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024年中國熱門行業揭曉 AI、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求賢若渴

博客文章

2024年中國熱門行業揭曉 AI、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求賢若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2024年中國熱門行業揭曉 AI、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求賢若渴

2024年03月02日 07:00

內地一份新調查發現,2024年,中國在人工智慧AI、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幾個行業的崗位持續熱需。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2月27日,科銳國際發佈《2024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指南》基於120萬+重點產業人才數據庫,32000餘個年度實際操作崗位,近10萬年度人選推薦報告數據,覆蓋了18個重點行業及職能、62個細分板塊、超3300個熱需中高端及專業技術人才崗位,7個國內重點城市群和3大國際市場,並由80餘位行業及職能資深顧問進行點評。

科技攻「尖」産業向「新」 前沿人才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新型城鎮化、綠色轉型和創新驅動等新政策的牽引下,經濟結構步入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並持續推動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在前瞻性佈局培育新質生產力進程中,人工智慧、先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漸實現與千行百業的相互滲透及深度融合,以「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特徵為代表的大智慧領域全線發展高歌猛進,集成電路、綠色能源、生命科學等科技創新領域蓬勃發展。與之對應,相應前沿技術崗位人才在科技攻「尖」、產業向「新」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橫空出世,頭部企業搶先佈局,積極探索生成式AI大模型的賦能邊界和應用,催生了對應方向崗位人才的火熱,相關崗位在整體互聯網降薪的背景下,跳槽逆勢漲薪達30%以上;集成電路領域自主化浪潮勢不可擋,擁有大型芯片項目研發主導經歷及實際流片經驗人才炙手可熱;綠色能源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基因繼續催生智能網聯板塊人才缺口,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類崗位持續熱需。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企業出海勢頭强勁 出海搶人進入3.0時代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繼續保持世界前列,共建「一帶一路」讓中國更進一步融入世界舞台,也為中國企業「出海」謀求第二經濟增長曲線提供豐富機遇與廣闊天地。

《指南》發現,中國企業出海勢頭強勁、前景廣闊,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大特徵。在出海領域方面,中國企業出海的廣度、力度和深度以及競爭力都在不斷加強,出海企業的類型百花齊放,包括消費電子、智能家居、裝備製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在出海進程方面,中國企業已經從單純的產品「出海」或營銷「出海」,更進一步為品牌「出海」和研發「出海」,開始建立全球化研發團隊,開展全球化全線業務。在此背景下,人才需求升級已成為題中應有之義,人才出海進入3.0時代。

《指南》中的調研結果呈現出明確的事實依據:多個領域海外營銷端崗位包括大區經理崗、渠道拓展崗、品牌及市場崗位人才依然持續熱需;新能源汽車佈局海外建廠,帶來海外廠務、工藝工程師、設備工程師、海外工廠運營高端人才緊缺;同時,具備跨文化管理經驗和跨國合作能力的專業人財法職能崗位人才成為標配。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城市群都市圈協同發展 人才分布趨向多極化演進

近年來,在國家頂層規劃指導下,城市群與都市圈建設成果顯著,目前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粵閩浙沿海、中原等19個城市群,以及南京、福州、長株潭、瀋陽、鄭州等12個國家級都市圈。

圍繞生物醫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硬科技賽道,城市群都市圈協同發展能有效發揮區域互補優勢,釋放發展潛能,形成「中心城市平台+周邊城市產業鏈生態」的產業集群。此外,得益於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城市群一體化及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獲得強大支持,人才流動獲得便利,從而推動人才分布從「單極」向「多極」演進,進而形成集群式人才生態圈。

聚焦環渤海、江浙、長江中游、大灣區、成渝、東北、西北等七大城市群的區域趨勢及人才需求,科銳國際觀察到,從熱需人才類型看,伴隨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佈局,區域對高端科技人才、創新創業人才求賢若渴,多領域數字化人才缺口加大。與此同時,薪酬和一線城市的差距正在縮小,更多的區域大院大所,甚至高校醫院,開始通過市場化機構匹配高質量人才。

AI運用能力成企業關注要點 雇主穩定性成為第一要素

企業端策略調整明顯,隨著AI以迅雷之勢席捲職場並顯著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人才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運用能力,這不僅體現在技術崗位上,也包括管理、營銷等多元化領域。企業認識到,AI技術的落地應用能够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同時,降本增效成為企業應對經濟壓力的戰略舉措,通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以實現成本控制與業務增長的雙重目標。在招聘策略上,企業不再單一依賴高薪吸引人才,而是提供更具針對性及吸引力的企業福利來滿足不同人才的需求。這些策略不僅有助於吸引人才,更能够促進人才的長期留存和發展。

從人才方面來看,候選人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要素發生了變化。在經濟不確定性和行業變革的背景下,「穩定性」和「賽道前景」成為他們最為看重的因素。儘管「雇主穩定性」成為第一要素,但人才對於長期職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並未降低,許多專業人才願意接受短期內的薪資調整,以換取在更有發展潜力的平臺工作的機會。

《指南》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整體在艱難曲折中呈現弱復蘇態勢,儘管面對地緣衝突、通脹等因素叠加影響與挑戰,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科銳國際表示,公司將持續追踪産業變革以及人才市場的發展趨勢,做人才「渡人舟」,企業「護航者」,以新智人才引領新質未來,推動傳統生産力更快向新質生産力躍升,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强力支撑與持久動力。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巴黎辦奧運 中國製造閃耀賽場 ”Made in China”無處不在

