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為過往對華的樂觀作出反省;請注意,從1978年起,中國從世界經濟體排名第十,追到貼近美國…..不過,我們還未至於與中國切斷所有經濟關係。」
AP圖片
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呼籲對中國強硬,「中國確實是美國最危險的威脅,甚至可以說是美國曾遇到過最危險的對手,他們越來越咄咄逼人、軍國主義、敵對、極權主義,並且針對著我們。」萊特希澤說︰「中國認為他們註定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而我們阻擋了他們。」
怎樣說中國對美國發動經濟戰爭呢?1978年美國GDP是中國的12倍,從物理學角度是解釋不了中國可以動搖美國,不過,美國政界人物就可以把「違反力學原理」的謬論變成動聽的陳詞,大家可以一開眼界。
「毫不誇張的說,『中共』幾十年來一致在對美國發動經濟戰爭,他們在這場經濟戰爭中使用了經典重商主義的所有工具,以及其它更多方法。」重商主義最初見於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其實內涵好淺白︰歐洲15至17世紀封建體制崩潰,資本家當道,這班人為求發展工商業致富,積極追求擴張,並用「國家干預」來達到目標。
中國發展經濟科技是用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特色,與400年前歐洲殖民掠奪原始資本積累的重商主義,完全不同,「中國式現代化」5大重點之中,第五點,「中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的是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國家落後為代價的現代化。我國現代化強調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看來萊特希澤不是昧於歷史知識,便是別有用心,中國那有幹過你們的事?萊特希澤繼續向中國攻擊。「他們(中國)強迫我們(美國)的公司交出技術給他們,如果這些公司不照做,他們就偷。他們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間諜活動來源。」
美國似曾未有醒覺中國進步是體制優越,中國走出現代化的成功模式,來自70年來不惜犧牲所有利益為求國家獨立的堅持。上世紀50年蘇聯以蘇式制度、156項工業建設,企圖換取中國的軍、政、經主權而不果,60年代蘇聯專家全撤走了,我們還要負上債務,無助的步出艱苦的10年。捱得到尼克遜派基辛格來華尋求建交,中國打破被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孤立的困局,同時也是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的困局,不致於被蘇聯集團佔據上風。這段歷史不存在誰依靠誰,美國何來對中國有再造之恩?
萊特希澤強調,「中國以主導全球作為目標的經濟政策所產生的影響就是巨大的貿易順差,並透過所有方式獲取技術。」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兩黨議員一致認為,「華盛頓需要調整對北京的經濟政策,這個改變必須從現在開始」。由此可見,中美矛盾是在於我們已經超前美國,除非中國走回頭路,重返改革開放前,否則美國不會放過這個強大對手。
中國對美國不必客氣,但避免直接衝撞,讓美國繼續沉於霸權夢中。對美國善良,讓美國善終。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兩場戰爭負擔,再加一場亞太博弈,美國最近很焦慮。拜登總統日前在電視演說,強調美國必須維持「世界燈塔」的角色。說得那麼慷慨激昂,美國想怎樣了?
AP圖片
美國已經對燈塔地位無能為力,但不斷喊話美國依然「光芒四射」。2022年6月26日,《國會山報》(The Hill)刊登了一篇題為《加劇分裂,美國不再視為世界燈塔》(Amid deepening divisions,US no longer seen as beacon of light around the world)文章,對美國表示失望。作者是曾在希拉莉手下當副國務卿的索南沙恩(Tara Sonenshine),三年前已公開指出美國不得人心,當時新冠疫情翻出美國公共醫療政策的無能,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口噏敷衍了事,成為世界笑話。
今天是民主黨拜登執政,索南沙恩沒有改變觀點,她在《國會山莊》文章中,承認美國民主已不再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好榜樣」。主要是因為美國「不斷撕裂的社會、不同政黨支持者之間的激烈衝突,讓其他國家開始擔憂美國民主的健康狀況。」
索南沙恩的白宮歲月在奧巴馬在任時,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發表報告︰全球16個主要國家中,15個國家一半或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對美國領導人有信心。那是美國作為世界燈塔的光輝歲月。翌年,特朗普上任,皮尤中心即時發現「世界看待美國的態度大變」。特朗普以及其關鍵政策普遍在世界不受歡迎,很多國家受訪者對美國評價急劇下滑。
當時,皮尤中心對37個國家進行調查,對特朗普正確處理國際事務抱有信心的人佔比,「中位數只有22%。這一數字與奧巴馬總統任期最後幾年的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同樣問題得到的中位數為64%。」
特朗普下台之後,美國沒有變得更好,最新皮尤調查中,幾乎所有國家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存在激烈的「黨爭」,與此同時,拜登的支持率不斷下降中,「(拜登任內)經歷了失敗的阿富汗撤軍、新冠疫情衝擊、俄烏軍事衝突和通貨膨脹等事件後,13個接受調查的發達國家對拜登的領導能力的信心大幅下降,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新加坡和法國均對拜登的支持率下降了20%以上。」
《紐約時報》2022年8月也刊出題為《為什麼美國不再是許多中國人心中的燈塔》的文章,反映中國人何止是對美國的失望,更加產生恐懼︰「中國學生仍然想在美國大學學習,但非常害怕美國的槍支暴力、反亞裔襲擊或被貼上間諜的標籤。他們帶著別人的建議啟程:不要離開校園,注意言辭,遠離衝突…。」作者王文是人民大學教授,對美國有良好感覺,文末很容氣表示︰「中國還有很多東西要向美國學習,我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開中國製造的福特和特斯拉,用寶潔洗髮水洗頭,在星巴克喝咖啡。解決地球上一些最大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過,最後一句很妙︰「但這並不意味著跟隨美國一起跳下懸崖。」
近幾年來中國累計移民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據報逾3萬,估計佔美國科學家比例10%,其中僅是矽谷就有2萬多中國名牌大學包括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留在中國發展,有良好機會,優秀者能做到「領先就領先美國」的科技成就,如領先美國的隱形核潛艇、智能駕駛和5G通訊;去美國幹嘛?反正它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