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整體市場已進入淘汰賽,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示警5年內有超過百家車企陣亡。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懷特(Edward White)撰文分析指出,外資車企被中國向電動車過渡的速度和國內競爭對手的迅速崛起所困,在中國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Edward White撰文。
該文章表示,對於大多數外資汽車集團來說,在中國的好日子已經結束,像是大眾、福特和豐田等公司在中國遭遇了兩個根本性的轉型,包括消費者放棄傳統汽車的速度,以及中國本土電動車集團崛起。
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發展迅速。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發展迅速,他們正以驚人的速度超越傳統的外國競爭對手,行業高管和分析師越來越清楚,汽車製造商正在爲中國的生存而進行達爾文式的鬥爭。只有少數以電動汽車爲重點的贏家會繼續維持下去,其餘的將在市場上沉沒。Automobility數據顯示,今年電動車市場銷售量近三分之二是由四家中國集團和美廠特斯拉製造,其中比亞迪市占高達38%,有望在2023年取代福斯奪下冠軍寶座。
比亞迪電動車。
匯豐銀行駐北京資深分析師Yuqian Ding強調,比亞迪和特斯拉是贏家,對於仍在努力從中國傳統汽車中賺錢的車企來說,這是不祥之兆,尤其特斯拉去年發起價格戰只會加劇這些趨勢。
文章提到,福特正在減少對中國的投資,這是驚人的讓步,在此背景下,2023年有望成為中國品牌在當地銷量超過外國汽車的第一年。文章最後總結,中國今年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最重要是自4月跌穿50以來,一直反彈回升,但9月首次重新回到50以上,即是重返擴張區間。
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重要是重新回到50以上擴張區間。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6%,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繼續高於50的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49.6%,與上月持平,仍低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0%,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顯示大型企業的經營狀況最好。
至於中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運行的情況,9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應該是8月份見了51%時已見底,9月非製造業擴張力度有所增強。
圖中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在8月已見了底。
分行業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2%,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9%,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從行業看,水上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體及資訊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低於臨界點。
新訂單指數為47.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表明非製造業市場需求景氣度有所改善。分行業看,建築業新訂單指數為50.0%,比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47.4%,與上月持平。
中國綜合PMI產出指數在7月已見底,之後連續兩個月回升。
至於把製造和非製造業統合的中國綜合PMI產出指數,9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0%,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擴張加快。
總體來說,採購經理指數可以說是一個超前於GDP的指數,顯示在7、8月左右中國經濟已見底回升,到10月開始的第4季增速應該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