不運動,加上已有一定年紀,娜仁其其格腰背已出現變形、眼睛近視。但對於她來說,肅北蒙古族服飾不僅是用於遮羞和美觀,更重要的是傳承民族文化。「將文化借助服飾這一載體,讓大家『穿在』身上,是自己最快樂的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