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神舟十五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

博客文章

神舟十五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神舟十五號返回艙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06月04日 12:55 最後更新:13:15

今天(6月4日)清晨6點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

清晨5點42分,按照飛行程序,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6點33分返回艙成功著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更多相片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

今天(6月4日)清晨6點33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鄧清明順利出艙。新華社

清晨5點42分,按照飛行程序,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之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6點33分返回艙成功著陸,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費俊龍順利出艙。新華社

費俊龍順利出艙。新華社

張陸順利出艙,向在場人士揮手。新華社

張陸順利出艙,向在場人士揮手。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在此次神舟十五號返回過程中,科技人員對其在穿越黑障區時的穩定跟蹤,表明我國在載人飛船返回穿越黑障區跟蹤測量難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船穿越黑障區時,只能依靠雷達和光學設備進行跟蹤測量,能否在此期間穩定跟蹤飛船,不論是對出黑障後的飛船測控引導,還是及時預報飛船落點都極為重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任務區間涵蓋了飛船返回進出黑障區的全過程,是實現飛船在黑障區穩定跟蹤的核心力量。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松便准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時高清圖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至北京飛行控制中心。

7點09分,三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全部安全順利出艙,他們接力報告「感覺良好」。據內媒報道,神十五航天員們會在車上吃到他們返回地球的第一頓飯,江蘇昆山的費俊龍早餐是一碗雞湯面,還要兩個煎雞蛋和一份青菜。來自江西宜黃的鄧清明,早餐選了撫州米粉,又點了一份豬肉大蔥餃子。而來自湖南漢壽的張陸則選擇了常德米粉和漢壽玉臂藕。

鄧清明順利出艙。新華社

鄧清明順利出艙。新華社

費俊龍順利出艙。新華社

費俊龍順利出艙。新華社

張陸順利出艙,向在場人士揮手。新華社

張陸順利出艙,向在場人士揮手。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在此次神舟十五號返回過程中,科技人員對其在穿越黑障區時的穩定跟蹤,表明我國在載人飛船返回穿越黑障區跟蹤測量難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圍,形成等離子體鞘套,對電磁波產生吸收衰減、折射、反射、散射等效應,導致飛船內部與外界的無線電通信異常乃至中斷,這就是所謂的黑障現像,這段過程也被稱為黑障區。

飛船穿越黑障區時,只能依靠雷達和光學設備進行跟蹤測量,能否在此期間穩定跟蹤飛船,不論是對出黑障後的飛船測控引導,還是及時預報飛船落點都極為重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任務區間涵蓋了飛船返回進出黑障區的全過程,是實現飛船在黑障區穩定跟蹤的核心力量。

據敦煌測控區指揮長曾強介紹,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時,他們確定了「優化黑障區雷達跟蹤方案托底,完善多雲天氣下光學跟蹤策略求精」的總體思路,在雷達和光學兩個方面形成合力,圓滿完成了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任務。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松便准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時高清圖像,並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至北京飛行控制中心。

測控區技術專家吳剛表示,從神舟一號任務開始,為了解決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難題,國家一代代測控人接續攻關,聯合多家科研機構,針對飛船在黑障區的雷達回波信號特點,不斷完善針對性的信號檢測和跟蹤技術,現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蹤飛船的能力。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於2022年11月29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隨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在軌工作生活186天,期間完成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進行了4次出艙活動,圓滿完成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台支撐杆安裝等任務,配合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為後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與技術實驗奠定了基礎。

作為迄今為止執行任務時平均年齡最大的航天員乘組,三名航天員不僅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次數的紀錄,還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的歷史時刻。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比美國更激? 德國否定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取消對華優惠措施

2023年09月28日 10:01 最後更新:10:11

德國打著否認中國發展國家的旗號,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

美國等西方國家近年來頻頻炒作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問題,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已分別通過兩項法案,試圖強行將中國排除發展中國家之外。然而,在美國還未正式落實相關措施的情況下,德國已經率先出手,行得更激。

外媒報道,德國財政部已通知中方,永久停止向中國提供優惠貸款,自2026年開始實施。按照德國方面的說法,這是德國減少對華戰略依賴的最新舉措。

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長舒爾茨直言,德國已不再將中國視為發展中國家,但她也承認,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沒有中國無法成功地克服全球危機。

中德貿易額去年升至創紀錄水平,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

中德貿易額去年升至創紀錄水平,中國連續第七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

一邊取消對華優惠政策,一邊喊著與中國合作很重要,德國的表現看起來似乎有些「精神分裂」,但背後恰恰反映出一個問題:德國在意識形態,以及對華策略等方面,不斷與美國靠近,所以決策上不斷強調,要減少所謂的對華依賴。然而,中德兩國緊密的經貿聯繫,卻讓德國政客不得不屈從於現實,維持對華合作的態勢。

再具體看德國今次取消的優惠措施,德國宣稱是永久停止對華優惠政策,其實是德國國有復興信貸銀行,與中方簽訂的促進貸款項目合同,期限到2025年截止。更為嚴謹的說法,是德國決定不再與中國續簽協議。

有分析指出,這對中國並不會產生多少實質影響。雖說從2013年至2022年,德國與中國達成總額34.51歐元的優惠貸款協定,但2009年之後,德國就沒給中國提供任何用於發展合作的資金。

至於德國對華提供貸款資金的用途,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表示,這些優惠貸款項目,必須在氣候和環境領域,產生「雄心勃勃」的影響,可用於植樹造林,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自然保護項目。

分析認為,雖說德國提供的龐大貸款資金,確實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但在氣候問題上,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無論德國取消優惠貸款與否,中國將持續為全球氣候問題,做一切力所能及的貢獻。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德方的表態及行徑,或引發其他西方國家效仿,就發展中國家地位問題對中國發難。

美國將中國經濟數十年快速發展,歸咎於中國在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下,獲得了「特殊優待」,所以急切希望將中國踢出發展中國家行列,甚至試圖以國內法淩駕於國際規則上。

然而,美國的做法缺乏基本國際法理基礎,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重要一員,獲得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認可和尊重。德國如今行動激過美國,直接影響就是進一步導致中德雙邊關係受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經回應美國炒作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問題表示,中國是各方公認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屬不屬於發展中國家,不由美國說了算。

美方散佈各種虛假論調,試圖否定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其真實意圖無外乎是打壓遏制中國發展空間,讓中國背包袱、扛責任,挑撥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友好關係,干擾、遲滯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勢頭。但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會上美國的當。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發展中國家地位,大力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堅定不移致力於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堅定捍衛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合法權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