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緩和,輪不到沙利文說不

博客文章

中美緩和,輪不到沙利文說不
博客文章

中美緩和,輪不到沙利文說不

2023年09月18日 18:42 最後更新:19:03

中美緩和?中美不須一戰?以上種種,從長達12小時的「王沙會」,得到重要的啟發。

王毅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身份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於9月16日至17日,在馬爾他舉行了新一輪戰略溝通。外界憧憬為「習拜會」鋪路。眾所同知,中國對美國是採取開放態求,美國放下對中國主權與利益的挑釁,兩個大國進行建設性高層溝通是正常的。不過,「王沙會」之後繼而「習拜會」的話,前提是美國必需提出可信任的誠意才行。

「王沙會」象徵中美關係轉入新一章。AP圖片

「王沙會」象徵中美關係轉入新一章。AP圖片

外交部意簡言精提出中方的要點︰「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中國的發展有著強大內生動力,遵循必然的歷史邏輯,是阻擋不了的,中國人民正當的發展權利不容剝奪。」

文中提到兩國有接觸的需要,「保持雙方高層交往,舉行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海洋事務磋商、外交政策磋商。雙方探討了進一步支持和便利兩國人員往來措施等。」大家可以猜想,進一步的往來,會否是兩國元首會面。美國政府官員向外媒透露,沙蘇利文向王毅承諾,美國對台的支持不會延伸到「台獨」,但也強調「反對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中方早已對美國提出「緩和」的checklist,見諸9月12日在北京舉辦第七屆太和文明論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表示,「中美關係在所有領域都出現了倒退,美國一方面聲稱要為中美關係加護欄,實際上卻出爾反爾。」談及如何改善中美關係,吳海龍建議美國應做到「十不要」。

一、不要出台一個又一個的政令、法規,限制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二、不要把中國的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三、不要在台灣問題上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四、不要向台灣出售武器;五、就不要支持台獨勢力;六、不要在南海擅闖中國管轄的海域;七、不要在中國家門口搞抵近偵察和針對中國的軍演;八、不要慫恿和煽動南海有些國家挑起事端;九、不要在國際上排斥和孤立中國;十、不要在涉疆和涉藏等問題上抹黑中國。

十個不要當中,美國最應該在科技制裁方面鬆綁,反正制裁未能影響中國發展。至於台灣、南海兩張制華王牌,其實也開始失效了。普京9月10日在第八屆東方經濟論壇上,提出「以全面向遠東發展,作為建立多極多世界」的鴻圖大計,意味美國未來的亞太戰略對手再不是一個中國,而是中俄,這個地緣政治改變,大失美國預算。

怎麼辦?《史記》有一個「澠池之會」的故事,當年的霸主秦昭王有意攻打楚國,所以設局穩住相鄰的趙國,以謀更大霸業。故事有點長,又曲折,反正秦國棋高一著,趙國不得善終。我相信中國人會明白箇中的智慧,拜登嘛,我說︰哈哈,哈哈哈,算把啦!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王毅

往下看更多文章

泱泱大國,莫怪「無知」德國

2023年09月19日 18:49 最後更新:19:03

天下本無事,一言惹風波,是為目前中德關係最佳寫照。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日前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把國家主席習近平稱為「獨裁者」,在北京,外交部表達中方對此強烈不滿,並通過外交渠道向德方提出嚴正交涉。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美國出現外交失言。AP圖片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美國出現外交失言。AP圖片

昨日,王毅外長在莫斯科会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王毅說︰「中俄都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雙方合作不針對協力第三方,不受協第三方干擾,更不會被第三方左右。作為世界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俄對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推動世界發展進步負有重要責任。」

關於第三方,大家可以解讀為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的美國。中國與俄羅斯攜手,改變百年之局,是不圖任何私利,「中俄應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展現大國擔當,履行應盡國際義務,通過繼續加強戰略協作,堅守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向前發展。」中方無意幫任何一方在這場俄烏軍事衝突之上,反而盡力調解,恢復世界經濟,推動全球化進步,才是中國作為大國應有的責任。

「如果普京贏得這場戰爭,這對世界上其他獨裁者,例如中國的習近平主席來說,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信號?因此,烏克蘭必須贏得這場戰爭,自由和民主必須獲勝。」貝爾伯克實在想多了,是不是?。

2016年6月,時任總理默克爾訪華,中德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以智能技術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而德國有需要跟中國互補長短,因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精密設備、自動化機械人有優勢。可是德國隨後依附美國,先抵制華為、中興的移動通訊技術和施設,現屆政府更公開表示「德國不要對華天真」,如是者,德國再無意願跟中國合作。

默克爾原為德國制定了一個強國大計——與俄羅斯友好,換取對方提供穩定的天然氣,以提升德國工業製造競爭力。另一方面,中國全力發展橫越歐亞,再到非洲的「一帶一路」計劃,大片未進行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甚至包括中國在內,都可望成為德國未來開拓的市場,如此這般,在下一個工業革命時代來臨時,德國可望實現「德國再偉大」。俄烏戰事改變了德國的強國藍圖,德國追隨美國意識形態為目標,結果淪為經濟衰退的「歐洲病夫」。

美國最近開始調整戰略,由於俄朝冒起、北約捲入俄烏長期戰爭、中國軍力超越亞太島鏈,美國手上再無牌可打,面對中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有意二選其一搞「戰略緩和」,無論美國傾向中國還是俄羅斯,德國都很被動,貝爾伯克還說什麼「民主自由」、「戰勝俄羅斯」、「去中國化」,形同痴人說夢。

普京已言明不再信任西方國家,德國註定無運行,何況兩國現在更差了一條北溪管道,但與中國關係還可以。我們確實需要多多朋友,少少敵人,德國是可以拉攏的,畢竟美國戰略轉移之後,中美俄有如三國演義,你懂的。中國看大局,必須有所作為,也不必斤斤計較德國一般政客的水平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