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博客文章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2023年05月27日 15:34 最後更新:15:41

居住在澳洲的獨立學者莫琳·許貝爾,在社交媒體上質疑炮製新疆謊言的西方KOL,表達了想去新疆眼見為實的願望,结果遭到KOL攻擊,她的個人賬號不僅被當作「宣傳工具」,遭到「網絡圍攻」,甚至還被人舉報禁用。

這位獨立學者同丈夫羅伯特·許貝爾日前在墨爾本近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們寧願我是一個機器人,不希望我是一個真實的人」,「就因為他們不喜歡我和他們有不一樣的說法。」但是,她表示,自己不在乎西方媒體說什麼。

莫琳·許貝爾社交媒體個人賬號截屏。

莫琳·許貝爾社交媒體個人賬號截屏。

2021年,許貝爾就在社交媒體上多次質疑西方涉疆謊言炮製者之一的阿德里安·岑茨(自取中文名「鄭國恩」),指出他所謂新疆存在種族滅絕的報告並不是基於實地研究,還可能受到有關勢力的資助,因此缺乏證據和公正性。

岑茨隨即聲稱,許貝爾「不加批判地傳播關於新疆的政治宣傳」,還起底了許貝爾的個人賬號,引來一些網絡暴民對許貝爾的攻擊。

莫琳·許貝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莫琳·許貝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風波過後,許貝爾依然勇敢地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對一些涉華問題的觀點,結果又被「盯上了」。今年3月,許貝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我計劃2024年去新疆,去研究維吾爾族為新疆經濟增長做出的實際貢獻,瞭解他們的人口增長情況。」

但就是這樣一則貼文,讓她再次在社交媒體上受到攻擊。

自稱是媒體編輯的伊德里斯·艾哈邁德留言稱她是「廉價的宣傳者」、「不知羞恥」。澳洲新聞網稱,許貝爾因為經常發表支持中國、譴責美國的內容,她的社交媒體賬號被指控為「精心設計的虛假賬號」,「被視為中國複雜的擴大網絡影響力行動的一部分」。

不少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

不少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

許貝爾對記者說,「我不在乎西方媒體說什麼,那也影響不了我。」「幸好我不從政,也不為政府工作,否則我可能會有麻煩。我也從來沒打算進入這些領域,所以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講真話。」

許貝爾的經歷因媒體報道而為更多人所知。她現在已在個人賬號上將這條想去新疆看看的發佈置頂,收穫了上千個讚。

她再度澄清,「我沒有受雇於中國政府,我不是機器人,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許貝爾出生於英國,19歲來到澳洲。她的丈夫羅伯特是澳洲人。在採訪中,羅伯特對妻子在社交媒體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深感憤怒。

莫琳·許貝爾同丈夫羅伯特一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莫琳·許貝爾同丈夫羅伯特一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許貝爾通過自己結識的中國人了解到一些關於中國的情況,發現同自己在部分西方媒體上看到的內容並不一樣,於是萌生了要去中國實地探訪的念頭。她本人對地緣政治話題很感興趣,作為獨立學者,希望能在新疆之行中以嚴謹的學術方式去研究一些問題。她計劃在出發前將自己的研究方法提供給一些學者和院校,聽取他們的建議。

「沒有什麼比得上田野調查,如果不能親身實地探訪,和當地人聊聊,你就無法獲得一手信息,所以我必須得去一趟。」許貝爾說,「親眼看,親自感受,再記錄下來。」

她說,希望在新疆能盡可能地貼近當地人的生活。除了新疆,她還計劃去成都、上海、北京旅遊。

另外,他們夫妻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租金相對低廉的出租屋。因此,她也對中國扶貧話題很感興趣。「在我成長的年代,中國一直被描述為一個貧困國家,但中國現在已經讓很多人脫離了貧困。」

事實上,許貝爾的遭遇並不鮮見,再次暴露部分西方媒體以及一些所謂學者的「反華敘事」之害。

去年10月,澳洲新聞網曾在報道中說,一些博主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推介新疆美景美食的視頻,有些人甚至講英語或配英文字幕,報道聲稱這些人都是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

2019年,澳新地區媒體監測和分析機構Streem發佈了一份報告,蒐集並分析了澳洲28家所謂「主流媒體」的報道內容後發現,他們涉華報道不僅數量大幅增加,而且大部分都是負面內容。

曾擔任澳總理內閣部主管、澳駐日大使等職務的約翰·梅納杜近日在其創辦的時事評論網站上刊文直言,從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到所謂的「債務陷阱」問題,部分西方媒體的「反華敘事運動從未停止」。

他還在文中給出了一個鮮明「對比」:「當然,這些白人媒體的『專家們』可從來不提美國遍布全球的800個軍事基地——其中一些直接威脅中國,他們也不會提及我們在美英澳三國機制下配合美國給中國帶來的威脅。」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