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博客文章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澳洲獨立學者質疑西方涉疆謊言 遭「起底」霸凌、個人帳號被禁

2023年05月27日 15:34 最後更新:15:41

居住在澳洲的獨立學者莫琳·許貝爾,在社交媒體上質疑炮製新疆謊言的西方KOL,表達了想去新疆眼見為實的願望,结果遭到KOL攻擊,她的個人賬號不僅被當作「宣傳工具」,遭到「網絡圍攻」,甚至還被人舉報禁用。

這位獨立學者同丈夫羅伯特·許貝爾日前在墨爾本近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他們寧願我是一個機器人,不希望我是一個真實的人」,「就因為他們不喜歡我和他們有不一樣的說法。」但是,她表示,自己不在乎西方媒體說什麼。

莫琳·許貝爾社交媒體個人賬號截屏。

莫琳·許貝爾社交媒體個人賬號截屏。

2021年,許貝爾就在社交媒體上多次質疑西方涉疆謊言炮製者之一的阿德里安·岑茨(自取中文名「鄭國恩」),指出他所謂新疆存在種族滅絕的報告並不是基於實地研究,還可能受到有關勢力的資助,因此缺乏證據和公正性。

岑茨隨即聲稱,許貝爾「不加批判地傳播關於新疆的政治宣傳」,還起底了許貝爾的個人賬號,引來一些網絡暴民對許貝爾的攻擊。

莫琳·許貝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莫琳·許貝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風波過後,許貝爾依然勇敢地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對一些涉華問題的觀點,結果又被「盯上了」。今年3月,許貝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我計劃2024年去新疆,去研究維吾爾族為新疆經濟增長做出的實際貢獻,瞭解他們的人口增長情況。」

但就是這樣一則貼文,讓她再次在社交媒體上受到攻擊。

自稱是媒體編輯的伊德里斯·艾哈邁德留言稱她是「廉價的宣傳者」、「不知羞恥」。澳洲新聞網稱,許貝爾因為經常發表支持中國、譴責美國的內容,她的社交媒體賬號被指控為「精心設計的虛假賬號」,「被視為中國複雜的擴大網絡影響力行動的一部分」。

不少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

不少經濟專家預計,如果違約真的發生,美國可能陷入衰退。

許貝爾對記者說,「我不在乎西方媒體說什麼,那也影響不了我。」「幸好我不從政,也不為政府工作,否則我可能會有麻煩。我也從來沒打算進入這些領域,所以沒有什麼能夠阻止我講真話。」

許貝爾的經歷因媒體報道而為更多人所知。她現在已在個人賬號上將這條想去新疆看看的發佈置頂,收穫了上千個讚。

她再度澄清,「我沒有受雇於中國政府,我不是機器人,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許貝爾出生於英國,19歲來到澳洲。她的丈夫羅伯特是澳洲人。在採訪中,羅伯特對妻子在社交媒體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深感憤怒。

莫琳·許貝爾同丈夫羅伯特一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莫琳·許貝爾同丈夫羅伯特一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許貝爾通過自己結識的中國人了解到一些關於中國的情況,發現同自己在部分西方媒體上看到的內容並不一樣,於是萌生了要去中國實地探訪的念頭。她本人對地緣政治話題很感興趣,作為獨立學者,希望能在新疆之行中以嚴謹的學術方式去研究一些問題。她計劃在出發前將自己的研究方法提供給一些學者和院校,聽取他們的建議。

「沒有什麼比得上田野調查,如果不能親身實地探訪,和當地人聊聊,你就無法獲得一手信息,所以我必須得去一趟。」許貝爾說,「親眼看,親自感受,再記錄下來。」

她說,希望在新疆能盡可能地貼近當地人的生活。除了新疆,她還計劃去成都、上海、北京旅遊。

另外,他們夫妻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租金相對低廉的出租屋。因此,她也對中國扶貧話題很感興趣。「在我成長的年代,中國一直被描述為一個貧困國家,但中國現在已經讓很多人脫離了貧困。」

事實上,許貝爾的遭遇並不鮮見,再次暴露部分西方媒體以及一些所謂學者的「反華敘事」之害。

去年10月,澳洲新聞網曾在報道中說,一些博主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推介新疆美景美食的視頻,有些人甚至講英語或配英文字幕,報道聲稱這些人都是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

2019年,澳新地區媒體監測和分析機構Streem發佈了一份報告,蒐集並分析了澳洲28家所謂「主流媒體」的報道內容後發現,他們涉華報道不僅數量大幅增加,而且大部分都是負面內容。

