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和港燈共同開發的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最近正式運作,香港多增加了一項發電燃料來源供應,進一步提高供電的穩定性。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學系前副教授徐家健認為,自俄烏戰爭以來,香港並未如其他地區般因燃料不足出現供電問題,甚至發生停電,主要是由於燃料來源夠多元化。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學系前副教授徐家健
自俄烏戰爭以來,全球發電燃料供應出現問題,多個國家和地區面臨供電不足、停電威脅,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為節省電力,德國、法國和西班牙限制冬季公共建築供暖溫度不超過攝氏19度,法國和西班牙把夏季空調的最低溫度分別設定為攝氏26和27度。法國新規則要求開空調的商店必須把門關上,否則將被處以750歐元(約6,197港元)的罰款 ; 《紐約時報》去年聖誕節刊登了一篇報道,稱不少德國民眾開始自行伐木生火,煮早晨咖啡及焗薄餅,也有人一周只進行一次花灑淋浴,其餘時間到河邊游泳代替,更普遍的是,民眾以燒木材的火爐取暖,關掉中央暖氣。《金融時報》報道,今年冬季將是德國首個完全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冬季,能源供應備受考驗。
徐家健接受《巴士的報》訪問時表示,歐洲發電燃料來源主要靠俄羅斯天然氣,特別是德國,因放棄興建核電廠,俄羅斯天然氣變成主要來源,俄烏戰爭爆發,天然氣供應受阻,發電就可能出問題。法國以核電供電超過七成,所以受影響較少。
相比其他地區的供電問題,本港長期以來供電穩定,極少大規模停電,徐家健表示,香港供電穩定,燃料來源多元化是主要原因。
香港發電燃料來源有幾方面,以中電為例,天然氣約50%、核電約30%、煤約20%及可再生能源(約1%)。來自內地的西氣東輸是長期合約,令天然氣供應穩定,今年7月兩電共同發展及興建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落成啟用,與管道天然氣互相配合,進一步增加供應穩定性。

徐家健認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啟用,可以令香港天然氣供應更穩定。
徐家健認為,香港供電的燃料比例算不錯,天然氣是目前最清潔的化石燃料,管道天然氣價格較便宜,香港由於簽訂的是長期合約,供應穩定,但仍有機會受意外或天氣因素而供應中斷。像2015年西氣東輸管道因深圳山泥傾瀉受到影響,導致天然氣供港暫時中斷,幸好當時是冬季,用電需求相對較低,加上中電即時採取應變措施,使用青山發電廠的燃煤機組及調動廣州蓄能水電廠的發電容量,以確保供電穩定。徐家健表示,可見多元化發電組合能發揮一定作用。他認為,燃煤發電成本較低,起動亦較容易,因此燃料組合內不能完全廢除燃煤發電。只靠任何單一來源發電,停電斷電風險就大。
隨著減碳大勢所趨,香港將逐步減少燃煤發電,增加天然氣及核能發電,他認為增加核電比例值得考慮,因為核電屬零碳排放。至於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根據日本國會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調查委員會報告指出,事故“明顯是人禍”。福島核電站處於一種脆弱的狀態,既沒有保證能抗地震,也沒有保證能抵禦海嘯。當時福島遇上海嘯,因而發生事故;大亞灣核電廠相對安全得多。
他亦指出,大亞灣核電廠採取專線模式,從內地核電廠直接接駁到香港,有兩個好處,第一,如大亞灣核電廠香港方面有參與管理,發生任何事情,我們會馬上知道及即時處理; 第二,我們能確定引入的電力來自清潔的發電來源。

徐家健指,大亞灣核電站安全程度較福島核電站高許多
至於可再生能源,徐家健表示,本港難以大規模發展,如太陽能發電,覓地建太陽能發電場甚為困難,所以增加核電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