2024年07月26日 14:52 最後更新:15:03

巴黎奧運即將開幕,本屆奧運會隨處可見中國生產的商品,再次凸顯「中國製造」的地位。

據《南華早報》報導,由於沒有可比競爭對手,巴黎奧運一眾相關設備和裝備都是中國造的,其中奧運吉祥物有九成產自中國。報道指,儘管美國試圖將製造業供應鏈從有著「世界工廠」美譽的中國轉移出去,但歷經數十年積澱的完善供應鏈,反而加強了世界對中國的依賴。業內人士表示,憑借良好的生產服務環境和高效的物流運輸,中國製造商建立起了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獨特競爭優勢,並且正在向價值鏈上游進發。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中國製造商甚至在奧運開始前就贏得了巨大勝利。」文章說,在巴黎奧運會上,雖然所有的菜餚都是法國菜,但從尖端的運動器材到精緻的紀念品,中國大批量生產的商品將無處不在。中國製造商可以在這個盛大的夏季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產品,這也讓人們意識到:即便存在向其他國家轉移業務的「中國+1」的趨勢,依然沒有人能夠在大批量生產中與中國製造商競爭。

在巴黎2024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裡陳列的吉祥物「弗里吉」毛絨玩具。新華社圖片

在巴黎2024官方特許商品旗艦店裡陳列的吉祥物「弗里吉」毛絨玩具。新華社圖片

法國《快報》週刊注意到,90%的巴黎奧運會吉祥物都是中國製造的。新華社此前報道,在巴黎出售的各種奧運紀念品,包括帽子、T恤、玩具、鋼筆、腕帶和筆記本電腦,都是「中國製造」的,一些製造商早在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接到訂單。其他與奧運會相關的產品,從運動員的運動服到奧運村使用的懶人沙發,都是在浙江省製造的。還有一些其他運動裝備來自山東,比如中國國家隊使用的公路自行車。

杭州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浙江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超100億元人民幣,增長24.8%,佔中國同類商品出口總值的1/4。有著「世界超市」之稱的義烏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義烏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額達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6%;其中對法國出口10.4億元人民幣,增長22%。 。

2024年5月30日,浙江義烏,一名商人展示2024年巴黎奧運會授權硅膠腕帶。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30日,浙江義烏,一名商人展示2024年巴黎奧運會授權硅膠腕帶。新華社圖片

速力復合材料(湖北)有限公司是本屆奧運會新增的風帆水翼賽事項目唯一指定生產商。該公司總經理嚴再興表示,無論是新材料的運用還是生產工藝的迭代速度,他們在同一領域「幾乎沒有可比的競爭對手」,這讓他的公司脫穎而出。

嚴再興認為,這是成功贏得奧運會訂單的關鍵,「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覆蓋整個產業鏈生產高性能水翼設備的公司。」他還表示,公司正計劃在歐盟建立一家裝配廠,這將讓公司減少物流限制,縮短交貨時間,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服務。

《南華早報》稱,隨著製造商和供應商應對成本問題和地緣政治形勢,有些低端製造商已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和印度等地。但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幾十年來建立的完整、全面和組織良好的供應鏈網絡,加強了全球對中國的依賴。

2024年5月30日,浙江義烏,一名商人向來自埃及的顧客介紹足球產品。新華社圖片

2024年5月30日,浙江義烏,一名商人向來自埃及的顧客介紹足球產品。新華社圖片

以生產高品質塑料衣架而聞名的意大利零售解決方案供應商萬美集團(Mainetti Group)區域總監保羅·泰(Paul Tai)表示,奧運會等世界性賽事訂單的時間要求很緊迫,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作出調整。

「考慮到他們必須在短時間內以高質量和高標準交付,沒有多少地方能做到這一點。」泰說,中國有結構化的產業集群,供應商知道在哪裡購買各種材料。

他補充道,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的製造業已經變得「非常具有成本競爭力」,許多工廠能夠生產高水平的原始設備。「展望未來,通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或自動化,中國製造業將向價值鏈上游進發。」

在香港理工大學時裝與紡織學院副教授兼助理院長范迪看來,除了行業轉型之外,過去幾十年里,許多買家與中國供應商建立了成熟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無論是馬來西亞、越南還是印度,在建立全球公認的系統方面,他們都比中國慢。」

「雖說中國已成為許多先進製造業的世界領導者,但並非所有低端製造業都已遷出。」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耶特國際貿易與金融研究所客座講師、非常駐研究員斯蒂芬·奧爾森(Stephen Olson)說,「中國在這兩個領域都保有競爭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預計會看到更多的低成本製造業轉移到越南或印度等低成本地區,但至少目前中國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香港嶺南大學經濟系主任丘東曉表示:「儘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但中國的物流、工作效率和運輸都比東南亞國家好得多。」

他補充道,中國的製造業非常龐大,在其他國家很難找到這樣的規模。「對於紀念品和體育用品等產品,它們在政治上不那麼敏感,留在中國(生產)導致的地緣政治風險也較小。」

丘東曉預測,在未來四年內,越南和印度等地將無法取代中國在全球物資生產方面的地位。

他認為,「與中國良好的生產和服務環境相比,這些國家的生產能力相形見絀。」「鑒於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和貿易表現,中國如今無需通過這樣的世界性活動來向海外推廣產品。中國需要做的是向價值鏈上游邁進,提高生產質量,進一步創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