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快感、多巴胺、還有打卡上網

博客文章

快感、多巴胺、還有打卡上網
博客文章

快感、多巴胺、還有打卡上網

2023年06月02日 18:54 最後更新:21:55

最近發生一宗因拍照被大浪沖走的致命慘劇。一名43歲張姓女子於5月31日行山,在香港仔玉桂山鴨脷排海邊的小碼頭拍照,被大浪沖落海。她被朋友救起送院,但終告不治。

事發影片其後在社交媒體流出,只見片中一眾行山人士,興高采烈地在一個小碼頭上影相打卡,期間不斷有巨浪打上碼頭,不過一眾人等繼續擺拍,而且不時哈哈大笑,海浪越來越大,一些人失去平衡,最後一個巨浪沖上碼頭,把43歲女子被沖落海。當大浪開始打上碼頭時,已有人高喊:「好危險!」、「喂喂喂!快啲走呀!」,但正在拍照的人繼續拍照,最後樂極生悲。

事實上,行山影相打卡,有時是高危活動。最近的兩年,就發生了27宗致命的行山意外。死者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經驗豐富的行山發燒友。有人在高溫下中暑,有人心臟病發,有人從高處的崖邊墮下,也有人在惡劣天氣下行山被洪水沖走、被雷電擊中。去年2月,一名71歲男子與家人去東龍島行山,他的22歲女兒在岸邊岩石上拍攝照時,被大浪捲落海。男子跳入海中救女兒,自己遇溺身亡,女兒則獲救輕傷。情況和今次的小碼頭上拍照的人遇上巨浪有點相似,去年行山致死有27宗,去年謀殺案有30宗,想不到行山風險程度和謀殺不遑多讓。

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喜歡冒險犯難、追求刺激呢?美國人格心理學家祖克曼(Marvin Zuckerman)認為,追求風險只是行為表象,這種行為背後代表了某種人格特質,他稱之為「感覺追尋人格」(sensation-seeking),這種人喜歡追求嶄新和強烈的感覺經驗,例如喜歡高強度的音樂、偏好性愛和恐怖電影、樂於到異國旅行、嘗試藥物、酒精、喜歡賭博和極限運動等等。重點是他們追尋的是「感覺經驗」,而非單單追求風險。祖克曼認為這和遺傳有關,也與部份人的大腦的生理機制所致,特別是與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有關。

多巴胺是大腦合成的一種能夠獎勵或激勵我們的行為的要素,不同人的基因不同,對多巴胺有不同的反應,例如不同變體的「DRD4基因」產生出感受性低的多巴胺受體時,有這種基因的人會透過「尋奇」來剌激生成更多的多巴胺以作彌償。簡言之,喜歡刺激的人和遺傳因素有關。

現今社會再附加一個催化劑,就是社交媒體的「打卡效應」。

美國阿里桑拿州鳳凰城有一個野生動物園,圍欄內中養著美洲豹,有一名女子為了要和美洲豹自拍,竟然攀越圍欄內,結果被美洲豹襲擊,抓傷了手臂,幸好有旁觀者趕入圍欄內將她救出。這種拼了命的行為,其實只為拍一張獵奇照片,然後放上網以獲得別人的讚賞。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博士研究員沃格爾表示,社交媒體完全處於促使人們為了刺激而願意冒險的位置,他們獲得讚賞和回覆時,有即時的滿足感,能夠短暫提升自尊。所以,這些人見到有風險的時候,仍堅持拍照,並非不知道風險,而正正是覺得在風險下會拍攝到其他人拍攝不到的照片而獲得更多的點讚。

總而言之,在快感、多巴胺和社媒的影響下,冒險拍照放上網,並非難以想像的行為,但卻會令當事人和社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盧永雄

Tags:

中暑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無資格特別關切香港問題

2023年09月21日 20:16 最後更新:20:40

英國政府發表所謂「香港半年報告」,針對香港特區重塑區議會、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權等方面諸多批評。而特區政府則回應,對這個所謂「香港半年報告」言論失實和污衊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其實英國這些所謂「香港半年報告」,循例表表態,一方面針對香港的國安法,另一方面自己則在今年9月通過嚴厲的國安法。雙重標準,莫此為甚。

英國覺得自己對香港特別具有發言權,因為她認為香港是她的前殖民地,所以她有權特別關注。其實早在2017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已明確表態說:「現在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懷抱20年,《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對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

對中國這個立場,英國認為是撕毀《中英聯合聲明》,但其實要完整理解中國對香港歷史地位的態度,才能明白中國立場的本意。

一,中國從未丟失香港主權。

在英國眼中,於1842年鴉片戰爭後,逼令清廷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作為殖民地,英國自1842年開始已擁有對香港的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立國第一天開始,從來不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認為這是西方帝國主義者用船堅砲利,強逼簽訂的條約,中國不予承認。所以中國稱呼自1842年至1997年那段香港歷史時,稱香港為「被殖民統治」,而不是「殖民地」,中國從未丟失香港主權。

二,恢復行使主權。

1997年回歸時,一般人很容易說成是中國收回香港,但國家的官方形容是「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意思是香港這片土地的主權,從來都屬於中國,從未丟失,所以不是收回,只是恢復行使。

三,英國和香港的關係已在1997年完結。

英國作為一個對香港這片土地的曾經非法佔領者,在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後,英國對香港的歷史角色已然終結。一般的英國殖民地,例如加拿大,在走向獨立後仍然屬於所謂英聯邦,現在加拿大仍奉英王為加拿大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中國從不承認英國對香港擁有主權,香港亦非走向獨立,回歸後自然並不屬於英聯邦的一員,在1997後和英國脫離關係。

《中英聯合聲明》只是中英協議如何讓中國恢復行使主權的文件,香港回歸後,英國已對香港已無任何名義或實質的管理能力,所以《中英聯合聲明》亦不具備任何現實意義。如果不了解國家對香港整段被殖民統治歷史的理解,便不會明白國家對相關問題的態度。

一位已過世的港澳事務官員,在1987年和我聊天時曾經問我:「你估計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談判,英國人第一個提出的問題是什麼?」當我問是否關於選舉時,他哈哈大笑,說英國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保障1997年後英資公司在港的利益。」

如今對那些英國所謂的香港問題報告,可以一笑置之,英國對香港没有真實關懷,只有利益考量。英國根本沒有任何身份,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