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繼續二讀辯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新民黨葉劉淑儀說,沒想到80年代港英政府推出的地方行政建議,成為英國政府一隻「木馬」,雖然未做到「屠城」,但令區議會越來越政治化及激進。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她歡迎建議擴大區議會選區,又指「一人一票」西式選舉未必適合香港,但選舉是好的經驗,候選人要直接面對市民;將來選區選民人數可達「十萬、八萬」, 未來區議員手握的所謂民意授權,將等於甚至高於英國一名國會議員。
新民黨葉劉淑儀。(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民建聯周浩鼎認為,所謂「一人一票」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外國勢力結合「反中亂港」人士灌輸「一人一票、唯我獨尊」思想,因此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才能良政善治。
民建聯周浩鼎。(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說,現屆區議會嚴重偏離《基本法》27條規定,背離非政權組織定位,今次修訂草案列明區議員的諮詢及服務職能,能夠去政治化,並確立諮詢組織的定位,充分體現行政主導方針。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立法會繼續辯論第三節施政報告致謝議案,主題為「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共同維護和諧穩定」。
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表示,施政報告提出多項人才政策措施,均以高端人才為對象和目標,但業界最大問題是基礎和中層人員短缺,建議當局考慮為科技企業推出數碼工作簽證,以便持有簽證的大灣區科技人員可多次往返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方便科技企業人員流通。
邱達根。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選委會的吳傑莊表示,內外形勢瞬息幻變,最近一帶一路10周年高峰論壇和中美元首會面,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格局,施政報告要改變過去程序主導、按部就班的模式,使用更多數字技術作前瞻評估,提高政策彈性,形容是預留「彎道超車」的空間,不再只是「追落後」而不敢「放前跑」、「領先跑」。
朱國強fb圖片
教育界的朱國強指出,新田科技城選址接近深港創科園,但支援創科發展、推動產學研合作的「北都大學教育城」,則分散在洪水橋夏村新發展區、牛潭尾和新界北新市鎮三個車站,認為協同效應會打折扣,希望當局修訂有關規劃。
選委會梁毓偉關注,「社區客廳」試行計劃暫時只在深水埗區推行服務範圍是太少,希望即時或更快在觀塘、元朗等不同地區試行。而優先揀樓和上樓有助鼓勵生育,但未夠吸引,如果要協助新生嬰兒家庭改善居住空間,當局可更進取,例如增加有關家庭在出售資助房屋的中簽機會,或提供其他置業優惠。
商界議員嚴剛建議,將港人供養通常在內地居住父母的開支,納入供養父母免稅額適用範疇,提供更多誘因支持長者在大灣區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