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康明凱的間諜網

博客文章

康明凱的間諜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康明凱的間諜網

2023年11月21日 19:51 最後更新:20:40

加拿大最近鬧出一個間諜內訌的醜聞,爆出精采絕倫的內情。

2018年,華為公司高管孟晚舟遭加拿大政府非法扣押後,中國的執法部門逮捕了兩名涉嫌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加拿大人,一個叫康明凱,一個叫邁克爾。

加拿大《環球郵報》近日爆料,指兩人最近爆發內訌,報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邁克爾正起訴康明凱及加拿大外交部,要求索取賠償金,間接證實兩人的確曾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報道首先介紹了邁克爾的背景,指他在中國經營旅行社,韓文非常流利,是少數見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西方人。邁克爾曾被拍到與金正恩在私人遊艇上共飲雞尾酒,當時他們在北韓元山巿一個海灘滑水。邁克爾曾安排美國前NBA球星洛文多次到訪北韓,會見金正恩。

至於邁克爾出事的原因,是因為他和時任加拿大領事官員康明凱閒談時,不經意披露了一些包括北韓在內的信息。邁克爾代表律師指,邁克爾不知道康明凱會把這些秘密信息匯報給加拿大政府,然後加拿大政府再把這些信息向五眼聯盟情報機構分發。原來康明凱身屬加拿大外交部屬下的「全球保安匯報計劃」(Global Security Reporting Programme),這些加拿大外交官收到敏感信息,就會向該計劃匯報。

邁克爾指控是因為康明凱向加拿大政府披露他的機密信息,直接導致中國政府指控他作為間諜,向加拿大提供情報。從加拿大《環球郵報》透露出來的消息,間接證實了當日中國指控這兩名加拿大人是間諜,原來證據確鑿,當時加拿大政府聲稱康明凱和邁克爾是間諜的說法是「謠言」,如今徹底被邁克爾披露出來的消息打臉。

其實康明凱雖然不直接是加拿大安全情報局的間諜,但其一直為加拿大搜集中國和北韓情報的行為,已經相當可疑。康明凱在2012年至2014年在擔任加拿大駐北京的外交官。他在2017年向加拿大外交部請假,加入一個有辦事處在香港、名為「國際危機集團」(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機構。據該機構的自我介紹,它是一個獨立、非政府的全球智庫。

有趣的是,當康明凱被捕後,這個機構的主席莫利(Robert Malley)聯同其他共15個智庫或學術機構發出聲明,要求北京釋放康明凱。

這位莫利原來大有來頭,他是一名美國律師和衝突排解專家,他曾經在2015年以首席談判員身份,協助美國與伊朗達成核協議:「聯合全面協議」。單看他這個背景,就知道他不簡單了。

回看整個事件,康明凱背後似乎有一個龐大的間諜網,他向加拿大匯報的情報,在五眼聯盟中通報。除了有關北韓的情報,他還搜集了什麼情報呢?看來北京一直掌握邁克爾和康明凱收集和傳達機密情資的情況,但一直按兵不動,到孟晚舟被拘留後,有需要才採取行動。

看完這個故事後,只能說一句,這淌渾水比外界估計的還要深呢。

盧永雄

Tags:

北韓

往下看更多文章

好了傷疤要記住痛

2023年12月08日 19:22 最後更新:19:58

12月10號星期日是區議會投票日,近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她的面書專頁中,接連發帖,揭露2019年她參與區議會選舉時遇到的亂象,發人深省。

一,破壞辦事處

麥美娟披露了一些當年沒有曝光的地區辦事處閉路電視影片。當她宣佈參選當晚,她的青衣辦事處就被暴徒攻擊,一批黑衣蒙面暴徒打破了辦事處的捲閘和玻璃門,魚貫湧入辦事處。在閉路電視影片所見,他們到處破壞辦事處裏的設備,影片裏更能清楚聽到他們說「攞文件,攞文件」,可見他們除了破壞還要竊取候選人的機密資料。麥美娟說讓她最痛心的,是見到有大人帶著小朋友一起加入破壞行動,難以想像對這些小朋友的長大有多大的影響。

這些遭遇不只有她一個人經歷過,而是所有反對黑暴的候選人都曾面對,可惜當時的社會危險和不公,未受大眾關注。

二,威脅義工

麥美娟透露她在地區服務30年,最讓她自豪是有一個龐大又熱心的義工團隊,一直在地區默默支持她,有些義工更在她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幫忙,她亦看著義工的子女成長。

但到了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時候,情況混亂惡劣至極,義工被指罵的情況越來越頻密,更加有暴徒不但在網上起建制派人士的底,逐漸連義工都不放過,並聲稱「禍必及家人」,行為極其無恥。隨著局面失控,麥美娟極為擔心義工的人身安全,試過在她和義工家訪時被人用刀指嚇,又有人從高處向他們的街站擲冰塊,想攻擊義工,等到冰塊融掉後又不留證據。後來又有暴徒在Telegram上聲稱要到他們的街站上擲汽油彈。

她和義工頂住壓力繼續助選,進行一場名副其實的「選戰」。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襲擊,他們分發防刺衣等裝備給義工,家訪時亦要帶備迷你滅火筒,義工全部不入鏡或者要打格後才能出街。整個義工隊伍陷入深深的恐懼當中,並非筆墨可以形容。

三,恐嚇候選人

麥美娟作為候選人,自然遭到網上起底及死亡恐嚇。她助選的時候,有朋友自發和丈夫在街站附近巡邏,替她留意情況。平民百姓沒有甚麼武器可以防身,最後竟然拿著一袋碌柚作為防身武器,一旦有人襲擊時希望能以這袋碌柚做武器保護她。麥美娟形容整件事既荒誕但又無奈,亦反映了當時惡劣的景況。

四,包圍票站

麥美娟分享2019年11月24日選舉當晚在票站的情況。當時很多建制派都知道勝選票渺茫,心灰意冷,加上票站都被黑暴支持者包圍,所以沒有幾個人留在票站看點票,但麥美娟認為一定要堅持到最後,所以留在票站。在點了3個小時後,票站被大批黑衣人包圍,不斷叫囂和挑釁她和她的義工。記得有問題票要驗票的時候,最後等票站主任判決,但票站被大批黑暴包圍下,票站主任極為緊張,久久都不敢落下判決。後來麥美娟說,「算吧,都歸對手,這些票都不用判給我。」票站主任才如釋重負。

當點票完成後,麥美娟和她的義工要離開時,包圍票站的黑衣人馬上衝上來阻攔,她的義工朋友為保護她,與黑衣人大打出手,變成一場混戰,麥美娟僥倖能安全撤離。

有朋友問我現在已經天下太平,區議會的候選人都是愛國愛港人士,為何一定要投票,我就說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為了盡公民責任,為了支持完善地區治理後的區議會選舉,星期日都應該出來投一票。記著是「雙議席單票制」,只能揀一個候選人,投一票剔一個剔。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