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星期先後帶了女童軍和少年警訊成員到重慶,與當地青少年會面,一行人到南山植物公園、參觀重慶科技館、西部重慶科學城、三一集團、長安汽車,認識麻辣火煱。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交流兩地的發展情況以至課習心得,獲益良多。
先是香港女童軍總會的近百名女童軍,與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渝北區、沙坪壩區等地學生代表交流,大家一起到南山植物公園,重慶學生擔任導賞,來到溫室展覽館,學生導賞員介紹各種植物,兩地都是美食之都,學生以美食為題作交流,重慶學生導賞員介紹,重慶火鍋底料的香料,植物是主要部份,吃火鍋是不少重慶人聚會、交流的方式之一 ; 香港同學們也介紹了香港的雞蛋仔和魚蛋等美味小吃。
學生代表們一起種下三株象徵友誼的山茶苗,此外用現場的艾葉、薄荷等中草藥植物製作香包,還有葉脈書簽,香港五、六十代學生也流行以洋紫荊樹葉製作書簽,但隨著城市化急速發展,洋紫荊樹已不多,這項「手藝」也就「失傳」,到了重慶重拾這傳統,經過一些工序,樹葉就變成了精美的葉脈書簽,重慶學生把他們手製的葉脈書簽以塑膠封好,寫下“友誼永存”的祝福語,送給香港學生。
香港大埔區少年警訊考察團亦與當地青少年交流,重慶青年講述國家重視鄉村的發展,令他們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有發展機遇、也介紹了全國志願服務、山城故事館、文化遺產等,加深了少年警訊考察團的成員對重慶市歷史發展的了解和認識。

重慶夜景媲美香港,吸引無數青年人到來打卡。
女童軍和少年警訊都分別參觀了重慶科技館和西部重慶科學城,現場體驗國家的科技成就,大家都大開眼界,少年警訊成員更親身體驗重慶夜景和參觀三一集團及長安汽車,都讚嘆今天的重慶,科技創新發展一日千里,高樓林立,夜景媲美香港,吸引無數青年人到來打卡,完美地驗證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
女童軍亦參觀了國民黨政府時代的看守所渣滓洞,這裏曾關押及處死不少共產黨員,內地著名小說《紅岩》就是以此為背景,今天渣滓洞遺跡仍保存,讓新一代認識這段歷史,認識為理想奮鬥和付出的「紅岩精神」。
最後分別參觀了重慶大足石刻寳頂山及武隆喀斯特旅遊區,感嘆國家的古代石刻藝術及罕見的地質奇觀。
疫情3年,不少香港青少年連門口都沒有出過,整天網上找尋娛樂,與其沉迷網上世界,相信網絡資訊,不如步出房門,到處走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自體驗,才是了解實況的最好方法。我們要加強渝港兩地聯繫,透過兩地青少年互動,讓學生更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成就,加深學生對祖國的情懷,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李細燕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