曾擔任澳總理內閣部主管、澳駐日大使等職務的約翰·梅納杜近日在其創辦的時事評論網站上刊文直言,從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到所謂的「債務陷阱」問題,部分西方媒體的「反華敘事運動從未停止」。

他還在文中給出了一個鮮明「對比」:「當然,這些白人媒體的『專家們』可從來不提美國遍布全球的800個軍事基地——其中一些直接威脅中國,他們也不會提及我們在美英澳三國機制下配合美國給中國帶來的威脅。」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總理之路快將到頭?特魯多一周內遭遇兩場外交危機

2023年09月28日 11:16 最後更新:11:25

沉默數日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終於就已經辭職的眾議院議長安東尼•羅塔表彰烏克蘭納粹老兵一事做出正式道歉。

特魯多在風波後首度發聲,就「表彰烏克蘭納粹老兵」正式道歉。AP圖片

特魯多在風波後首度發聲,就「表彰烏克蘭納粹老兵」正式道歉。AP圖片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2日在加拿大國會發表演講,羅塔邀請98歲的烏克蘭裔老兵洪卡到場並稱讚他是「二戰時烏克蘭的作戰英雄,也是加拿大的英雄」,現場所有議員以及澤連斯基都起立鼓掌致意。

烏克蘭裔老兵洪卡(右一)。AP圖片

烏克蘭裔老兵洪卡(右一)。AP圖片

媒體隨後披露,這名老兵二戰期間在一支由烏克蘭族志願者組成的部隊中服役,這支部隊效忠納粹德國。這一事件在世界各地猶太社區引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俄羅斯、波蘭等國不滿。面對輿論壓力,羅塔26日宣佈引咎辭職。

雖然加政府否認事先知情,但最大反對黨保守黨認為總理特魯多難辭其咎,加拿大媒體也紛紛要求特魯多出面就事件作出解釋並道歉,但特魯多已經連續兩天在國會質詢環節缺席。

當地時間27日,特魯多終於在風波後首度發聲,在國會眾議院正式道歉,稱已辭職的眾議院議長羅塔對邀請和表彰這名納粹老兵負有「全部責任」,這是一個令國會和加拿大都深感尷尬的錯誤。

他說:「我謹代表眾議院全體議員,對週五發生的事件表示毫無保留的歉意,並就澤連斯基總統和烏克蘭代表團所處的境地向他們表示歉意。」

特魯多表示,這件事對猶太人和數百萬成為納粹種族滅絕目標的人來說是「非常非常痛苦的」,"我們週五在眾議院的所有人都深感遺憾,儘管我們當時沒有沒有意識到背景情況,但我們還是站了起來,鼓了掌。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也是對那些在納粹大屠殺中喪生的數百萬人記憶的褻瀆。」

特魯多道歉後,波利耶夫和新民主黨領袖賈格米特 • 辛格質疑特魯多為何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才出面道歉,波利耶夫則不滿特魯多代表國家道歉的力度還不夠。

加拿大一周內發生兩起外交風波。AP圖片

加拿大一周內發生兩起外交風波。AP圖片

這已經是加拿大一周內發生的第二起外交風波,特魯多日前指控印度特工涉嫌今年6月在加境內殺害錫克教領導人尼賈爾後,加印兩國關係驟然緊張,兩國互相驅逐外交官。

加媒CBC稱:「加拿大一而再地讓盟友陷入尷尬境地,在猶如一團亂麻的國際事務中,該國目前狀況好像被人當頭砸了臭雞蛋。」

印度「News18」新聞網認為,特魯多對印度的指責似乎是一種轉移視線的策略,特魯多為挽救仕途將外交政治化,危及印加關係。這一事件不僅破壞了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還暴露出加拿大的公然虛偽和對既定外交準則的漠視。美國《國家評論》稱:「總算有一次,加拿大政府,我們的北方鄰居,在政治瘋狂和陰謀方面超過了我們。」

印度與加拿大的外交爭端,讓美國感到十分為難。有分析稱,美國一邊要拉攏印度,一邊要安撫盟友,因此對加印外交爭端持模糊態度。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學者羅蘭德•帕里斯認為,加拿大外交目前已進入第三階段。在第一階段,加拿大外交主要依靠當時最強大的英國;在第二階段,加拿大主要依靠美國。在前兩個階段,面對殘酷的地緣政治競爭,加拿大都得到了庇護。「現在不一樣了,未來美國政府會是什麼樣尚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民調顯示,特魯多的支持率不斷下滑,低於其對手保守黨領袖波利耶夫爾近10個百分點。英國《每日電訊報》相關報道更以「特魯多的總理之路可能要走到頭了」為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