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幾內亞山脈現瀕臨滅絕卵生哺乳動物 已62年無人見過

大視野

新幾內亞山脈現瀕臨滅絕卵生哺乳動物 已62年無人見過
大視野

大視野

新幾內亞山脈現瀕臨滅絕卵生哺乳動物 已62年無人見過

2023年11月14日 14:20 最後更新:18:14

新幾內亞山脈現瀕臨滅絕卵生哺乳動物,已62年無人見過。

印尼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大約在2億年前出現因此被稱為「活化石」,由於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是特殊的卵生哺乳動物,該物種已62年無人見過。

據BBC報導,過去62年來,能夠證明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存在的唯一證據是由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嚴密保存的標本。然而,牛津大學的生物學家肯普頓(James Kempton)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獨眼巨人山脈進行了一個月的探險後,發現了一個奇蹟。

肯普頓透露,他們在海拔2000米、從未有人調查過的雨林山區進行探索,團隊設置的野外攝影機拍攝到了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的活動影片。而且這是在最後一天檢查的最後一台攝影機和記憶卡上發現的,讓整個團隊感到驚喜。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牛津大學官網)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牛津大學官網)

以前在獨眼巨人山脈的周邊地區曾發現過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可能存在的蹤跡,但沒有人進入山區內部獲得明確的證據。直到現在,肯普頓的團隊拍攝到了四段影片,證明這種生物確實仍然存在。同時,他們還發現了新的昆蟲和青蛙物種。

生物學家肯普頓(牛津大學官網)

生物學家肯普頓(牛津大學官網)

針鼴分別屬於針鼴屬、原針鼴屬和巨針鼴屬,其中針鼴屬目前只剩下澳洲針鼴這一個物種;原針鼴屬還有三個現存物種,其中包括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而巨針鼴屬的兩個物種已經滅絕。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全球僅剩不到80頭 印尼保育計劃再獲蘇門答臘犀牛BB

2023年11月28日 12:20 最後更新:15:17

印尼一頭蘇門答臘犀牛(Sumatran rhino)25日在西部保護區誕生。該極危物種僅剩不到80頭。

AP圖片

AP圖片

上周末在蘇門答臘的威刊巴斯國家公園(Way Kambas National Park),母犀牛狄萊拉(Delilah)產下一頭重25公斤、尚未命名的公犀牛寶寶,牠的父親名為哈拉潘(Harapan,意為希望)。

印尼環境及森林部長西蒂(Siti Nurbaya Bakar)表示,這是威刊巴斯國家公園半野生繁殖計畫下出生的第5頭小犀牛。

這個國家公園共有10頭蘇門答臘犀牛。今年9月,另一頭小犀牛也在這裡出生。西蒂說,「這是2023年出生的第2頭蘇門答臘犀。進一步強化了政府對印尼犀牛保育的承諾。」

AP圖片

AP圖片

犀牛中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犀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盜獵和氣候變遷等威脅導致牠們瀕臨滅絕。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和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估計,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Borneo)的蘇門答臘犀數量不到80頭。

AP圖片

AP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