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超哥與林鄭之別從一事看到 「打大仗」記者會誰主持有差異

2023年09月11日 20:33 最後更新:21:55

政府近日連打兩場天災大仗,打法是速戰速決,卻不失隊型,達到「唯快不破」,令城市盡早復常,在這方面,可說交了功課。心水清朋友發現,幾次政府高層記者會,都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而非特首超哥,這與疫情期間林鄭每天主持新聞發布,明顯有別。政圈朋友的解讀是,這反映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不同。

在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襲港前後,陳國基數度召開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會議,然後與各官員舉行記者會,眾人一字排開,穿着同一款背心,顯出「作戰」意味。特首超哥在內部召集一眾官員開過幾次會,並親赴災區巡視,現場回答了記者提問,但一直沒有親身主持跨部門記者會。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林鄭當年每天親自主持疫情記者會,在具體執行工作上管得很細,對「領導角色」的想法似與超哥不同。

反觀前任特首林鄭,她在2022年3月疫情第5波勁爆時,每天主持疫情新聞發布會,講明會一直繼續至疫情結束為止。她對自己日日在記者會出現,有一套解釋,就是自己作為「抗疫主帥」,可向公眾提供「權威說法」,澄清誤會。結果她持續每天早上出鏡,直至4月初才突然停止。

政圈朋友分析兩人這方面的差別,認為超哥不像林鄭那樣親自主持記者會,可能有3個想法:首先,他跟從已定下的行事機制,就是凡出現重大天災事故,都由政務司司長(CS)領導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統籌「打仗」,今次也不例外,既然CS扮演指揮角色,最掌握具體執行細節,會後召開的記者會,亦理應由CS主持。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超哥沒有主持重大天災事故記者會,但在政府內部召開幾次會議,指示方向及聽取匯報,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

此外,超哥雖然沒有主持記者會,其實他在政府救災行動中,於內部一直扮演着「主帥」角色,當晚在黑雨訊號發出後,他即直接向各有關部門發出指示,下令通宵全力應對。他也一直聽取負責官員匯報,掌握救災工作情況,例如在黑雨次日下午,他就召開會議,由政務司司長和各官員向他報告市面復修情況,以及各種善後工作的進度。

政圈朋友分析第三個可能原因,是超哥把向公眾交待救災具體執行情況的責任,交給了陳國基,而他就抽身落區視察災情,和探望災民,表達感性關懷,過程讓記者採訪,藉此向公眾發放政府正努力救災的訊息。這個做法,客觀效果不錯。

一位政治學者與我談起這事,說也留意到超哥與林鄭的分別,認為兩人對「領導角色」的想法有不同,林鄭自覺「好打得」、「對部門運作乜都識」,所以對下屬工作介入得很細,往往過度積極地扮演「具體執行領導」的角色。她當年每天親身主持疫情記者會,原因就在此。

他認為超哥不同林鄭之處,是自覺扮演「方向領導」的角色,在冷靜判斷情況後,向屬下官員指出工作大方向,要求他們「獨當一面」自主做嘢,這樣才可令官員有責任把事情辦做,以後也更懂得「打仗」。

聽完他的分析,我比較buy「方向領導」的一套,特首的確應在更高層次看清大局,冷靜判斷形勢,思考策略,最重要是達到「最佳結果」。如果像林鄭那樣,費盡心力於執行細處,反而看不到盲點,因此撻Q,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私校大加學費 BNO移英雪上加霜 家長頂唔順要轉策略勁頭痛

2024年07月25日 20:15 最後更新:20:51

近日與不同界別朋友談起移民問題,都指移英熱潮已見頂回落,皆因英國通脹高企、經濟低迷,已抵英的BNOer生活艱難,搵好工亦不易,未動身的港人眼見先頭部隊的苦況,自然停一停,諗一諗。除了這原因,一位留學專家同我講,近期英國的私立學校(中小學)紛紛大幅加學費,頂尖名校每年學費連宿費增至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如加上機票和生活開支,一年要花近80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惟有選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又爭崩頭,再低一級的社區公校則質素參差,都幾煩惱。部分有意移英的家長收到風後,心情自然十五十六,要重新計過條數。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留學專家朋友引述英媒的資料指,英國私立學校新學期的學費連宿費,全面勁升,平均加7%以上,創20年來最大加幅(上一個高峰是2004年,加9%)。最貴的頭20間私校,大部分每年學費連宿費都逾5萬鎊(約50萬港元),其中專出A-Level「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每年要6萬5千鎊,而上年只是4萬6千鎊;居第二位的 ACS Cobham國際學校,也要收5萬5千鎊;不算最貴的名校伊頓公學,也加至近5萬鎊。

朋友說,令家長百上加斤的是,工黨上台後,己決定學費連宿費要付20%的VAT稅,以5萬鎊計,要繳交1萬鎊稅款,都唔少嘢。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如此高昂的教育使費,對BNO港人來說,除非收入甚高,或有豐厚資產,一般都難以負擔。留學專家朋友說,她曾與一些BNO家長傾過,多數都放棄入讀名私校的目標,轉而尋找學費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因爭逐的人多,要入也不容易。最慳錢的選擇是入讀地區的公立學校,但要適應其鬆散校風,以及多種族氛圍。

她說,部分還未持BNO赴英的家長,策略是遲些才起行,子女過一兩年始入讀,慳得一年得一年,寧願省下一筆錢準備子女升大學。有家長本來打算申請BNO居留,陪仔女讀書,但因學費大增,自己可能放棄移英,集中財力應付仔女的教育費。

BNO港人如有仔女升大學,也要面對大專加學費之苦。早前有消息流出,說英國4成大學年底將陷財赤,正向政府施壓,要求批准加學費,否則多間大學將破產。若這情況真的發生,BNO家長的負擔將再加重。

由於BNO港人要居住5年,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在此之前,仔女讀大學要交外國學生學費,比本地生貴很多,可見英國政府放這「救生艇」之前,已計過縮數,給BNO港人的權益有限,但稅就交到足。他們直至成功入籍前,仍要給「窮到燶」的英國大學奉獻高昂學費,是否公平,大家諗諗啦!

英國私校勁加價,以及大學紛紛掠水求存,都對港人移英雪上加霜。資深教育顧問陳筱芬在《親子王》撰文,其中一段說:「家長應重新思考,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唯一出路?海外升讀中學或大學,學習機會是否和香港一樣好?」

我很同意她所說,在香港讀到好學校的機會比以往多,捨近圖遠未必是最明智的選項,準備為仔女教育而移英的BNO港人,應好好再想一想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