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雅萬高鐵時速達350公里 日媒:中日高鐵技術差距難以逾越

博客文章

雅萬高鐵時速達350公里 日媒:中日高鐵技術差距難以逾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雅萬高鐵時速達350公里 日媒:中日高鐵技術差距難以逾越

2023年06月30日 16:15 最後更新:16:19

作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第一單」,印尼乃至東南亞國家的首條高鐵雅萬高鐵,近日實現時速首次達到350公里。作為中日在海外高鐵爭奪戰中,「中國方案」首次戰勝日本拿下的訂單,雅萬高鐵的新突破也引發日本媒體的高度關注。

日本交通運輸產業媒體「Merkmal」 6月28日發文表示,雅萬高鐵顯示出日本與中國在高鐵技術上已經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實力差距」。

更多相片
報道截圖。

報道截圖。

2023年3月31日,工人鋪設雅萬高鐵全線最後一根鋼軌。

2023年3月31日,工人鋪設雅萬高鐵全線最後一根鋼軌。

報道截圖。

報道截圖。

文章分析稱,與中國國企背靠政府,通力合作高效建設不同,日本在承接海外訂單時不僅要經過復雜的招標設計過程,各承建企業還會相互傾軋、層層分包外包,大大拖慢整體建設進度,而且日本國內的設備製造商也屈指可數,「與虛假的『全日本』相反,這是真正的『全中國』。」

日媒還特別注意到,雅萬高鐵與其他中企海外承建高鐵項目部分採用了與中國國內相同的標準和設備,如此既能在出現故障時迅速從中國國內調用設備,建成後這些設備也可以繼續應用到其他海外項目,這一點是「他國無法模仿的」。

雅萬高鐵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旅遊名城萬隆,全長約142公里,這是「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印尼兩國務實合作的標誌性專案,也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建設專案,全線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建成通車後,兩地間的行車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6月22日,雅萬高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運行時速首次達到350公里,標誌著雅萬高鐵已達到設計速度標準,實現了聯調聯試階段性任務目標。

「Merkmal」注意到,雅萬高鐵在以最高營運速度行駛時的穩定性和安靜性也是一流,豎立在車窗邊緣的印尼盾硬幣都不會倒下,報道援引印尼交通部長布迪和印尼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的話稱,「(乘坐體驗)晃動更小,隔音效果更好」。

報道稱,印尼交通部已經委托多家歐洲鐵路顧問機構,就投入運營前的安全性等事項進行最終評估,免費試運行最早可於7月進行,運營許可證或將提前至8月發放,最遲也會在10月1日之前。早些時候,印尼媒體曾報道稱雅萬高鐵將於今年8月18日,也就是慶祝印尼第78個獨立日(8月17日)期間如期開通。

「Merkmal」表示,由於印尼徵地工作未及時跟上等原因,雅萬高鐵的進展一開始並不順利。中方在2016年1月舉行完開工儀式後,一直到2018年年中才正式投入主體工程建設。

「雖然沒能按計劃開工,經歷了(近)3年的空白期,但中方最終成功挽回了這3年毫無進展的落後局面。」Merkmal指出,中國從政府到承建企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上下通力合作是力挽狂瀾的關鍵,日本企業在海外訂單競爭中面對的並不是某一家具體的企業,而是「全中國」。

文章稱,雅萬高鐵的建設工作集中在中國印尼兩國的幾家大型國企,沒有像日本官方發展援助項目(ODA)那樣對日企進行復雜的招標,也不會出現早前在地鐵項目中發生過的日企互相拖後腿,層層分包外包,造成時間和成本的大量浪費。

「尤其在最後一年的衝刺階段,所有承建方肩負著中國的威嚴,團結一致合作推進工作的方式令人瞠目結舌。這是真正的『全中國』,與虛假的『全日本』恰恰相反。」Merkmal感慨道。

