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外媒講香港「竊聽風雲」一味靠嚇 與美英情報部門比差天共地

博客文章

外媒講香港「竊聽風雲」一味靠嚇 與美英情報部門比差天共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外媒講香港「竊聽風雲」一味靠嚇 與美英情報部門比差天共地

2023年12月03日 20:48 最後更新:12月04日 01:03

當港府努力講好香港故事之際,一些外媒記者也做同一件事,不過用的是另一套劇本,講述「恐怖故事」。

《金融時報》一篇報道指,國際大行要求來港工作人員的用即棄手機,以防被竊聽,但未經有關公司証實,亦拿不出實據,有製造「恐怖感」之嫌。

《金融時報》一篇報道指,國際大行要求來港工作人員的用即棄手機,以防被竊聽,但未經有關公司証實,亦拿不出實據,有製造「恐怖感」之嫌。

最新例子是,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匿名的知情人士說,幾間國際會計師行,包括德勤和畢馬威,要求在香港公幹的人員使用即棄手機,因常用手機內的資料可能被竊取。而一些外企的高層,因有此憂慮,對來港工作感到猶疑。

政圈朋友看過這消息後說,因知情人士冇名冇姓,又未經有關公司證實,件事是真是假,還須求証,不過報道顯然想製造「恐怖感」,對所謂的竊聽風險繪影繪聲。事實上,香港當局要進行竊聽,有極嚴格程序,不可能濫用,反而美英情報部門早就竊聽當食生菜,任意妄為,外國商務人員也難逃離魔掌。

《金融時報》的報道說,兩大會計師行叫來港工作的人員用即棄手機,「顯示跨國公司在香港這個國際商務中心做生意,正愈來愈困難」。文中又引述知情者說,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堅時,以及一些半導體公司,其人員訪港時,也使用另一個手機,以防資料被截取。另有公司高層則表示,因國家安全問題講得很多,他們感到要小心行事。

整篇報道的鋪陳,是營造「竊聽風雲」劇情,並突出國安法下的風險,雖沒說白,但用意昭然,就是外企人員在港工作不太安全,敏感資料隨時被盜走,自身也可能陷險境。

熟悉保安事務的政圈朋友說,國際大行是否有此措施,有待証實,但文中所指的竊聽「恐怖感」,則顯然非建基於事實,至今並無任何個案顯示,外企人員的手機資料曾被竊取。

他說,香港對截取通訊,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國安以外的嚴重案件,執法部門如要監聽,事前須得到法官批淮。至於涉及國安的案件,根據《香港國安法》,警方若有合理理由懷疑有人危害國家安全,要進行截取通訊和秘密監察,必須經行政長官批淮,才可進行,不能想竊就竊。

反觀美英情報部門,對國民和外來人士,以至身在外國的「目標人物」,不用經過司法程序而進行竊聽,等閒得如家常便飯。政圈朋友說,斯諾登揭露美國當局的「梭鏡行動」,在全球截取以億萬計的電郵和手機資訊,連國家元首都被竊聽,國際大行高層和外派人員無人能倖免。情報部門成為全球最大黑客。

月前《華爾街日報》爆料,話美國情報部門通過商業途徑,在市場大量購買和儲存私人訊息,而國民意一無所知,行動未受任何監管。由此可見,在美國工作的企業人員,被竊聽的機會率,比在香港高出何止百倍!為何其公司沒在叫他們在美國要用即棄電話?

《金融時報》一篇報道指,國際大行要求來港工作人員的用即棄手機,以防被竊聽,但未經有關公司証實,亦拿不出實據,有製造「恐怖感」之嫌。

《金融時報》一篇報道指,國際大行要求來港工作人員的用即棄手機,以防被竊聽,但未經有關公司証實,亦拿不出實據,有製造「恐怖感」之嫌。

至於英國,也不遑多讓。法國芯片業巨企金普斯的創辦人拉敘斯,在《芯心陷阱一書說,他在倫敦公幹時,電腦和手機數度被入侵和竊聽,住所更被人入內搜查。其實英國情報部門早在2007年就展開Tempora計劃,大量竊取通訊,包括電郵和手機,並將之與美國國家安全局分享。

相對美英,商務人員在港被竊聽的風險是「微巫見大巫」,外媒把香港的「竊聽風雲」吹到咁大,客觀上損害了香港的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形象,其政治動機不是很明顯嗎?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德勤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六生離港高峯已過創10年低 移民潮降溫 讀本地大專慳好多

2024年05月02日 20:27 最後更新:20:38

對玄學有些認識的人都知,今年開始進入「九運」,香港亦將轉運,首年或仍有波動,但大勢應向好。流年之說,姑且聽之,不宜盡信,不過近期確出現了一些轉勢跡象,先不說財經和政治,講講教育,據教育局對中六學生離港升學的最新調查,去年繼續升學的DSE考生當中,只有9.4%出外留學,比起2020年的14.5%,明顯下跌,更創了10年新低,這亦可以說是一種「轉勢」。教育界人士分析,原因有幾個,包括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增加等,但與移民熱潮漸冷,亦有一定關係。

中六生考完DSE後,慣常有部分到外地留學,不過佔繼續升學者的比率,就有高有低,以過去10年的數字說,2020年達到14.5%的高峯,2021年仍高企於14.3%,之後就持續回落,2023年降到9.4%,比10年前的數字還稍低,可見高峯期已過。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局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去年離港出外留學的DSE考生,只佔繼續升學學生的9.4%,是十年新低,比起 2020年高峯期的14.5%大幅回落。

教育界朋友指,那兩年中六生離港升學比率猛升,與反修例動亂後出現移民熱潮,有一定關係;即使家長沒有移民,也多了人出於政治考慮,把子女送到外地留學,當中有人不滿香港現狀,也有人擔心子女受激進思潮熏陶,想法雖不同,造成的後果卻一樣,就是把中六生離港升學的人數推高。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多了中六生留港升讀大專,教育界人士指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移民熱潮降溫。

2022年後,移民熱潮漸退,社會回復正常,中六生選擇是否出外留學,主要考慮的,是升讀本地大專的機會有多大。教育界人士指,由於人口結構改變,加上部分中四、中五學生已去了留學,DSE考生人數減少,大專學額卻仍維持,故升學競爭不如以往激烈,獲取錄不難,自然多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在本地升學。

對不少中產家長而言,近年香港經濟陷低潮,工作與收入不如過往穩定,不得不居安思危,如送子女去留學,皮費甚高,負擔都幾攞命,升讀本地大學就划算得多。教育局的最新調查結果,正正反映家長這種心態。

事實上,子女留學花費的確很嚇人,一位朋友幾年前安排兩個囝囝去澳洲升大,每人一年學費和生活費起碼要60萬港元,即共120萬,讀4年就要480萬了。如果留在香港升學,省下的錢十分可觀。

教界界朋友指,多了家長和中六生選擇留港讀書,還因為本地大學在國際排名表現亮麗,質素有保證,肯定好過去外國讀二、三綫大學。人同此心,離港升學者自然減少。

這趨勢對香港的大專教育發展,亦是大大好事。朋友說,大學近年大力提升教師質素和教學設施,又擴張應用科學大學的規模,最擔心的,是生源不足,如果留港學生增加,就可避免大專「產能過剩」。

我早前曾寫過,香港中小幼學生流失「危機」已呈現逆轉,2023至24學年的跌幅,比上一學年勁減86%,明顯與移民潮放緩有關,而中六生離港升學減少,進一步證明這趨勢,實在可喜可賀。

說香港「轉運」,可能太玄,但事實擺在眼前,又唔到你唔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