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讓美國很尷尬? 民調:大多數歐洲人將中國視作「必要夥伴」而非對手

博客文章

讓美國很尷尬? 民調:大多數歐洲人將中國視作「必要夥伴」而非對手
博客文章

讓美國很尷尬? 民調:大多數歐洲人將中國視作「必要夥伴」而非對手

2023年06月09日 12:03 最後更新:12:16

今年4月,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對11個歐盟成員國(奧地利、保加利亞、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和瑞典)的6000多人開啟了一項民意調查,涉及歐洲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調查結果於6月7日公布。上一次類似的調查是在2021年。

而調查結果,恐怕會讓美國相當尷尬。這是因為,即便美國拼命地想要拉攏歐洲去對抗中國,並不斷利用俄烏局勢拱火,即便美國在歐洲還有大量去宣揚和鼓吹美國地緣政治利益的「喉舌」,但歐洲民眾的態度卻相當微妙。

「歐洲人如今將俄羅斯視為敵人,而不是中國。」《紐約時報》6月7日以此為題報道了這項最新出爐的歐洲民調結果。報道稱,盡管法國和德國與中國的互動引發了美國方面的不滿,但大多數歐洲受訪者仍將中國視作「必要的夥伴」,並沒有如美國精英期望的那樣同中國對抗。民調還顯示,一旦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大多數歐洲人希望保持中立,而非支持美國對抗中國。

《紐約時報》:歐洲人如今將俄羅斯視作敵人,而非中國。

《紐約時報》:歐洲人如今將俄羅斯視作敵人,而非中國。

民調顯示,俄烏衝突的爆發對歐洲人對待俄羅斯的態度產生了較大影響,約有64%的受訪者將俄羅斯視作「競爭對手或敵人」,而兩年前這一比例約為三分之一。

至於歐洲與中國的關係,調查表明,歐洲人在許多方面更傾向於馬克龍的對華接觸戰略,而非馮德萊恩的對華強硬政策,大部分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是一個想要挑戰和破壞歐洲的大國,也不相信拜登政府推動的所謂「民主與專制」框架。

受訪者回應歐洲應該如何看待中國。

受訪者回應歐洲應該如何看待中國。

與2021年的民調結果相比,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幾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約35%的人將中國視作「競爭對手或敵人」,幾乎每個國家的受訪者都普遍認為,中國是歐洲的「必要合作夥伴」。

就具體國家而言,保加利亞對華持積極態度的比例最高,有約三分之二(6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歐洲的「盟友或必要的夥伴」,只有10%的人選擇了「競爭對手或敵人」;匈牙利、西班牙、荷蘭認為中國是「盟友或必要夥伴」的受訪者比例均超過了一半。

所有1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法國、丹麥和瑞典四國的主流觀點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或敵人」。其中,只有31%的法國人和33%的德國人將中國視為「必要夥伴」,而50%的德國人和41%的法國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或敵人」。

民調還顯示,一旦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大多數(62%)歐洲受訪者希望保持中立,而非支持美國對抗中國,支持美國的比例僅為23%。

若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爆發衝突,歐洲受訪者所持立場。

若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爆發衝突,歐洲受訪者所持立場。

選擇「支持中國或保持中立」比例最高的前四個國家分別為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西班牙。選擇「支持美國」比例最高的前四個國家分別為瑞典、波蘭、荷蘭以及丹麥。

民調的聯合作者、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官員亞娜·普格里林(Jana Puglierin)表示,總的來說,「歐洲人准備讚揚跨大西洋關係,並看到了更多的好處而不是風險,但他們不認為這伴隨著義務。他們不認為台灣問題是美國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也不認為它與烏克蘭有關」。「盡管美國對歐洲進行了大量投資,但人們很少意識到不站在美國一邊會有什麼問題,他們認為中立也是一種選擇。」

不過撰寫這篇民調分析的兩名資深分析人員也在文章中詳細闡述了如何讓歐洲「遠離」中國的建議,比如要通過宣傳讓歐洲人意識到美歐聯盟的重要性,讓歐洲人明白如果要捍衛「人權與民主」,就不能和中國走太近,以及讓他們明白他們無法在中美衝突下保持中立,只能支持美國,否則會有後果。

所以,盡管這份最新民調對中國來說是積極的,對美國來說是郁悶的,但中美在歐洲的競爭,仍將繼續。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歐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拜登「得力盟友」被控受賄等三項重罪 分析:增加美國會外交政策不確定性

2023年09月24日 16:08 最後更新:16:27

拜登要重建美國的同盟關係對抗中國之際,「最得力盟友之一」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被控受賄,家中搜出現金和金條。

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被控受賄,家中搜出現金和金條。AP圖片

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被控受賄,家中搜出現金和金條。AP圖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地時間22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新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被聯邦政府指控受賄。美媒稱,這是他十年間第2次被指控犯有腐敗相關罪行。

梅嫩德斯和妻子納丁被控受賄。AP圖片

梅嫩德斯和妻子納丁被控受賄。AP圖片

根據新公布的聯邦起訴書,梅嫩德斯和妻子納丁被控接受「數十萬美元的賄賂」,以換取利用他作為參議員的影響力。調查人員在搜查梅嫩德斯住所時,發現價值超過10萬美元的金條和超過48萬美元現金。大量現金被藏匿在儲藏室、衣櫥和保險箱內,執法人員在梅嫩德斯的衣服口袋中找到多個內含現金的信封。

檢方在起訴書中寫道,梅嫩德斯和妻子從三名商人處收受賄賂。其中,三人中的一名新澤西州知名地產商去年認罪銀行欺詐,其量刑定於10月公佈,梅嫩德斯則曾試圖干預這起案件調查。目前,檢方尋求沒收梅嫩德斯的涉案資產,而梅嫩德斯夫婦和上述三名商人定於本月27日在曼哈頓的聯邦法院出庭。

受到指控的梅嫩德斯表示,他決定暫時辭去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一職,但拒不辭任美國國會議員,他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堅稱自己計劃繼續為新澤西州人民工作。

梅嫩德斯被視為拜登「最得力盟友之一」。AP圖片

梅嫩德斯被視為拜登「最得力盟友之一」。AP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指控梅嫩德斯的時間節點,正值拜登正為援助烏克蘭爭取支持,並試圖在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上與中國對抗,以奪回美國的領導地位。

一直以來,梅嫩德斯都是拜登在這些外交政策重點議題上的重要夥伴,他主導了參議院對拜登任命的數十名官員的確認,並大力幫助拜登提出的向烏克蘭提供更多人道主義、經濟和軍事援助付諸實施。有共和黨人就認為,梅嫩德斯的離職增加了美國國會外交政策的不確定性,因為控制著眾議院的共和黨人在援助烏克蘭等問題上,與民主黨人存在嚴重分歧。

換言之,針對梅嫩德斯的指控將使拜登失去在國會當中「最得力的盟友之一」。

此外,梅嫩德斯也堪稱美國國會中「最反華的議員之一」,2021年《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就是由他主導,並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通過。該法案還有另一個直白的名稱:「兩黨對華全面法案」。

該法案草案一經披露,美媒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參議院對抗中國的戰略正式「公之於眾」。帶頭推動這項法案的幾人則宣稱,美國將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多個領域迎接中國的挑戰,要求拜登政府採取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政策,以保護和促進美國「重要利益和價值觀」。

針對美方有關議員提出的相關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就曾回應稱,中方在中美關係以及經貿、涉疆、涉港、涉台等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中方致力於同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同時將繼續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美方有關人士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停止推進有關涉華消極議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