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美實力平衡,關係未必緩和

博客文章

中美實力平衡,關係未必緩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美實力平衡,關係未必緩和

2023年10月28日 16:20 最後更新:16:35

去年8月佩洛西訪台之後,美國像紐約街頭遊民般,不斷向中國家門口扔石,企圖打出一個破窗效應,然而,今天華盛頓傳來「習拜會」可望實現的消息。

AP圖片

AP圖片

中美緩和?不,中美是趨向「平衡」,雙方將會持續較量。外媒報導,拜登週三(10月25日)與澳洲總理在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時,提到近日升溫的南海局勢,警告北京:「美國對菲律賓的防衛承諾牢不可破。美國與菲律賓的國防協議也牢不可破……任何針對菲律賓飛機、船隻或武裝部隊的攻擊,都將觸發我們和菲律賓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

美國對仁愛礁風波一改「模糊策略」,擺明攬上身,也表明對台態度也應如是,拜登的潛台詞是「亞太地區是美國勢力範圍,美國從未放棄」,再深一層說話︰「美國緊扣南海、台海兩張牌,確中國服從美國的主導」。美國如此態度,習近平為什麼要考慮下月中到三藩市APCE峰會與拜登見面?

中美基本戰略關係不改變,中國仍是美國戰略競爭對手,兩國最後只留下大國責任這一線,拜登昨日會晤王毅發表聲明,提到「美國與中國都需要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中的競爭並保持溝通管道的開放。美國與中國必須一道努力來處理全球挑戰。」

過去,中美有兩次緩和,關鍵是雙方利益一致,一是2001年911事件的國際反恐;二是2008年挽救全球經濟。今次促使中美再度走近,不是中東危機也不是俄烏戰事更加不是有求中國買多多美債,美國再弱都能抒解以上困窘,不過,美國解決不了的是中國已經形成所謂MAD 的「攪炒」本事,這是知名時評員、資深外交人員、軍略競賽研究專家高志凱近日提出的概念——全稱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直譯互相確保毀滅機制,原用於核武軍事博弈,別稱「恐怖平衡」——他指出中美科技戰已經出現了MAD的平衝形勢,美國芯片半導體未能禁絕中國自主研發進步之餘,中方陸續推出鎵、鍺和石墨的出口管制反制,還有稀士的牌未打,美方敢再進一步,其經濟科技同樣受到摧毀性打擊。

此外,美國軍方報告披露中國增加核武數量,同時升級超音導彈的列裝,美國對華已難施行核訛詐,再加上巡航導彈核潛艇093B下水,中國常規打擊力量深不可測,如此種種,美國還可要對中國極限施壓嗎?中方已經至尊在握,美方必須承認兩國實力平衝,如果雙方元首有事要談,相信就是互相保證未來較量是「點到即止」。

中國這扇窗打不破,即使美國不會放棄亞太地區,還要伺機挑戰,可是周圍的嘍囉就再無興頭跟「老大」出來搞事。蛇無頭而不行,蛇無尾亦都難爬,忽然想起粵語有一句「躝街趷地」,很形象化形容那些過氣的「老大」︰他還想周圍走,擦存在感,繼續「躝街」扮有型,可是行動大不如前又沒有「小弟」抬哄,行起來形同「趷地」般論盡,是不是?很好笑,希望拜登能夠深切分享到我的幽默。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世界燈塔遺址,夢墳場

2023年12月01日 16:42 最後更新:16:59

兩場戰爭負擔,再加一場亞太博弈,美國最近很焦慮。拜登總統日前在電視演說,強調美國必須維持「世界燈塔」的角色。說得那麼慷慨激昂,美國想怎樣了?

AP圖片

AP圖片

美國已經對燈塔地位無能為力,但不斷喊話美國依然「光芒四射」。2022年6月26日,《國會山報》(The Hill)刊登了一篇題為《加劇分裂,美國不再視為世界燈塔》(Amid deepening divisions,US no longer seen as beacon of light around the world)文章,對美國表示失望。作者是曾在希拉莉手下當副國務卿的索南沙恩(Tara Sonenshine),三年前已公開指出美國不得人心,當時新冠疫情翻出美國公共醫療政策的無能,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口噏敷衍了事,成為世界笑話。

今天是民主黨拜登執政,索南沙恩沒有改變觀點,她在《國會山莊》文章中,承認美國民主已不再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好榜樣」。主要是因為美國「不斷撕裂的社會、不同政黨支持者之間的激烈衝突,讓其他國家開始擔憂美國民主的健康狀況。」

索南沙恩的白宮歲月在奧巴馬在任時,2016年皮尤研究中心發表報告︰全球16個主要國家中,15個國家一半或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對美國領導人有信心。那是美國作為世界燈塔的光輝歲月。翌年,特朗普上任,皮尤中心即時發現「世界看待美國的態度大變」。特朗普以及其關鍵政策普遍在世界不受歡迎,很多國家受訪者對美國評價急劇下滑。

當時,皮尤中心對37個國家進行調查,對特朗普正確處理國際事務抱有信心的人佔比,「中位數只有22%。這一數字與奧巴馬總統任期最後幾年的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同樣問題得到的中位數為64%。」

特朗普下台之後,美國沒有變得更好,最新皮尤調查中,幾乎所有國家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美國存在激烈的「黨爭」,與此同時,拜登的支持率不斷下降中,「(拜登任內)經歷了失敗的阿富汗撤軍、新冠疫情衝擊、俄烏軍事衝突和通貨膨脹等事件後,13個接受調查的發達國家對拜登的領導能力的信心大幅下降,意大利、希臘、西班牙、新加坡和法國均對拜登的支持率下降了20%以上。」

《紐約時報》2022年8月也刊出題為《為什麼美國不再是許多中國人心中的燈塔》的文章,反映中國人何止是對美國的失望,更加產生恐懼︰「中國學生仍然想在美國大學學習,但非常害怕美國的槍支暴力、反亞裔襲擊或被貼上間諜的標籤。他們帶著別人的建議啟程:不要離開校園,注意言辭,遠離衝突…。」作者王文是人民大學教授,對美國有良好感覺,文末很容氣表示︰「中國還有很多東西要向美國學習,我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開中國製造的福特和特斯拉,用寶潔洗髮水洗頭,在星巴克喝咖啡。解決地球上一些最大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過,最後一句很妙︰「但這並不意味著跟隨美國一起跳下懸崖。」

近幾年來中國累計移民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據報逾3萬,估計佔美國科學家比例10%,其中僅是矽谷就有2萬多中國名牌大學包括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留在中國發展,有良好機會,優秀者能做到「領先就領先美國」的科技成就,如領先美國的隱形核潛艇、智能駕駛和5G通訊;去美國幹嘛?反正它都不行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