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的第二輪排放即將開始,有日本專家認為應根據國際法干預,並揭露排海決定背後的「心機」。

東京電力公司正在為福島核廢水的第二輪排放做準備。AP圖片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名譽教授、高木基金理事、核能市民委員會(CCNE)成員細川弘明日前在接受內媒《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排海過程計劃持續30至40年,在此過程中,應根據相關國際法採取干預措施。

日本水產品出口銷路受到嚴重影響。AP圖片
由於核廢水排海,日本水產品出口銷路受到嚴重影響。在由細川弘明擔任監製的紀錄片《「3•11」東日本大地震10年之後——永無休止的核災難》中揭示了日本漁民的痛苦,在談及排海對漁民造成的新一輪身心打擊和經濟影響時,細川弘明表示,過去12年間,漁業遭受了巨大而可怕的痛苦。日本政府和東電曾經承諾,「沒有獲得相關人士的理解和同意,不會對福島核廢水做任何處理」,現如今公然食言,由此造成的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恐怕無法彌補。

排海對漁民造成新一輪身心打擊和經濟影響。AP圖片
他續指,「然而,考慮到自2011年以來蒙受的巨大經濟損失,當地漁業需要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援也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個別漁民對日本政府粗暴推進排海的舉動感到憤怒和屈辱,而日本的漁業協會似乎並沒有十分抗拒。」
除排海之外,福島核廢水還有蒸汽排放、砂漿固化等其他處理方式,日本政府卻選擇了最便宜、最簡單的排海方案。
細川弘明分析認為,日本政府之所以選擇排海方案,除了便宜和簡單,還有兩重「心機」:第一,今後倘若日本再次發生核事故,可以在一開始就向海洋排放放射性物質,而不必像處理福島核事故時那樣「麻煩」,連存儲核廢水的費用也不必支付,而這將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第二,日本政府正在青森縣六所村建造核廢料再處理工廠,今後在運行過程中還將不可避免地向海洋排放大量氚,日本政府顯然不希望由此引發爭議,他們試圖通過排海傳遞出「這種處理方法沒有問題」的信號。
細川弘明認為,日本政府的排海決定和作出該決定的過程都是不民主的。自民黨政權在參眾兩院佔據多數議席,核能問題幾乎完全由日本經濟產業省掌控,環境、衛生和漁業等部門的參與度很低。經產省的影響力很大,也會對一些自民黨內的反對意見「說不」。而日本主要媒體在政治上的軟弱無能則進一步惡化了這種情況。
對於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多次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細川弘明說,自民黨正在利用日本國內的反華情緒轉移公眾對排海事件的注意力。令人深感遺憾的是,這無疑是為日本國內本就愈演愈烈的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火上澆油。
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縱容日本將核廢水排海,本質上是試圖用全球海洋環境和全人類的健康來換取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細川弘明說,「我不是地緣政治專家,但我認為,中美競爭肯定是影響美國對排海問題所持態度的重要因素。日本政府過於順從美國,卻忽略了日本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即日本作為海洋國家的地位以及與亞太鄰國不可或缺的友好關係。」他表示,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將核廢水排海的不是日本而是其他國家,美西方國家的反應很可能有所不同。
細川弘明表示,福島核廢水排海過程計劃持續30至40年,在此過程中,應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即《倫敦傾廢公約》)等國際法,採取干預措施。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