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美國利率可能需要在更長時間內保持較高水平,以壓抑通脹,華盛頓政府需要收緊財政政策,降低聯邦債務水平。
基金組織對美國政策進行「第4條」評估後發表聲明,表示面對收緊的貨幣及財政政策,美國經濟證明仍有韌性,但亦意味通脹將較預期更持久。雖然核心及整體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升幅預計今年持續回落,但今明兩年仍將大大高於聯儲局2%目標。基金組織預測,實質聯邦基金利率今年將升至5.4厘見頂,明年降至4.9厘。
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記者會上指出,美國政府需要減少赤字,特別是要增加稅收,重申調整越早進行越好,並且可以採取前期發力的方式,這樣亦將有助於聯儲局降低通脹。
她又希望華盛頓政府在最後一刻找到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的解決方案,避免出現災難性的債務違約衝擊全球經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在歐洲訪問,是2019年以來首次到訪歐洲,今天在德國繼續行程。他在網誌提到,過去一周分別在法國及英國訪問,向當地工商專業界介紹香港最新發展和新優勢。他與企業交流期間,了解到他們對往香港發展有頗大興趣,個別正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洽商在港落戶,以香港作為基地,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以至亞洲市場。
陳茂波指出,有關企業看好內地及亞洲市場的規模優勢及增長潛力,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法治信譽優良、營商環境友善、稅制簡單稅率低、監管制度與國際標準銜接且行使適度,是他們熟悉、信任和較喜歡的落戶地。他表示,香港的門戶和跳板角色非常明顯,他鼓勵有關企業加速和擴充在港的發展。
陳茂波說,今次專程訪問了幾家綠色科技企業,積極吸引他們到港,加速香港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
他表示,今次行程與工商專業界代表會面交流很多,從小範圍的閉門圓桌會議到數百名業界領袖的大型聚會,在交流過程中,不難感受到,法英兩地的金融及商界領袖普遍認為在香港營商的機遇龐大,「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尤其普通法及法治,是他們對香港的信心所繫。目前,在港的英法企業分別有650家和360家,2021年兩地在港的直接投資存量超過2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