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緩和?中美不須一戰?以上種種,從長達12小時的「王沙會」,得到重要的啟發。
王毅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身份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於9月16日至17日,在馬爾他舉行了新一輪戰略溝通。外界憧憬為「習拜會」鋪路。眾所同知,中國對美國是採取開放態求,美國放下對中國主權與利益的挑釁,兩個大國進行建設性高層溝通是正常的。不過,「王沙會」之後繼而「習拜會」的話,前提是美國必需提出可信任的誠意才行。

「王沙會」象徵中美關係轉入新一章。AP圖片
外交部意簡言精提出中方的要點︰「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中國的發展有著強大內生動力,遵循必然的歷史邏輯,是阻擋不了的,中國人民正當的發展權利不容剝奪。」
文中提到兩國有接觸的需要,「保持雙方高層交往,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雙方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大家可以猜想,進一步的往來,會否是兩國元首會面。美國政府官員向外媒透露,沙蘇利文向王毅承諾,美國對台的支持不會延伸到「台獨」,但也強調「反對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中方早已對美國提出「緩和」的checklist,見諸9月12日在北京舉辦第七屆太和文明論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表示,「中美關係在所有領域都出現了倒退,美國一方面聲稱要為中美關係加護欄,實際上卻出爾反爾。」談及如何改善中美關係,吳海龍建議美國應做到「十不要」。
一、不要出台一個又一個的政令、法規,限制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二、不要把中國的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三、不要在台灣問題上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四、不要向台灣出售武器;五、就不要支持台獨勢力;六、不要在南海擅闖中國管轄的海域;七、不要在中國家門口搞抵近偵察和針對中國的軍演;八、不要慫恿和煽動南海有些國家挑起事端;九、不要在國際上排斥和孤立中國;十、不要在涉疆和涉藏等問題上抹黑中國。
十個不要當中,美國最應該在科技制裁方面鬆綁,反正制裁未能影響中國發展。至於台灣、南海兩張制華王牌,其實也開始失效了。普京9月10日在第八屆東方經濟論壇上,提出「以全面向遠東發展,作為建立多極多世界」的鴻圖大計,意味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對手再不是一個中國,而是中俄,這個地緣政治改變,大失美國預算。
怎麼辦?《史記》有一個「澠池之會」的故事,當年的霸主秦昭王有意攻打楚國,所以設局穩住相鄰的趙國,以謀更大霸業。故事有點長,又曲折,反正秦國棋高一著,趙國不得善終。我相信中國人會明白箇中的智慧,拜登嘛,我說︰哈哈,哈哈哈,算把啦!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