2023年3月31日,工人鋪設雅萬高鐵全線最後一根鋼軌。

2023年3月31日,工人鋪設雅萬高鐵全線最後一根鋼軌。

Merkmal特別注意到,雅萬高鐵以及中國正在援建的匈牙利-塞爾維亞鐵路,都採用了與中國國內相同的標準和施工設備,譬如DF4型機車、連續鋪軌設備、養路設備、軌道檢測車等。

如此能夠節省成本,交貨時間更快;而且一旦施工設備出現故障,中方隨時可以從國內調撥相同的設備,保證工期和質量不受影響;更重要的是,建成後這些設備也可以繼續應用到其他高鐵項目上,日媒評價稱這一整套模式是「其他國家絕對無法模仿的」。

報道透露,為了追趕進度,中方在雅萬高鐵建設中就陸續從國內追加了一些工程設備,在去年年底發生設備受損後也很快在一周內復工,「這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鐵路大國絕對實力的體現」。

反觀日本,Merkmal表示,同樣的訂單,日本企業要從零開始招標設計,而且國內像中國企業那樣的設備製造商也屈指可數,很難說具備承接海外訂單的能力。

文章最終批評日本政府連「保護本國鐵路業發展的勇氣都沒有」,指其既不願為鐵路建設投入更多資金,也不願支持本土企業赴海外爭奪訂單。

Merkmal特別提到,在雅萬高鐵試乘後,印尼海洋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宣布該國不再從日本購買二手列車的消息,而前腳日本天皇剛剛到訪印尼。它怒其不爭地發出連連質疑:「如果雅萬高鐵的承建方是日本,日本提出的需要大量徵地、甚至要貫穿市區的高速鐵路,我們真的能在預算內按時在2023年前開通嗎?」,「只要中國繼續投入巨額國家資金建設鐵路,中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實力就不會動搖。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要如何與鄰近的鐵路大國競爭?」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高鐵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公佈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步裁決,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達38.1%臨時反補貼稅。這一舉動引發了中國業界的強烈反彈,紛紛譴責歐盟此舉的不合理性,並敦促中國政府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2024年6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輛駛過歐盟委員會大樓。新華社圖片

2024年6月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車輛駛過歐盟委員會大樓。新華社圖片

據業內人士透露,中方內部正在推進提高大排量汽油車進口暫定關稅的相關程序。同時,商務部早在年初已對源自歐盟的白蘭地啓動反傾銷調查,業內專家預測,此案的初步裁定有望在8月底之前公佈。

針對歐方表態,外交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並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2024年5月4日,參觀者在2024北京車展比亞迪品牌展台參觀。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4日,參觀者在2024北京車展比亞迪品牌展台參觀。新華社圖片

央視資深政經記者「玉淵潭天」深度解讀此次爭端,據一位參與應對調查的中方人員指出,中國的「堅決反對」有明確、足夠的法理依據。他強調,從調查啓動的那一刻起,直至最近發佈的初裁披露,整個過程都暴露出「不合理」的標籤。

首先,今次調查的發起方式打破了常規,是由歐委會主動發起,而非歐盟相關產業主動申訴。

2024年1月17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24布魯塞爾汽車展上參觀上汽名爵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2024年1月17日,人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的2024布魯塞爾汽車展上參觀上汽名爵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相關產業發起和歐委會發起,區別在哪兒?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是這次調查的行業抗辯方,孫曉紅作為該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對這次調查的情況非常了解。孫曉紅表示,歷史上,歐委會幾乎沒有主動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先例。通常情況下,反補貼調查多由受到潛在競爭壓力的產業界自行發起。他們由於擔憂外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可能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會提出調查請求,並提供實質性的證據支持。

那麼,今次歐委會發起的理由是什麼呢?是歐委會主觀判斷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有威脅」。

在隨後的調查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直言,今次調查存在「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及透明度」的問題。

2024年5月29日,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紹一輛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29日,馬耳他哈桑-扎米特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古阿拉(左)介紹一輛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新華社圖片

首先是抽樣的不公正。

歐委會抽取的三家企業,是上汽、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抽取這三家,歐委會並沒有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郝潔表示,為達到預設目標,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歐盟委員會罔顧世貿組織規則,摒棄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在抽樣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只選擇中國本土企業,抽樣標準不合規、過程不透明、結果不公正。

