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週邊國家大力反對,日本政府仍然一意孤行,堅持要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放到太平洋。其他國家別無他法,只能夠盡量減少入口高風險的日本食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就指出,日本無視國際社會關注,計劃排放核廢水,絕非負責任國家的行為。港府已多次向日本當局和日本駐港總領使表達關注。如果日本政府對核廢水的安全這樣有信心,理應在國內尋求例如灌溉或其他途徑使用核廢水。他又指,日本一旦啟動排放計劃,特區政府必會嚴厲限制可能受影響的日本食品進口。
可以先睇睇港日貿易。據工業貿易署的數字,2022年,日本是香港的第6大貿易夥伴,而香港是日本第13大貿易夥伴。去年香港和日本的商品貿易總額為3452億港元,同比下跌了11.4%。香港去年向日本出口貨品1025億港元,從日本進口貨品2428億港元。香港對日本有1403億港元的貿易逆差。
而香港和日本的貿易總額當中,轉口貿易為2540億港元,佔總貿易額的73.5%,這些產品主要進出口中國大陸。換言之,去年香港從日本入口留作自用的貨品912億港元,香港向日本出口的本地貨品7億港元,所以,不計轉口,香港去年從日本淨入口905億港元,當中食品超過100億港元。香港貿發局表示,香港人對日本食品非常熱衷,2021年日本向香港出口的農林水產品超過116億港元,佔香港同類食品的進口總額約5%。而內地是日本食品最大的進口國,2021年,內地進口日本食品總額149.5億港元,按年增長23%。
香港每年從日本進口超過100億元的農林水產品,當中有多少可能受到污染,令人關注。香港海鮮業界指出,目前香港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主要是扇貝和刺身類海魚,數量不太多,實施管制措施對市場的影響不大。業界反而擔心日本一旦排放核廢水,不單止會影響福島週圍的海產,也可能會影響到南中國海的海產。至於福島附近的海產,現時香港仍有進口,但本地買手不會和當地簽長約,因為怕他們隨時會出事。換言之,福島核電廠附近那些驗出放射元素性銫含量超標180倍的魚,不排除可以賣到香港。
餐飲業界則十分擔心禁制日本食品,會導致日本餐廳的倒閉潮。餐飲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短期會影響市民心理,或會避免光顧日本餐廳,進口日本食材的供應商也會受到影響。他憂慮2011年的結業潮會重現,當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最初的幾個月的影響很大,很多日本餐廳的生意大跌,部分甚至要結業。
香港要禁制日本可能受核污染的食品,市民擔心日本食品的安全性命而避免購買,這是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要排放核廢水的必然後果。
口福其次,健康為上。恐怕將來的日本餐廳不會像現時一樣,標榜魚生海產「由日本直送」,未來反而會標榜「所有產品不來自日本」,才能令客人食得放心。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