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見證更生碩果 同創美好香港

博客文章

見證更生碩果 同創美好香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見證更生碩果 同創美好香港

2023年08月12日 07:00 最後更新:16:33

每年七月,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佈都是數萬莘莘學子的緊張時刻,身處圍牆之內的懲教署考生亦不例外,他們和其他考生一樣,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社會認同。筆者得知,今年共有18名在囚青少年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共報考106張試卷,83張取得二級或以上成績,佔總卷數的78.3%,其中8人更考獲入讀本地大學的基本資格。沙咀懲教所一名青少年在囚人士更取得令人振奮的成績,他在6科中獲得了最高29分,中文科和通識教育科更分別取得5**及5*級,創下歷來在囚青少年的最佳成績。這是歷史性的突破,也是對香港懲教署教育工作的最佳肯定。筆者希望通過分享這令人振奮的消息,肯定懲教署的教育工作,並呼籲社會大眾對更生人士多加支援和接納。

今年有在囚青少年6科中獲得29分,更取得5**,創下歷來在囚青少年的最佳成績。

今年有在囚青少年6科中獲得29分,更取得5**,創下歷來在囚青少年的最佳成績。

這不僅是一位學生的成功,更標誌著香港懲教署的更生工作的成功。署方的努力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改變的可能。他們努力的成果,讓我們看到了在囚人士的價值和改過的決心。實際上,香港懲教署一直致力為在囚人士提供全面的更生計劃,其中教育和職業訓練計劃幫助在囚人士獲得技能和知識,提升個人的競爭力,在獲釋後升學或工作,重新融入社會。此外,署方也重視在囚人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關係,透過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引導在囚人士處理情緒問題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鼓勵他們建立積極的人際及家庭關係。署方全面的更生計劃助在囚人士重建自信,重新融入社會,並為他們的未來奠定穩固的基礎。

然而,即使有全面的更生計劃,離所後的更生人士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他們在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偏見和歧視,這時候我們要給予更多的支援和理解,確保他們順利過渡,並成功融入社會。社會人士給予更多的包容和接納,給他們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改變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改變我們的社會,因為更生人士的成功不僅個人生命的改變,也對整個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筆者在此呼籲社會人士接納更生人士,因為他們是香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的故事,是我們香港的故事;他們的進步,是我們香港的進步;他們的成功,是我們香港的成功。

最後,我想再次祝賀青少年在囚人士在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得優異成績,並向香港懲教署的教育工作人員表示敬意和感謝。我也希望有更多人支持懲教署的更生工作,協助更生人士成功融入社會,讓我們一同見證更多成功故事,共同創造美好的香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蕭楚基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垃圾徵費明年推行 齊心減廢刻不容緩

2023年12月09日 07:00 最後更新:14:59

垃圾徵費明年4月1日推行,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最近說:「初期重勸喻不重執法」,問身邊認識的朋友,大多對於到時如何徵費還是不甚了了,相信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但香港垃圾問題處理已到了緊急地步,市民也要盡自己責任配合。

明年4月1日起須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環保署網頁)

明年4月1日起須用指定垃圾袋棄置垃圾。(環保署網頁)

垃圾徵費確實是大工程,還未實行,時事評論員已想到一堆堆問題,例如若有人不以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棄置垃圾,物管處還是要「執手尾」,相關費用算在管理費上,等於懲罰守規矩的住戶 ; 更壞的是可能有人隨意把垃圾放在街上或後巷,要準備好何防止,否則難以追查,到時候可能會隨街垃圾等等。

從外國經驗,垃圾徵費確實對減少固體廢物有效,台灣實行垃圾回收政策近20年,現在回收率達55%,是全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 南韓在1995年開始,已實施垃圾徵費政策,以香港目前的情況,減少廢物已屬燃眉之急,不能再拖。

香港上世紀90年代開始關閉清拆焚化爐,開闢堆填區,堆填區的土地會沉降,不能起樓,修復後亦多數只會建公園一類的設施,無計可施之下,港府2013年決定在毗鄰石鼓洲的人工島建焚化爐,於2025年落成,此外也研究在屯門曾咀建第二座焚化爐。

現代先進廢物焚燒處理設施的氣體經處理後不會引致不良的健康影響,並能轉廢為能,石鼓洲焚化爐有設備把焚燒廢氣物產生的熱能轉化為再生發電動力,並採用先進的科技和污染控制設備確保排放的煙氣符合香港和歐盟委員會的廢物焚化設施排放上限以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更較歐盟的排放標準為嚴格。但即使如此,要覓地建焚化設備施絕不容易,石鼓洲焚化爐就曾面對居民司法覆核挑戰。

無論如何,源頭減廢才是根本,否則以現時每天產生一萬多公噸垃圾的速度,很快就堆填區圍城,久而久之香港變成不再是宜居城市,外資不願來港,對長遠發展影響深遠,鄰近的台灣、南韓實施用者自付、垃圾分類已三十多年,可見現代都市都注意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香港起步已較遲。

可以預計社會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特別是政策實施初期,畢竟這跟市民一貫習慣很不同,港府在政策落實之前,將加大宣傳,讓市民了解具體執行細節,當局派出外展隊到三無大廈宣傳,也有在其他屋苑加強解說,實施初期也需要加強巡查。此外,可盡量多設回收站,以免出現滿街大件垃圾的境況。

市民也要盡自己的責任,須知道垃圾圍城,長遠而言對健康還是經濟發展都有損害,港人要與世界潮流接軌,必先扭轉習慣,勿只貪圖一時方便。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
鄭錦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