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日本魚生還可以吃嗎?

博客文章

日本魚生還可以吃嗎?
博客文章

日本魚生還可以吃嗎?

2023年06月08日 19:26 最後更新:19:35

日本福島核洩漏災難已過去12年,但核污水問題一直未有解決。日本東京電力在6月5日發表報告,指5月在福島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鮋」體內,驗到的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萬貝克,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180倍。

要注意,日本現在尚未將核廢水倒入太平洋,上述的魚是在已廢棄的發電機組對出海面的防波堤內捕獲,已驗到核輻射污染物大幅超標。現時東電聲稱要設置防護網,防止這些受核污染的魚游到大海裏。還未排放核廢水,附近的魚體內的核污染物已大幅超標,排放核廢水之後的災難性,可想而知。

自2001年3月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當局為了持續用水去冷卻已溶解的核反應堆,產生大量核污染廢水,再加上當地的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東電在核電站旁邊建造了1000個巨型儲水箱,儲存這些核廢水。不過隨著廢水數量日漸增加,儲水箱已接近飽和。日本政府於去年4月13日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將這些核污染水經過濾和稀釋之後排入大海,並計劃在今年春季開始實施。

其實,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日本政府內部曾提出5種處理方案,包括增加儲水箱繼續儲水和用水泥及沙將污染水固體化之後保存處理。

不過,日本政府委派的污水處理工作組在2016年作出結論,指海上排放核污水只需34億日元(約3000萬美元),需要7年4個月完成。這是5種方法當中最便宜及快捷的,而其他的處理方案涉及的開支由20億美元至1800億美元不等,而這些方案結果未經詳細技術評估,已因為費用太高,而被日本政府判定不可行。

日本政府和東電曾聲稱,2020年前可以解決核污染水的問題,東電此前一直稱其「多核素除去設備」(ALPS)技術,能夠將放射性物質含量降至可以排放的水平,但東電在2018年9月曾承認,未能將存放在那1000個儲水箱的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質含量降至低於法定標準,其中包括鍶-90這種被認為可致癌的親骨型放射核素亦超標。

恐怕東電的除汚技術,其實存在各種問題。現在核污水尚未排放,附近的魚類已驗出核污染物超標180倍,正是一個很好的警示,顯示日本政府聲稱能夠將核污水處理至可接受水平,恐怕是一個謊言。

日本政府並非沒有其他可以處理核廢水的方法,選擇了向海排放,只是因為成本只需3000萬美元,遠低過其他最少要20億美元的方法。一排了之,是最簡單和省錢的方法。日本為了省錢,任由海洋污染,押上鄰近國家的命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近日嚴詞譴責日本的行為,指「日本政府為核污水洗白,號稱水質無害、排放有理,將排海當作處置核污水的唯一選項,但事實卻一再打臉。日方為自己省錢及減低對自己的污染風險,將核污水排海,要全世界買單的做法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

面對日本政府這種自私行為,港人亦相當無奈。香港人喜歡食真正的日本魚生,但在福島核汚水排海後,它們是否安全呢?特區政府應該認真研究,對日本、特別是福島附近撈捕的魚獲,是否安全。除了加強抽查之外,應該考慮禁止入口。

盧永雄

Tags:

福島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英生意還是要照做

2023年09月22日 18:30 最後更新:17:35

這是一個予盾共存的世界。

就在特區政大力反擊英國政府發表「香港半年報告」污衊抹黑的同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繼續訪問倫敦的行程,推動港英貿易發展。

陳茂波抵埗後出席香港貿發局舉辦的「香港晚宴」,有大約400名英國各界領袖和專業人士應邀參與。他致辭時表示,香港已全面擺脫疫情,與國際及內地全面通關,社會經濟穩步恢復,國家支持香港長期實施「一國兩制」制度,香港將會繼續發揮著連通內地和世界的獨特角色和功能,普通法制度和法治在香港如常有效實施,《香港國安法》維護了國家安全,保持香港社會整體穩定,鞏固國際投資者和商界對香港的信心。

特區政府可以正正常常地在倫敦推銷香港,多多少少反映英國和香港的關係開始解凍,而這種解凍的前提,是中英關係也有解凍跡象。

中英關係曾經很熱絡。2015年,中國搞「一帶一路」,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國還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加入。也是這一年,時任英國財政大臣歐思邦表示,英國已經「鞏固了其作為中國在西方最佳合作伙伴的地位」。而時任首相卡梅倫則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家當地酒吧喝啤酒,展現友好關係。英國政府在2015年曾宣稱,中英友好合作進入「黃金時代」。

不過,中英關係說變就變,也不由英國主導。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2017年上任,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在全球搞動反華情緒,自創新疆種族滅絕議題,又發動制裁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

美國這個大佬登高一呼,英國這個小弟只能嚮應。自此之後,中英關係發生根本變化。英國政府鸚鵡學舌,批評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做法。英國又借香港制訂國安法,對港人大開太平門,在英國脫歐資金流失之際,吸納香港移民資金。又在2021年以安全關切為由,禁止華為參與英國的5G基礎建設。

這一切惹怒了中國,中國制裁包括史密斯爵士在內的5名英國議員,指責他們傳播針對中國的「謊言和虛假信息」。

時光流轉,英國玩了幾年反華之後,開始發現不好玩了。在俄烏戰爭後,英國通脹飛升,更暴露了脫歐後後的英國經濟乏善足陳,所以又想到和中國做生意的好處,知道死跟美國無甚著數。

英國外相祁湛明8月30日訪華,是中英關係改善的第一步。祁湛明是5年來首位訪問北京的英國高級內閣大臣,他是冒著英國政界一片質疑之聲下訪華。

英國BBC形容祁湛明訪華之旅:「後黃金時代恢復溝通,會否開啟良性循環」。BBC認為,這一切當中的核心,是英國辛偉誠政府近期對華政策的基礎,來自於英國在經濟利益與安全關切之間的權衡取態,發生了改變。

結論是中英還是會繼續吵架,但生意亦會照做。中國現在搞的是國際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針一個主要矛盾。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