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品牌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大概在8%左右,這三家企業佔的比例只會更少。

歐委會嘴裡的「威脅」從何而來,人們本就不得而知。而面對這樣的「威脅」,歐委會要求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提供的調查信息,異常苛刻。

3家被抽樣的中國企業有超過200家關聯企業被要求提交問卷,並答復了超過100份補充問卷,配合歐委會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實地核查。無論是時間還是調查樣本量,在孫曉紅的印象中都是歷史少見的。

從發佈的初裁披露來看,歐委會對3家中國車企徵收的稅率從17.4%到38.1%不等,差距之大,歐委會尚未給出解釋。

孫曉紅說,中國企業反映歐方在調查中,要求他們提供電池的配方。

據他了解,歐委會要求中國企業提供的信息中,有很多都是涉及企業隱私、商業機密、核心技術等信息或數據。

2024年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員工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圖片

2024年1月26日,在匈牙利比奧托爾巴吉,員工在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工作。新華社圖片

這些都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歐盟電動汽車競爭不過中國電動汽車,歐委會就想用搶的方式來獲取嗎?

孫曉紅表示,更加不透明不合理的是,歐盟還採用自己收集的數據來補充那些他們拿不到的數據,至於這些數據是否客觀真實,並不在他們的考慮中。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面對中方的抗辯,歐委會也從未進行實質性回應。

孫曉紅表示,在多輪調查及聽證會期間,中方的立場與關切,從未被歐委會考慮,他們似乎並不看重交流,注意力始終全部放在完成調查上,做完自己想做的。

面對這樣的調查,中方也用一句話形容: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是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是以「維護公平競爭」為名行「破壞公平競爭」之實,是最大的「不公平」。

面對這樣的行徑,中方當然要採取措施,進行反制。

事實上,這也不是中方第一次面對來自歐洲的反補貼調查。

根據專業機構梳理,自2010年歐盟對華發起第一起反補貼調查開始,到目前,歐方對華發起了十多起反補貼調查。

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

中國光伏製造企業主要以出口為主,當時,歐洲是中國光伏企業主要的出口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在初裁中計劃對中國徵收47.6%的關稅,無疑是想把中國光伏產業拒之門外。

消息發佈後,中歐開展了多輪政府間談判。最終,歐盟終止了自己徵收關稅的行動。

中國政府會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如果歐方的行為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中國企業也會發出維護自身權益的聲音。

現在,離作出裁定還有一段時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也意味著,歐方還有著重回正確軌道的機會。

什麼是正確軌道,歐方內部,並不是不清楚。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歐委會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消息傳出後,德國、匈牙利、瑞典等國家,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這些國家,恰恰是歐盟內部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走在前列的國家。

2024年4月30日,觀眾在2024北京車展寧德時代展區參觀。新華社圖片

2024年4月30日,觀眾在2024北京車展寧德時代展區參觀。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化時代,只有發揮比較優勢,各國才能獲得更好發展。中歐汽車產業雖有競爭,更有合作。

合作之下的雙贏,不只體現在汽車行業——與中國加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還有利於歐洲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經濟的綠色轉型。

根據歐洲運輸與環境協會數據,2023年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19.5%(約30萬輛)產自中國,按照每輛電動汽車每年可減碳約1.66噸估算,相當於每年減碳49.8萬噸。

歐盟一直自詡為全球綠色轉型的「先行者」。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決定,不僅將阻礙其汽車產業轉型步伐,也將損毀其綠色轉型「先行者」的形象。

事實上,就連歐洲媒體自己都在說,歐盟一邊要求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一邊卻又試圖阻止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的供應,此舉荒謬可笑。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歐汽車產業高度互補,雙方合作有基礎、有空間、有前景。中國積極支持各國汽車公平競爭,維護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如果歐盟罔顧自身產業界呼籲、基本市場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破壞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基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利。

是選擇雙贏還是選擇損人不利己,歐盟還有思考的時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